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分享中学会成长

2016-07-04 10:09郭盼
江西教育C 2016年6期
关键词:橡皮泥小朋友笔者

郭盼

幼儿时期是幼儿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儿童早期的合作与分享经驗会影响到将来的人际关系,同时有较强的分享意识也是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只有具有较强的合作分享意识,才能立足于新世纪科学与经济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所以,尽早对孩子进行“分享行为”教育,将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为其将来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打下坚实的基础。

笔者班上有位叫赖昱霖的小朋友,很招人喜欢,但有个坏习惯,他每天吃饭的时候特别淘气,没有辣味的菜就不吃。老师看着心疼,所以每天都会给他一些老师的菜,但又担心孩子的口味太重对身体不好,就和家长沟通了一下。可能家长觉得常吃老师的菜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就让他带了一份有辣味的基围虾来园和大家一起分享。但这孩子死活都不愿意分给大家尝一尝,觉得老师、小朋友都是在抢他的东西,并且认为老师给他东西都是应该的。

通过上述案例明显地可以看出赖昱霖小朋友是个缺乏分享意识的孩子。在与他妈妈的交谈中,得知赖昱霖是他们结婚十年后才生的,并且还是试管婴儿,所以平时在家里大人们都非常溺爱他,吃东西都是由着他,久而久之孩子吃习惯了大人的重口味,就不喜欢吃学校清淡口味的菜了。

结合本次案例的情况和描述,导致孩子出现缺乏分享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原因主要有家庭因素、孩子自身因素。由于孩子家庭生活及父母意识上的特殊性,导致孩子成为了“家庭的中心”。从小在家就已经形成了固有的“独霸”意识,而当孩子融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后,自然会把在家中养成的观念和行为带入其中,体现出分享意识的缺乏。而孩子自身因素是他在家中过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当他离开家庭面对同伴的时候,便也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如意的时候只能用哭来发泄自己。

一、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孩子分享行为的意识

针对赖昱霖小朋友的这个情况,笔者特意进行了家访,和赖昱霖的父母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沟通,了解到他们是老来得子,这个孩子来之不易,还了解到平时在家什么事情都是孩子说了算,要什么就给买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很少带孩子与小区的小朋友玩耍,都是一个人关在家里自己玩,才导致孩子养成了不愿意分享的习惯。因此通过这次和家长的沟通,笔者让他们了解到过于溺爱孩子和偏袒孩子会对孩子的身体和未来造成很大的危害。随后笔者对家长进行一番劝导,终于与他的父母达成了一致的教育态度。他们表示为了孩子的健康决定以后会给孩子做一些清淡的食物,全家人以后也以清淡食物为主,共同陪伴他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并表示会积极配合老师和学校的帮助,促使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二、建立区角,为孩子提供分享的环境

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养成分享品质的有效资源。所以笔者就利用班级环境布置学习情境,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学会与同伴分享。例如,让每一位幼儿带一本喜欢的故事书到幼儿园,与同伴互相分享自己的书或者给对方分享好听的故事;可以设置一个结构角让幼儿在家中带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其他幼儿交换;在表演角里让幼儿表演一些故事。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笔者都会耐心观察幼儿的表现,看看幼儿的分享行为,想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巩固和强化。当有一次在玩橡皮泥的时候,赖昱霖主动把自己家的橡皮泥分给了旁边没有带橡皮泥的小朋友,笔者马上进行了表扬,并进一步强调:“有好东西就应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你看因为你把橡皮泥分给了小伙伴,所以他才能有的玩。”这时他也就品尝到了分享的快乐。

幼儿早期的分享行为主要来自家长、老师等人的提示和鼓励,只不过在一段时期内,孩子尚不能把它变为自发行为。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带来的快乐与满足。现在的赖昱霖已经有了明显的转变,再也不是那个“不懂得分享的自私鬼”了,愿意和他做朋友的孩子越来越多,身边的欢笑也越来越多了!所以幼儿分享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从幼儿入园起就注重孩子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使孩子在反复的磨炼中积累经验、获得成长。

(作者单位:江西省湖口县第二幼儿园)

□责任编辑:潘中原

猜你喜欢
橡皮泥小朋友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做个橡皮泥爸爸
借像皮泥
找茬儿
Let’s DIY Poster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