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彦峰
摘要:20世纪初,出现了一批对推动中国画转变有非常重大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和画家,如刘海粟、徐悲鸿、徐志摩等,他们在激烈和尖锐的批评明清文人画的同时,提出来以恢复宋代院体画的那种写生,主张结合中西绘画之所长开辟中国画的新纪元。在他们看来,中国的科技和政治落后于西方,同时中国文化和中国画也同样落后于西方,因此,需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文化和绘画体系。西式绘画体系跟中国的绘画体系在他们的角度来看,宋人院体写生与之有很多跟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相近的地方。而“专重写意不尚肖物”的元明清的文人绘画,则是中国画之衰落。这些严厉的批评在今天看来虽然固有其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我们在当下需要重新的认识他们的观点。但是在这些人当中,除林风眠之外,主张中西结合的画家大都以西方写实主义风格为参照,在实际创作中根本没有直接运用宋朝院体工笔画写生的古法创作,代之却以传统水墨写意的画材工具去努力融合中西两画种。这种现象在很多时候对于处理写实造型与写意笔墨之间所形成的矛盾,使画者每每陷入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困惑之中,这些都为当代工笔画的兴盛提供了契机。不管怎么样,他们的思考与探索为后来工笔画的崛起和复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工笔画;当代;发展现状;特征
引言
20世纪初期的“美术革命”和20世纪80年代“八五新潮美术”运动,其求新求变的思潮对于纠正中国画与社会脱节的现实起到了转折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美术革命”重要的取向便是科学理性的广泛介入,这一运动为传统再发现与中西融合提供了有效的语境支持,并成一时的潮流。这场变革对于工笔画家介入社会现实的诉求获得了难得机遇。使工笔画家的视野由此走向深广。
一、当代工笔画的现状综述
上世纪80年代工笔画开始真正崛起,改革开放后,大量的西方的现代艺术思想不断涌入,进而使思想和精神得到了自由和解放,引发了八五新潮美术,这种思潮是中国画摒弃了传统笔墨表现的很多束缚,在视觉上给人以极大地新鲜感和冲击力。而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唐勇力,田黎明等一批所谓的“新文人画”①的画家,又开始重新讨论中国画的创新问题,开始反思在“八五新潮”[1]美术中出现的那些远离传统的怪异荒诞画风,有明显再次回归传统的趋势。这批画家都有很深的传统功力,特别是其中的工笔画家如徐乐乐、周京新等更是以传统文学为题材,创作了大量有很大影响力的作品。所以,工笔画创作应该回到传统中来以宋代院体写生为基础和立足点,同时借鉴西方写实绘画艺术以及吸收其他画种的各种优势,从而丰富工笔画自身的表现语言。
无可否认,当代工笔画的兴盛,不只是上世纪初“中国画改良”这一论调的当代回应;也是在对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的矫正,矫正了那种过于脱离现实生活的变形和夸张的奇异画风。从而造成了当代工笔画发展的重要契机,当然还有来自普通大众的审美取向问题和新世纪多元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大众对于绘画的最简单的要求是要画的真实,特别是是现代都市生活的人们,物质文明带给人们很多的享受,高科技手段很容易就制造出那些超写实的影像和画面,而这些影响潜移默化的就会引导人们的审美取向,并反映出对工笔画的观赏,对与那种写实手法逼真细腻的画作,就会投以赞叹的目光。另一方面,多元的文化背景,也使画家得到了更为宽阔的创作自由,使之不光题材选择有很大自由,技法表现也很自由,从而使视觉感受与工具表现相融和,使很多人对于写实的追求,达到了极细、极精、极准的视觉效果。笔者觉得,书画艺术市场与美术大展选评的标准,反映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大众审美的雅俗不同的层面。之所以要对工笔画发展历史的脉络略作简单的梳理,是为了尽最大可能地避免就事论事的诠释当代工笔画发展趋势的种种现象。
二、当代工笔画的基本特征
传统工笔人物画以线造型,线的内在属性和特点已经为其形式奠定了基调,使画者必须对物象提炼和概括,将物象按其本质特征和语言规律给予取舍、重组与再造。工笔画既能细致入微,又能舍弃繁缛,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同时历代画家都能于此生发出丰富的形态与样式,实乃智慧的体现。当代工笔人物画在传统基础上派生出诸多样式和形态,反映在风格特征上的变化大致有如下几种基本特征:
(一)以传统勾勒渲染为主,巧妙融合西方素描深入刻画形象的优势,进行写实性与理想化处理,即在充分描绘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去挖掘诗意美。传统写生所含蕴的格物精神使传统工笔画出现了唐宋高峰。在当代,写生方法的多样化和吸收现代西方现代美术教育之写实造型观念,对照模特写生、拍照或两者相结合进行都可谓前所未有,这使我们看到了此画种在深入表现现实生活方面的优势。工笔画的深入、细腻、精微都符合了当代现实生活的精致、实用、理性等气息。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何家英《秋暝》、金瑞《梦回埃及》、王冠军《锦瑟年华》等。
(二)汲取洞窟壁画、民间绘画等传统资源,融合水墨的部分表现形式和手法,对传统中已有材料和绘画元素进行重新组织和运用,求取空间的虚构性,打破逻辑的完整性,强化工笔画的表现性与写意性。这是它向外和向传统拓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这批画家在努力吸收传统绘画精髓的同时也广泛的吸收西方现代绘画的一些表现手法。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唐勇力《梦回大唐》、王颖生《踱步》、安佳《祈祷》等。
(三)借鉴西方绘画和日本现代绘画的某些表现手法,强调色彩的丰富性、体量感以及画面的构成意味,最求视觉效果的冲击力,这类作品造型常常概括、简洁,为色彩发挥和主观处理提供了诸多可能。在材料、色彩、制作、肌理与张力表现几个方面,都引发了众多的实践,如用特种纸、拓印、喷绘、撞水、撞色、洗擦等各种技法。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胡伟《新青年》、胡明哲《青苹果》、韦红燕《花丛》等。
(四)具有夸张、变形、装饰倾向的表现样式,这种样式将传统人物画讲求的意趣美、情态美再行扩大和发扬,并结合当代人的生活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夸张处理,类似明代画家陈洪绶夸张画风的延续,或以民间年画版画为资源的变异,同时,在造型观念及线条表现上融入许多时代因素。化传统为当代。代表人物代表作有李少文《九歌、周京新《水浒组画》、刘金贵《晌午》和陆燕《蜻蜓》等。——上述四种形态不是截然分开,有其交叉叠加之处,其共同点是都比较注重画面的形式、注重绘画材料的运用以及制作的手段,强化绘画本体意识,在传统资源开发过程中又自觉地借鉴、融合当代艺术的视觉经验和某种特性。
三、结语
尽管每个工笔画家对于当代工笔画创作手法存在着许多不同和差异,甚至在艺术主张也存在着极大对立性和差异性,但是在当代工笔人物画多种风格发展前提之下,这几种工笔人物的再现手法在他们各自发展的道路上是平行共进的,不存在谁压过谁的问题。从事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的艺术家们,各尽所能,以不同的方式实践着共同的艺术理想。主张虽然不同,手段虽然存在差异,但是努力使工笔人物画的民族化与时代化相结合的意愿却是相同的。大家都将对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承和发展作为自己的己任,为工笔画的繁荣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注释】
①新文人画:新文人画,即“中国新文人画”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艺术界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1986年由边平山组织发起。
【参考文献】
[1]蒋采萍.唐秀玲.工笔人物技法新编[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8-21
[2]杨大卫.试析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的两种趋势——以何家英和唐勇力的绘画创作为例[D].苏州大学,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