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新闻类作品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2016-07-06 08:52张雯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15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

张雯

摘 要:高中新闻类作品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用文教学的一部分,是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理论研究和实地课堂考察,笔者分析归纳了当下高中新闻类作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中新闻类作品教学的实施原则。

关键词:高中新闻类作品;媒介素养;教学实施原则

一、当下高中新闻类作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分析,新闻类作品的教学理论研究较少,新闻类作品在高考语文中占比重过小和新闻类作品的跨学科特性是导致新闻类作品的教学问题的三大原因,从而致使其缺少传统文学体裁(如诗歌、小说、议论文、散文等)教学的系统性。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

1.新闻类作品内容过于陈旧,有待更新

新闻类作品到底在教什么,是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根据前人的研究和课堂实地考察,发现教学内容主要是新闻结构(标题、消息头、导语、正文、结语等)的掌握,并辅以内容的分析和探究。这种脱离了文本的知识教学真的有效吗?况且新闻文体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的。对所谓主题内容的分析实质上是对作品的肢解。笔者归纳了其中几个问题:(1)新闻材料陈旧,没有与时俱进。经典的新闻报道和稿件确实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也具备永恒的历史和时间价值。然而高中教材中的经典新闻作品的类别过于单一,内容过于陈旧,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态度和价值观念。同时,材料的陈旧也使得教学方式僵化,不利于教学方式的创新。要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必须向师生提供新鲜、多样、有适当难度、有组织的新闻材料。(2)把新闻作品当成一般的文章来教。把新闻作品阅读课当成议论文、记叙文阅读课来教,分析其中心思想、修辞手法、艺术技巧等,或将其当成新闻理论课来教,分析新闻的结构。

2.新闻类作品教学中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

在高中教学阶段,新闻类作品教学是媒介素养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即新闻类作品教学的目的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何为媒介素养呢?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给的定义为“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笔者归纳得出在媒介素养教育环节出现的几个问题:(1)高中语文教材中媒介素养内容太少,其形式仅为图片和访谈,如为图片写解说、看照片写故事等。网络素养都是在课后链接中体现出来的。(2)媒介内容不成系统,媒介教育内容大多放在课后练习,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网络媒介仅体现在超链接,被视作查阅资料的手段,而这并非真正的网络媒介教育。(3)媒介教学形式陈旧。在考察实地教学时,注意到很多教师仍热衷于分析新闻要素,如题目为何这样设置,如何分段,中心思想是什么,于媒介素养影响甚微。

3.新闻类作品教学的简略化和习题化

在笔者看来,新闻类作品概念的外延是实用类文本,而实用类文本在高考中的比重也远小于散文、小说等体裁,因而反映在教学中的问题主要为:“简略化”和“习题化”。简略化表现为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新闻类作品的教学时间往往被压缩至教学末尾,教学时数也被减压。在教学设计上,也少有教学研讨会,较少进行思考和讨论。而习题化表现为不少教师在教授实用类文本时,往往采用做习题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并认为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高中新闻类作品教学的实施原则

1.语言层面——内化新闻语言规律

在语言层面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新闻作品的语言事实(字词句)”,这是因为在新闻的阅读中,学生总是从语言事实的感受出发——事实信息是新闻诉诸阅读感知的物质外观,包括汉字、词语、句子和篇章等不同层级。新闻类作品在语言层次的教学,不是让学生获取表层的事实信息,而是形成普遍的语言经验,不是让学生揣摸文本的语句内涵,而是获得对新闻语言规律的认识。新闻和一般文学作品最明显的差异便是语言的差异,教师可以通过对比教学或者逆向思维,让学生体味新闻的语言。对新闻语言规律的掌握,是学生媒介素养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形成自觉阅读图式的必经之路。

2.语意层面——深化新闻意识

在语意层面,中学语文课需要教的,是把学生提升为理性而具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者,这也是公民新闻意识及媒介素养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学内容不再是由教师单方面呈现的所谓主题,而是引导学生去发掘在新闻的叙述中乃至报道的背后所隐藏的信息。因此,语意层面的新闻阅读教学内容应是分清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辨析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

3.语用层面——重视新闻写作实践

在语用层面上,新闻的教学内容首先应落实到“为什么这样写”,这决定着学生对新闻写作中诸种问题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学生把思考付诸新闻写作行动的方案与措施。

三、小结

语文改革的呼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升温,在反思中我们不断推陈出新,只是新闻类文学作品在新课改中一直滞后。究其缘由,主要有新闻材料和内容的陈旧,作为实用文体的新闻教学方式的缺乏针对性,高中阶段新闻媒介素养的缺失和高考的功利性。而反思其解决之道,本文提出要从语言学理论中的语言、语意和语用三个层面去对症下药,即要内化新闻语言规律、深化新闻意识、重视新闻写作实践,将新闻阅读、新闻意识和新闻写作内化到课堂中,真正还原新闻的真实场景,让学生体会新闻材料的独特魅力,深挖它丰富的语言矿藏和意义宝库。

参考文献:

1.袁枚.新闻例话——从初中语文第四册《新闻两篇》说起[J].江西教育,1983(02).

2.杜莉.实用类文本教学应重视整合与实践一从执教《访李政道博士》一课所想到的[J].语文月刊,2011(06).

3.刘荣文.高中语文新闻阅读教学的新思考[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8.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媒体素养现状观察与培养对策
城乡初中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研究
基于受众媒介素养的广播新闻节目创新策略探讨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之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