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交互界面中的隐喻认知研究

2016-07-05 12:13郭会娟伍贤丽汪海波
关键词:喻体界面设计相似性

郭会娟,伍贤丽,张 晴,汪海波

(安徽工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产品交互界面中的隐喻认知研究

郭会娟,伍贤丽,张 晴,汪海波

(安徽工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隐喻作为一种设计方法大量应用于产品交互界面设计,交互界面中隐喻产生的机理是相似性与映射。隐喻主要有界面结构隐喻、界面功能隐喻和界面符号三种构成方式。产品交互界面隐喻的一般认知模型包括认知主体、形式喻体、内容喻体、相似性与映射、认知语境五个要素相互制约与统一。

隐喻;产品交互界面;认知模型

一、隐喻和界面隐喻

隐喻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比喻,一种生动的源自生活的表达方式。《辞海》中指出:隐喻是修辞手法比喻的一种,[1]隐喻中本体与喻体的关系,比明喻更为紧切。明喻在形式上只是相类的关系,隐喻在形式上则是相合的关系。《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Lakoff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性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建立概念系统的一条捷径,是一种概念化的方式,是人类赖以形成组织和表达概念的手段。[2]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隐喻也大量应用于交互界面设计。人们在交互界面设计过程中,针对现有的信息服务内容,使用想象、联想等思维手段,选取大众熟知的象征物进行相似性提取,与所设计的交互界面产生合适的映射关系,用熟悉的具体事物来辅助理解不熟悉的抽象使用,从而建立恰当的界面隐喻手段帮助用户减少认知负荷、促进信息理解,正确认知界面信息内容。

二、产品交互界面中隐喻的产生机理

(一)相似性

相似性是指两个事物具有共同的属性或两者之间具有相似的特征或特性。人类往往将相同或相似的东西进行同类别的归类,相似的事物可以引起人的共同联想,常常给予人相近的感受,可以互为隐喻。在产品交互界面设计中,可以利用事物的相似性进行隐喻设计。如手机桌面图标的位置拖移,采用长按并拖拽的方式完成,这一拖拽的交互手势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整理书桌的行为是相似的。正是因为两种交互行为具有相似性,才让用户在体验这一行为时找到了日常生活中的熟悉感,对产品界面的交互方式产生更好的认知。[3]

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利用事物之间人们已感受到的相似特征,将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并置,引起人们对事物的熟悉感,从而构成隐喻。相似性是构成隐喻方法的基础,在产品交互界面中有大量的实例均采用相似性原则构成隐喻设计。

(二)映射与互动

生活中的事物并不是都具有相似性的,将不属于同一范畴的事物进行并列对照,将人的感知进行加工处理,并相互转移,凭借人们对已知事物的领悟,将陌生事物的特性映射到熟知的事物上,在多次映射互动的基础上,产生隐喻的认知。

在产品交互界面中,通过映射与互动产生隐喻认知的方式很多。如运动类产品中,将人们运动中消耗的热量卡路里转化为消耗了几个冰淇淋或热狗的方式表现出来,就是将运动的消耗映射为大众熟悉的高热量食物的减少,通过这一映射方式,形成隐喻,使用户对运动成果的理解更为轻松直观,从而对抽象的交互界面产品产生认知与好感。

三、产品交互界面中的隐喻构成

(一)界面结构隐喻

界面结构隐喻是设计师对已有的产品元素进行分类组合,并按用户认知经验和逻辑关系设计成符合用户需要习惯的设计方法。设计师通过对产品内容分析,寻找主要元素,将这些元素组织排列,秉持减轻用户理解负荷,减少用户思维量等原则,设计产品界面结构。这种界面结构隐喻设计必须从系统整合的高度出发,充分考虑界面所涉及的各个子页面、元素、图标等,符合用户的认知习惯。结构隐喻设计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梳理界面设计中的逻辑设计,提升用户的使用流畅度。

如图1所示,华为P9桌面图标分组设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与习惯,将桌面图标按类别归类收纳到同一个组内,寻找图标时打开对应小组,组内查找即可,缩短查找时间,提高使用效率。而这一结构设计正是从生活中的抽屉得到灵感,人们习惯将自己的物品归类收纳到不同的抽屉中,每次寻找物品时打开相应的抽屉即可。将桌面图标分组比作日常生活中的抽屉,进行结构隐喻设计,可以提高用户对产品界面的认知。

图1 华为P9桌面图标

图2 掌阅iReader截屛

(二)界面功能隐喻

界面功能隐喻是用暗喻的方法暗示产品操作中的某种功能或状态,将生活中用户可以做的事情隐喻在界面产品中可以做的事情。[4]将用户在真实生活中对事物功能的理解与感知,带入虚拟的界面产品设计,可以让用户通过回忆、感知、联想等尽快找到使用产品的方法以及体会到类似真实情况下的功能感受。界面功能隐喻方法可以帮助用户在短时间内学会使用产品,并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保持愉悦性,从而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

如图2所示,阅读类产品在进行界面设计时,采用功能隐喻的方法,模拟真实书本的翻页效果,用户在进入上一页或下一页时,移植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习惯,滑动页面产生翻页动画效果,逼真且有趣,这些手势延续了用户日常生活中手势的行为轨迹,还原了现实生活中用户阅读时的情景,符合用户的认知和习惯。

(三)界面符号隐喻

界面符号隐喻是界面设计中最常用的隐喻设计方法。界面由无数个符号构成,图形、文字、色彩、材质等符号都是组成完整的界面设计系统的元素。界面设计的图形化发展要求它具备良好的图像传递功能,方便使用者的认知与理解。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选取生活中用户熟知的事物,提取加工设计成界面当中的符号,将抽象的功能意义简化。用户在使用界面产品时,会把这一符号与已知事物进行关联,从中找到映射或相似点,通过联想、记忆和判断,快速准确地理解界面符号意义。

