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我成长的摇篮

2016-07-06 08:24郑玲芬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课例公开课笔记

郑玲芬

回首自己的专业成长历程,除了县教研室、学校的培养,让我在公开课的舞台上经受磨砺之外,我还得益于在校本教研的活动中潜心研究听课笔记。

身为普通的一线教师,外出听课的机会不多。因此,我很珍惜身边的听课机会。这些年,我潜心研究自己的听课笔记,尤其是校本教研公开课的笔记,从中摸索出了一些教学的门道,感受到了边教边研的教育幸福。

一、用心听课,感受幸福

每次听课时,我都会用红、黑两支笔齐上阵。红笔记录大的条条框框、板书以及听课中自己的一些想法。黑笔记录课堂教学的细节,小到学生的反应,教师的过渡语、课堂评价及一些精彩的课堂生成。笔记越详细越好,因为这是我今后研究教学的第一手资料。通常我听课时比较专注,记录的速度也很快,让笔记尽可能地展现课堂的原貌。

如徜徉于我校的“窦桂梅”——张红萍老师的课堂,真是令人身心愉悦。她的校本教研公开课《葡萄沟》《盘古开天地》《颐和园》等,都让我赞叹不已。她那灵动的课堂评价浸润着学生的心田,饱满的教学激情点燃着学生的智慧,巧妙的语言训练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真实的教学情境启迪着学生的思维。我想:做张老师的学生真是幸福!孩子们那一张张自信满满、笑容灿烂的脸,就是课堂上最美的风景。

二、课后回味,回望幸福

每次听完课后,我会习惯性地翻一翻听课笔记。对于一些比较精彩的课例,尤其是校本教研公开课的课例(如艾芳菲的《小动物过冬》《笋芽儿》《蜗牛的奖杯》,徐海燕的《卖木雕的少年》,姚璐的《渔歌子》等),我都会反复研读,体会其设计的精妙,并沉下心来思考:为什么会想到这样设计?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什么帮助?并在笔记中做上批注,以便我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迁移运用。对于部分课例中有待商榷的环节,我也会反复思量:课堂上效果为什么不够好?怎样改进可以让效果更好?如果是我,这个环节会怎样处理?之后,再诚恳地向执教老师提出自己的建议。如被采用且效果不错,我会倍感欣慰。听课笔记经过如此这般的整理,虽说没有亲自上阵,但似乎也在公开课上走了那么一个来回。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收获良多。

三、研读笔记,分享幸福

每个学期快结束时,我都会将自己的听课笔记进行整理,在每本封二的位置编个目录,写上序号、课题及执教者,并在比较精彩的课例序号上做上记号,便于以后查找。每次写论文前,我都会翻看自己近几年的听课笔记,反复研读其中的精彩课例,从中捕捉到一些写作灵感,文思便如泉涌。我的多篇省、市级获奖论文都是立足于课堂,尤其是校本教研公开课的课堂,在听课笔记的启发下写成的。我觉得多年积累的听课笔记是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促我成长,给我启迪。

四、反思借鉴,展望幸福

由于所听课的课型不同,执教者的风格迥异,因而我在借鉴的过程中经常反思,有所选择。我始终推崇一句话:“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闲暇时,我也会上网看一些名师的教学视频,并做好记录。我很欣赏窦桂梅老师的激情四射,王崧舟老师的诗情画意,但我更愿意迁移薛法根老师的朴实高效,因为这比较适合我的风格,学起来就得心应手。

当然,我研究得最多的还是身边精彩课例的听课笔记。教师是熟悉的同事,学生的情况也相差无几,易学适用。有时备课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某节课上的做法,立即查找笔记,看此处是否可用。课中,我有时学习别人灵动的教学评价,有时借鉴他人扎实的教学方法,有时巧妙捕捉精彩的课堂生成……在反思听课笔记的过程中,我选择适合自己的,并力求在借鉴中创新。

如近几年我执教的几堂市、县级公开课《小鹿的玫瑰花》《秋天的雨》《女娲补天》,在开始的几次试教中,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经过领导、同事们的帮助,我一遍遍地反思,查找可供借鉴的听课笔记,一次次地修改教案、试教,终于取得了成功。我的这些课例得到了市、县教研室专家的好评。在磨课的过程中,我不仅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而且细心汲取笔记当中的营养,享受着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幸福滋味。

“追求教育解放,增值教育幸福”是我们余江一小的办学理念。十几年研究听课笔记的经历,促使我不断成长,让我享受着教育的幸福。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江县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课例公开课笔记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课例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我的自然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