解晨瑛
“循环日记”即把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安排一到两名习作小能手和一名“后进生”,同时涵盖善于模仿的学生、选材独辟蹊径的学生等。每日一名学生写作,教师当日给出等级,再接力给下一名学生。一周结束,按小组均衡水平评定等级。“循环日记”的推行,源于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教师的批阅困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批阅完所有作文,但学生的习作水平不同,修改的次数也各不相同。学生反复修改,教师反复指导,不仅将教师的精力消磨殆尽,学生也被同一主题的不断讲评磨得失去兴趣。“循环日记”的推行能够有效转变作文教学的困境。
一、“循环日记”——写出热情
青少年对同龄人的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到别人饭桌上摆着什么菜、晚上做了什么梦,大到谁家添置了什么牌子的汽车、放假去哪儿度假,甚至别人对新闻的见解……在循环日记的写作中,不管学生写什么,教师都要尝试从积极的一面来解读。多姿多彩的生活给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也给“观众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他人世界的窗户。他们读着同龄人的生活,在感受乐趣的同时也渴望把自己的生活、思想展现给别人。“循环日记”像一张张画卷,记录着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二、“循环日记”——提高写作能力
当单元习作训练与轮值的循环日记重复时,学生可以把单元习作写在循环日记上。未到单元习作训练时,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可先行写作,为其他人提供写作范本。好的习作要全班共同欣赏,积累好词佳句、学习行文结构和选材。典型问题师生一起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将写作能力欠缺的学生安排在循环中段,既让他们有本可依,也让他们有时间学习和改进。同等水平的学生基本在同一天写作,同一天展评。一组“循环日记”结束之后,进行总体讲评。此时,学生在对比中学习了好的写作方式,积累了优美的句段,提高了审美情趣,可谓水到渠成。
三、“循环日记”——培养集体荣誉感
每日的循环日记教师要给出等级。可以教师自评,也可全班共评。小组一周一次总评,给予全优组一定的奖励。有了激励机制,就会有争优的动力。几次评比过后,小组成员之间的了解会逐渐加深,能力强的学生会主动帮助能力欠缺的学生出谋划策。小组荣誉感使习作不再是个人的事,而关乎整个小组的荣誉。在这过程中,小组成员共同合作,以优带差,既提高了“后进生”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四、“循环日记”——写出真实人生
笔者班有一名学生,他的习作经常记录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发现这个特点后,笔者在班上大力表扬了他。有人说,作文就是“作”(zuō),言外之意就是作文要靠编。但这样的作文虽然言辞优美、句段工整,总不免有些“八股”的味道。所以虽然这名学生的习作语言平平,但能从身边小事入手,写真实的事,写真实的感受,常常带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笔者赞扬他是有独特观点的写作高手。受此影响,许多学生开始尝试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件件生动真实的事例,使笔者和学生走得更近,也让学生们彼此更了解,班级更团结。此外,在相互的参阅和学习中,学生们注意到要写真话、做真实的人。
之后,笔者又对“循环日记”制度进行了修改。小组成员共同使用一个本子,从周一到周五轮流写作。教师每天批改,定时讲评。“循环日记”既为学生创造了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培养了他们浓厚的写作兴趣,更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习作教学并不难,循环起来更简单!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昌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