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坂
氧化还原知识内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教学难点,同时也是教学重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氧化还原反应,可以使其发现实验中的电子移动是氧化还原的本质,从而为之后化学式的计算、配平等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实现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设定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许多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将氧化还原反应当作重点内容,然而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并未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求学生反复背诵、记忆化学方程式,实行题海战术,但是学生却丧失了自主性,被动接受知识,一味地生搬硬套,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其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好奇心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合理、科学的问题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显著改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教授氧化还原反应内容时,需要挑选适当时机,巧妙地设置问题,并且提前确定问题的内容,在实际授课时,为学生留出思考与讨论的时间,提高其思维的发散性,增强创新意识与能力。比如,在教授知识点“FeO+HNO3=Fe(NO3)3+NO+H2O”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创设情境:这个反应方程式所属的反应类型是哪种?其各自的名称分别是什么?接着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等以4~6人为单位,将其划分为若干小组,组织其开展合作学习。首先,每个小组针对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类型展开交流和讨论,组员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各组分别选出一个组长,代表整组发言,说出本组得到的结论。通过这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改善教学效果,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合理安排教学,在重点位置设定疑问
教师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内容的教学期间,通常以失氧和得氧的特性为入手点,对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加以分析,研究氧化还原的本质,探讨电子的转移,并且结合还原剂、氧化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等方面巩固该部分知识。然而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只是遵从教师的思路,照着教师的板书记录笔记,对于知识点的记忆是瞬时的,只停留在比较浅显的理解,知识运用能力自然不高。为解决该问题,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一门课程,无论是课时安排还是每堂课的时间都是固定的,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有限时间中使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提高。设疑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师要把握好设疑的时机,只有将疑问设定在课程的重点位置,才能保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热情。因此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利用敏锐的目光发现学生的变化,巧妙、及时、准确地设定疑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所学知识,提高其化学知识运用能力。比如,教授失氧和得氧的有关定义之后,教师为学生设定以下疑问:氧原子和碳原子共同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吗?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接着学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答案,认为是的同学理由是因为C得到氧,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认为不是的同学理由是反应的方程式为:2C+O2=2CO,在此过程中并没有失氧,只有得氧。通过设问学生对于氧化还原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今后其他知识教学的开展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思考和讨论时,教师需要适当引导,给予帮助,不要立即否定学生的错误观点,应当认真倾听原因,肯定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接着给予指导建议。
三、丰富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最近几年,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开始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验内容较多,而且其中一些实验的危险性较高,教师难以在教室或者实验室完成操作,还有一些实验难以显现真实效果,教师只能根据课本单纯讲解,导致学生在理解时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这些效果不明显、危险性高的实验,加深学生的记忆。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时,学生难以理解电子的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Flash动画,形象化、具体化抽象的知识点。比如,教授知识点“KMnO4+HCl—Cl2+MnCl2+KCl+H2O”时,教师可制作离子转移的小动画,并且展示给学生,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对氧化还原反映的内容有更深的了解。
教师在讲解高中化学教学中氧化还原反应部分的内容时,需要灵活运用设疑、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专心听课,激发其学习兴趣与热情,调动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揭示反应的本质,对化合价配平、电子移动等内容有更深的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