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索

2016-07-06 22:35李志强高皓月
艺术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工作室制高校艺术

李志强 高皓月

摘 要:在高等教育转型时期,艺术类高校中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日益得到广泛认可。本文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优势入手,分析了建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所需要的软、硬件,对实施过程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并从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监控、经济管理模式三个方面论述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管理。最后点出了这一模式的完善于发展必须协调好动态与静态的关系。

关键词:高校;艺术;工作室制;制度探索

“工作室”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Bauhaus)。学院在当时以社会的需要作为出发点,解决艺术设计的实际问题,形成了最早的“工作室”教学形式。强调“专业为社会服务,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我国目前正处于高等教育的转型时期,在应试教育与高校扩招的背景下很难培养出具有个性化特质的艺术人才,刻板的授课内容也难以与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形成对接。艺术类高校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需要给学生提供资源丰富的开放型平台,使其自由地探索真理,而非老师机械的灌输。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可以满足这些需求,也更符合艺术类学科的教学特点,不仅可以整合资源、因材施教,更有利于推动学科创新能力的发展。

1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对艺术类高校来说,改革教学机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构建和完善专业教学工作室运行机制。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导师工作室为基本组织单位,通过团队和个人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通过制度保障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团队和教师培养体系。从学生层面来看,各工作室有明确的专业专攻方向和风格特点,任课教师对工作室负责,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进入工作室进行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有专攻”,又有利于充分利用实验设备。这种一对一的教育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方式,是培养艺术家的模式。同时,工作室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创业,工作室教学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不仅是传授课本的知识,而是在师生互动的课题研究和个案教学中产生,在这个过程中个案教学逐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团队精神,学生个体的创造力会不断被激发出来。

2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建立

2.1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设立条件

艺术类高校从传统教学模式过渡到具有专业特色的工作室制,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首先是要确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办学宗旨、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这是保证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基础。只有从观念上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才能在推行新制度时减少阻碍。工作室制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传统的培养目标。学生选择进入自己喜欢的工作室,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艺术风格,有效促进自身艺术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内心理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

其次是要具备建立工作室所需的教学软、硬件环境基础。工作室制的运行模式是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它改变了传统教师授课法的单向灌输方式,要求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培养具有创造性的艺术人才为目标。在课程设计上,要开发学习过程与创作过程相结合的项目课程,充分利用工作室的实践性提高教学内容方面的针对性。通过巧妙设计实训课程,将专业领域最前沿的艺术理念与技法融入教学,开阔学生视野,保持课堂的新鲜活力。这一前提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好需要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和创作平台。既要具备软件环境:符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项目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又要具备硬件环境基础:学生个性化创作的空间与设备。

最后是建立工作室的基本保障措施、相关管理规定与制度,这些是工作室制能够顺利运行的制度保障。同时工作室应该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组织教学活动、处理突发事件、维护教学设备与相关设施,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而工作室的整体管理工作由工作室负责人独立完成,包括教学的组织安排、学生培养、考试考核等,要留给工作室负责人足够的管理空间。

2.2 工作室制的具体实施

構建完整的工作室制培养模式,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按步骤逐步建立起工作室制的教学体系。第一,设计工作室的具体设立与划分方法;第二,确定不同工作室的艺术主张与培养目标;第三,完成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建设;第四,建设并购置工作室制教学设施、完善教师团队;第五,形成工作室制人才培养的管理模式;第六,加强校企联合、设计项目教学的具体方法。

教学体系构建完成后,根据学生总数确定各工作室的学生名额。学生完成基础课程后,依自身的发展条件及社会的需求选择申请进入各专业工作室学习。学生进入工作室要求达到一定的条件,如专业基础、文化水平、学习、工作态度等。工作室负责人依照本工作室的情况对申报学生进行考核挑选。申报学生多于工作室规定学生人数的,按照进入工作室条件和申报时间进行考核筛选;申报学生少于工作室规定学生人数的,由系里安排分配,确保所有学生进入工作室学习。

3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管理

好的模式必须辅助以好的管理体制,建立工作室制教学评价体系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保障。通过评价体系与监控体系对工作室制教学管理、绩效评估、奖励惩罚等进行细化,保证工作室制教学管理的有效进行。各工作室需要在学期结束时对课程进行总结,对发生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由任课老师做出教学总结,对教学提出建设性建议。

完善工作室制教学体制的教学督导安排和教学评价规范,以此为衡量标准对工作室及教师的教学成果和授课目标的完成情况做出综合评定。给考核优秀的工作室以一定的奖励,让考核不合格的工作室限定时间整改。

在经济管理模式上尽量实行宽松的管理模式,为充分调动工作室内师生的创作实践积极性,可鼓励校企合作,为将科研创作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创造条件。但同时必须设计明确的科研、教学、实践成果等方面的指标,形成良好的奖惩机制并监督资金管理。

4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发展

要完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必须首先协调好静态与动态的关系。高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多为静态而稳定,需要在教学运行中要严谨、可量化。工作室制教学要紧跟学科发展,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地变化与改进,它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与偶然性,其在实际运行中是动态的。这二者的冲突是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到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转变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推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过程中,阻碍主要源于僵化的教学体系设计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已经倾向于理论灌输。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个性化、动态型、实用性的培养环境,只有打破原有僵化的教学习惯,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其个性化,并将动态的不断创新的工作室制度融入原有的教学体系中,才能使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得到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秀珍.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5):176-178.

[2] 张锋美,姚蕊.以“工作室”教学模式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06): 94-95.

[3] 陈江.“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以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为例[J].装饰,2013(03):125-126.

[4] 黄江鸣,徐晓丽.工作室制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探讨[J].艺术百家,2012(S1):414-415.

猜你喜欢
工作室制高校艺术
纸的艺术
“工作室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