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
摘 要:职业教育历史悠久,其模式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学校教育,二是企业模式,三是企业加学校的模式。德国、丹麦和奥地利等国家实行企业加学校的模式,并形成所谓的“双元制”。“双元制”职业教育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缩短了企业用人与学校育人之间的距离,专业设置由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完成。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的设置都是围绕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毕业的学生立刻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工作,顾客(学生)的需求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元制;艺术设计
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历史悠久,并逐渐形成了符合各国国情的教育模式,其中以德国的职业教育成就最为显著。从世界范围来看,职业教育的模式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特色是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弱点是缺乏针对性,实践操作性,劳动者有时缺少适合社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我国的大学教育就是属于这种模式;二是企业模式,最典型的日本。招生和分配由企业直接负责,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和技能性。但是由于过于强调实用性和针对性,劳动者很能适应职业的变化,除非再进行其它的职业教育;三是企业加学校的模式,德国、丹麦和奥地利等国家是这种模式的典型,并形成所谓的“双元制”。
1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特点
德国的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大學教育,大学教育重视理论学习,而职业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1]在我们的固有观念中,大学毕业生,将来要就业,因而大学教育也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但是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大学教育的缺陷已经在我国的就业市场中暴露出来。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就是企业和相应的职业技术学校共同完成职业教育。其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需要多少人就培训多少人;[2]二是经技能培训为主,考试也主要在技能。“双元制”的学习地点70%~80%在企业进行,如生产岗位、培训中心、跨企业培训中心。30%~40%在职业学校进行,教学内容中有关技术方面的在企业中进行,基础理论与普通文化课在职业学校进行。企业教师方面,教师都是雇用经过职业培训的,有两年到五年教学经验的专业人才。
“双元制”职业教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它将企业技能教育与学校职业教育溶为一体,缩短了企业用人与学校育人之间的距离。[3]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都是围绕职业需要来进行。[1]专业设置由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如瓦仑市是德国媒体业最发达的城市,市内的职业教育就以媒体设计、旅游、餐饮服务等急需专业为主要办学方向,相关专业与课程设置也主要围绕这些进行。[4]职业教育的能力培养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中国驻德国使馆留学生服务中心柏林中心主任姜大源先生《能力本位——职业教育面向未来的选择》一文中把这种职业能力总结为几个方面:一是方法能力,包括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二是专业能力,包括知识能力和技能能力;三是社会能力,包括对外界沟通的社会能力和内心自我调整的能力(面对成功与挫折的心理平衡能力)。
2 德国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现实需求的教育形式,这一点在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中显得尤为突出。面向社会现实需求其实就基于使教育面向顾主需求,或者说是“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形式。[5]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的设置都是围绕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毕业的学生立刻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工作,顾客(学生)的需求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
德国广告设计教育分为两个部分,即大学生的广告设计教育和职业教育中的广告设计,大学生教育重视理论学习,当然也要懂技术,而职业教育则重视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把深奥的理论变成容易接受的实际技能。德国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本质的区别。大学生的广告设计教育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标,而职业教育以培养实用型、掌握一定技能和技术的人才为目标。在德国的一些大的广告公司中,广告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更多的考虑管理和市场运作及艺术总监等工作,而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员则是具体考虑技能的学习和一些具体的技术工作,而且在较大的广告公司中,这种分工非常明确。[6]
3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
近年来,我国的设计艺术职业教育发展非常迅速,但多为普通大学教育的翻版,学校的教育模式还是属于那种封闭的,普通艺术教育、师范艺术教育、设计艺术教育与高等职业艺术之间没有拉开距离,教育方向不明确,教学大纲没有清晰界定,互相模仿,千篇一律,培养的人才社会适应性不强、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如果不明白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质意义,就谈不上培养社会急需的实用人才。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多媒体设计、室内外设计、网页设计等专业都可以通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形式来满足社会的需要。
我国设计艺术教育承袭了工艺美术教育的一些做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轻视创造性思维培养和对设计实践工艺过程的掌握,如平面设计学生不去印刷厂体会印刷技术,培养出的学生又怎么能满足广告设计的实际需要。我们应当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多加强技能培训,针对企业的用人需求来进行教学。在中国推广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应该说前景广阔,但困难与阻力也不小,这与我国的经济实力与传统教育模式以及人们的择业观念和教育观念有关。推广职业教育,其障碍主要是人们的择业观念和教育观念。家长热衷让孩子上普通高中,然后上大学,而不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读大学,还是接受职业教育。另外,再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思想还停留在理论方面,没有落实到每个人的实际行动。改变这种观念,推广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实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双元制”最直接的方法,校企合作是一种办学模式,也是实施工学结合的重要路径。通过学校企业合作办学,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条件等,可以弥补学校实训条件的不足,保证“工”的落实到位和“学”的实用有效。[7]而“工学结合”是一种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是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是为了将来工作和就业的学习,是实现校企合作教育、培养高技能设计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2 改革教学模式
改革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双元制。改革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要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课程,建立以设计行业重点精品课程为主干、相关课程为辅助的专业。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要根据艺术设计专业技术领域和艺术设计专业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8]优先支持工学结合,加大培养高技术设计人才课程的开设。
3.3 师资建设
加强专兼结合的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同时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 “双元制”教育思想,用于指导高职教育的教学,就是要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在实践教学上下功夫,提倡老师在做中要真教,学生在做中要实学。以实践教学为中心,重视理论教学,既要培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要培养有一定的理论术水平,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双元制”理念引领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不仅是艺术设计职业教学模式的变革,而且是中国传统艺术(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设计教育體制的变革,并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区别于普通高校学历教育的、具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的发展模式。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立者,他强调教育的实用性、应用性和适用性。[9]“双元制”在实践教学方面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总结和研究发达国家高职实践教学的经验,再结合本国国情,对于提高我国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质量和高技能设计人才培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孔艳华.借鉴国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中国高职教育发展[J].价值工程,2010.
[2] 崔晓娜.论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2.
[3] 李贞.鞋靴造型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可行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
[4] 石吉勇.高等职业院校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5] 潘鲁生.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科发展随笔[J].设计艺术,2003.
[6] 曹灿安.中外广告企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
[7] 廖奇.数控专业教学如何与企业接轨[J].科技创新导报,2013.
[8] 王德聚.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建设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
[9] 崔玉婷.胡适、陶行知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本土化
探索及当代启示[EB/OL] . http://www.baidu.com/link?url=
qKnF3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