如图3备忘录图标设计,苹果产品从ios6到ios8均巧妙地使用隐喻方法将界面中的符号与现实的笔

图3备忘录图标

记本关联起来。ios6图标在写实风格的主导下,设计时真实模仿笔记本的颜色与质感,采用棕色顶部搭配米黄色的纸质效果,将产品与实体对应起来。在简约扁平化设计风格的ios8图标中,依然保留了笔记本黄色的色彩以及纸张中的横线这些特征元素,使用户在使用时轻松理解符号的意义,提高了产品界面的易用性。

四、产品交互界面中的隐喻认知模型

在对隐喻认知机理的研究中,国内有学者基于隐喻的语义特征提出了一个“五位一体”的隐喻认知机制:本体、喻体、主体、喻底、语境。在隐喻工作机制中,喻体与本体或语境之间的意义始于冲突,结于统一。[5]

产品交互界面用户的隐喻认知机制同样包含五个要素:认知主体、形式喻体、内容喻体、相似性与映射、认知语境。这五个要素相互制约,统一于一体,共同形成了产品交互界面隐喻的一般认知模型,[6]如图4所示。

图4 交互界面隐喻认知模型

(一)认知主体

认知主体指通过界面进行交互的双方,即指设计师和用户,两者之间通过界面的共识与互动进行交流。他们具有不同的个人经历、知识结构以及文化背景,因而对待事物的认知能力也有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对隐喻的意义产生不同的理解。对于界面中的隐喻意义的理解,涉及设计者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双方是否能针对隐喻的意义达成共识,以及有效交流,成为隐喻内涵理解的关键。

(二)形式喻体和内容本体的互动关系

形式喻体和内容本体是组成隐喻认知机制的重要要素。在界面设计中,用户通过形式喻体的表现,寻找相似性,将形式喻体的特征映射到内容本体上,用形式喻体相对熟悉的概念来理解内容本体中相对不易或未知的概念。在形式喻体与内容本体的相互关系中,以相似性为基础的映射过程是两者之间互动的主要途径,通过相似性的聚焦,帮助用户建立合适的场景记忆,从而更能轻易地获取隐喻符号的涵义。

(三)认知语境

在用户对产品交互界面隐喻的理解过程中,认知语境起着重要的作用。用户把不同认知领域的事物联系起来,通过想象、联想等手段,将形式喻体与内容本体结合,寻找相似性,如果这一相似性符合当前的语境,用户即可理解隐喻的意义;如果相似性不符合当前用户的认知语境,用户会对产品内容本体的理解产生偏差,导致隐喻效果欠佳。因此,在界面的理解过程中,上下统一的语境,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准确获得隐喻的意义。

五、产品交互界面中隐喻的意义和局限

隐喻的意义:界面隐喻为用户提供了简单、易用、识别性高的交互界面认知过程,大大降低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疑惑与压力。通过真实、具象的图形符号,提升界面的使用亲切感。

隐喻的局限:(1)隐喻不存在扩展,系统的简单识别过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效隐喻,但当系统构架的复杂性急剧增加的时候,隐喻存在失败的可能性。(2)隐喻建立在设计师与用户相似的思维模型与认知方式的基础上,如果双方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差异明显,就有可能导致隐喻的失败。(3)隐喻对新手的学习有很强的帮助作用,但当新手成长为中度甚至深度用户后,有可能受到隐喻的束缚。[7]

六、结语

隐喻作为产品交互界面设计的方法与手段,以相似性与映射为表达基础,要求设计师在界面设计过程中,根据用户认知习惯,合理选择结构隐喻、功能隐喻以及符号隐喻的结构形式,协调认知主体、形式喻体、内容喻体、相似性与映射、认知语境等五个要素的协同关系,突破隐喻的局限,增强界面图形的传播性与易用性,为用户提供亲切、真实、有趣的界面认知过程。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2](美)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3]郭娅.触屏手机交互设计的隐喻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2.

[4]王愉.交互设计中的隐喻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3,21(5):75-77.

[5]王寅,李弘.中西隐喻对比及隐喻工作机制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6(2):10.

[6]高路.基于网络界面符号体系的用户隐喻认知机理探索[D].南京理工大学,2009.

[7]汪海波,薛澄岐,等.图形用户界面的隐喻设计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9(3):93-96.

(责任编辑 文双全)

A Study on Metaphorical Cognition in Product Interaction Interface

GUO Hui-juan, WU Xian-li, ZHANG Qing, WANG Hai-bo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243002, Anhui, China)

Metaphor, as a design method, is widely used in the design of interaction interface of products. The reason for the existence of metaphor in interaction interface is similarity and mapping. There aremainly three types of metaphor: interface structural metaphor, interface functional metaphor and interface symbol. The general cognitive model of product interaction metaphor is the constraints and unification of five elements including cognitive subject, form vehicle, content vehicle, similarity and mapping, and cognitive context.

metaphor; product interaction interface; cognitive model

2016-05-2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2YJC760019);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SK2016SD11);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14021);安徽工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QZ201409)

郭会娟(1980-),女,河南焦作人,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TB472

A

1671-9247(2016)04-0022-03

猜你喜欢
喻体界面设计相似性
中医养生APP界面设计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共享员工”平台界面设计
中国传统元素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面向智能手机的UI界面设计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低渗透黏土中氯离子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相似性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