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丽华
【摘 要】 文章简述了新常态下加快经济产业转型的意义,分析了新常态下县域经济改革的主线,提出深化县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合理布局,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有序推进服务业市场扩大开放;做好金融产业发展;深化大企业改制发展;完善法治市场经济。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县域经济产业转型;主线;重点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是我国经济经过30 多年发展后走上的一个新平台,是21世纪中国经济一种趋势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状态,表现为经济相对稳定、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
一、新常态下加快经济产业转型的意义
1、新常态由中国经济现实条件所决定,是经济内在发展条件成熟的必然结果
从结构层面看,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主体;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逐步成为需求主体;区域结构方面,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分配结构方面,居民收入占比上升,收入差距缩小。从发展方式来看,粗放型增长切换到创新型增长,增长动力更加稳健,周期性波动明显缩小,经济质量稳步提升,资源环境保护机制、社会保障趋于完善。从就业情况看,经济总量持续增大,结构不断优化,吸纳就业的能力日益增强,劳动力人口持续减少,适当放缓速度不会影响就业。
2、县域经济在区域经济转型中地位极其重要
我国县域经济的规模总量、就业吸纳能力、投资和消费等一般占省域经济60%以上,认识、适应和积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不是被动的容忍过程,而是经济“破茧成蝶”,由大变强这一历史性转变的过渡阶段。不但要关注县域经济发展数量的增长,更要关注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把握机遇,主动发力,在广度和深度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经济制度,才能充分奠定“全面小康”的体制机制基础。
二、新常态下县域经济改革的主线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突破,更是新常态下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这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市场的决定作用是主要方面和目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重要前提和条件。
1、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是市场体制的首要内容,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必须形成完善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建立公平统一、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作为现代市场体系的首要之义,公平统一、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对有效约束市场主体行为,遏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运行,保障市场竞争具有根本性意义。主要路径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2)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灵活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是价值规律的直接体现,也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关键所在,更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机制基础,只要“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还没有完全确立,我们的市场体系就不能称之为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
(3)深化要素市场改革。要素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的核心,也是市场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要素市场化程度大大低于商品市场化程度,成为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瓶颈。因此,必须把培育要素市场作为完善市场体系的主攻方向。作为县域经济,特别是要把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健全金融市场体系作为重中之重。
2、消除地方市场壁垒
市场壁垒是市场经济的障碍,行业垄断是公平竞争的天敌。消除壁垒、打破垄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能,是保证市场有效运转的必要前提。为了实行地方保护,县级政府往往通过许可证制度、核发执照、限制服务等行政手段,限制异地新的市场主体。导致一些行业由于满足于这种行政壁垒带来的好处而形成路径依赖,而不去追求以竞争为导向的行业企业优势,从而规模经济、客户忠诚度、成本效益,社会效益等都无从体现。只有消除壁垒、打破垄断,才能公平竞争,让各行各业充满生机活力;企业只有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追求技术进步、产品创新,为经济转型提供“源头活水”。
有效的市场,有为的政府,政府与市场各司其职;“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得手”各负其责,两手形成合力。前者主要进行资源配置,后者主要提供发展环境、公共产品与服务。这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理想状态,也是我们致力追求的目标。然而,形成这样的理想状态,政府必须要简政放权,这就不可避免地触动权力部门的利益。有的部门利益甚至通过立法加以固化,改革难度非常之大。正因为如此,需要我们以极大的政治勇气与智慧推进改革。
三、新常态下深化县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主线,新常态下深化经济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顶层设计,协调推进,以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为引领,着力在以下方面实现突破。
1、合理布局,发挥自身比较优势
第一,要以更加宽广的眼光和战略思维审视县域经济的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精力把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精。进一步强化产业建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大幅提高承接产业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第二,提高投资质量,对县域经济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要切实改善投资环境,提高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着力做好产业项目谋划生成工作,着力做好招商引资准备工作。立足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精心策划项目,聚焦重大产业项目、重点产业链项目、外资项目和企业总部项目,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
2、有序推进服务业市场扩大开放
新常态下,我国进入消费新时代、人口城镇化的新时代,加快推进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型是大趋势。进一步扩大开放服务业市场,对于完善要素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意义重大。目前,我国服务业比重和高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相比明显偏低,作为县域经济,服务业的比重更低。另一方面,全社会的服务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当前,服务业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我国最大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源、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因此,服务业市场的开放与制度创新势在必行。这是加快服务业发展速度、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的关键。
3、做好金融产业发展
“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既是实体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的核心问题,也是金融业自身持续发展的前提。金融服务业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扩大金融业开放,构建更具竞争性和包容性的金融服务业。二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资本市场,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三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市场在资金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不断优化资金配置效率,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动力。四是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依法综合施策维护金融安全稳定,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
4、深化大企业改制发展
现有大企业,势力雄厚,具有发展优势也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适应未来的竞争和发展趋势。在资源集约利用逐步成为主流,人力资源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势下,以往那种依赖投资保增长,依赖政策获得效益的模式,不可能再持续下去。继续深化改革,应当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打破行政垄断,放开的竞争性业务,放松对文化传媒、金融、医疗、教育等传统服务业的行政管制,尤其是在激活社会资本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二是建立企业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平台,完善资本市场。三是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解决“一股独大”问题,推进现有资本战略性调整。
5、完善法治市场经济
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完备的法治体系是市场健康运转的前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部署,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其核心问题,就是要紧紧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创造优良的法治环境。改革的着力点和主要突破口:一是建设法治政府。县级政府要用法律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逐步实现市场监管职能法定化,加快市场主导的经济转型。二是完善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产权保护制度,以法律形式明确界定和充分保护市场主体的经济权益。三是健全完善法治化市场规则,以法治手段规范治理市场,以法治方式解决市场秩序问题。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评价和反思[J].区域经济评论,2014.1.85-92.
[2]高国力.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走向[J].新华网,2015.
[3]刘吉超.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评述及其反思[J].企业经济,2013.02.154-158.
[4]程钰,刘雷,任建兰,来逢波.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对山东省91个县域的定量分析[J].地理科学,2013.09.1058-1065.
[5]刘玉,潘瑜春,陈秧分.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动态研究[J].经济地理,2012,05.43-48.
[6]王振华.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县域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D].沈阳农业大学,2014.
[7]王曼.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