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提问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2016-07-04 09:31何石
江西教育C 2016年6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误区策略

何石

摘 要: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学生产生“疑问”和“惊奇”的开端,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手段,更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生思维和能力的重要环节。具有实效的课堂提问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的提问要科学合理、灵活多变,方能达到良好的课堂预期和效果。

关键词:课堂提问 误区 策略

一、组织有效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怎样才能使学生“生疑”,关键就在于教师的课堂提问。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计问题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在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对问题的提出、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逐步形成积极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实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预期和效果。

二、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

1.简单提问、流于形式。许多教师在上课前并没有进行细致的备课和精心的设计,因此在上课时只是凭着思维的惯性,用诸如“是不是”“对不对”等语句进行提问,或者就书本上的一些概念,让学生用“读书”的方式进行回答。这些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简单,根本没有办法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思考的积极性。表面上看,学生往往能大声快速给出答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上课老师也是自我感觉良好。实则这些问题仅流于形式,无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反而会造成学生轻浮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2.急于求成、违背规律。有些教师由于考虑到教学的进度或没有照顾到课堂容量等因素,在上课的过程中往往向学生提一些不合理或者难以回答的问题。比如:有位政治教师在教《经济生活》第八课“股票 债券和保险”时提问:什么是股票?生答: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师问:那你们知道股票有哪些类型吗?不同类型的股票之间有什么异同?由于这节课是借班上课,课前也没有布置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所以全班学生都面面相觑,甚至连当时听课的许多政治教师都目瞪口呆。显然这种提问是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教师的提问学生根本回答不了,只能让课堂又变成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且这样的提问很有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也会影响正常教学目标的实现。

3.由“满堂灌”到“满堂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新课程改革重要的命题,但是有些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却从一个误区走向另一个误区,那就是由过去的“满堂灌”到现在的“满堂问”,认为不断提问就是师生互动,就是“主体”和“主导”的统一。曾有位教师在一次公开课后的教研活动中这样总结:“这节课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班共40名学生,我让每位同学都有单独发言的机会,其中6位同学发言两次,班级集体回答问题8次。”不可否认,这位教师课前肯定作了大量的准备,但是我们可以简单统计下,这节课的提问多达54次,平均不到一分钟就提问一次。这样高密度的“狂轰乱炸”式的提问,完全压窄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既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4.“备教材”不“备学生”。一个班级,学生的认知程度不同,个性也各有差异。但是有些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么只盯着学习成绩好的几个人,要么只顾自己的教学需要提问,甚至把课堂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这种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方式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如果问题只考虑教学需要,而忽视学生的认知范围,有可能会造成无法回答问题的学生难堪,甚至会让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产生抵触情绪。其二,这会使其他一開始就失去回答问题机会的同学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更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的提问必须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有思考、有收获。

三、课堂提问的策略和技巧

1.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课堂提问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能否抓住关键点进行问题设计,决定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的提问要问到知识的关键处,要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标,从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出发,紧抓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避免机械性的直接提问,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填空、选择、辨析等,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新课改后的高中政治教材,基本上每个框题都是从现实事例或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入手,其知识体系的构成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结构有序的整体。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设计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既不能因为问题过难而使学生望而却步,也不能因为问题过于简单而使学生骄傲自满,滋生惰性。所以,教师构建的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而是要使问题处于“跳一跳”就能“摘”到的位置。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使学生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和合作交流的空间。

3.设置情境、以趣激疑。新课改后的高中政治教材,改变了过去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这为情境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是“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关注时事,关注生活,关注学生,注意教学素材的积累,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鲜活事例,就可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和欲望。有了兴趣就会主动钻研,有钻研就会有创造,在创造中收获成功。比如:《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们可以在课堂现场设置一个同学的服饰调查情境。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两个现象:其一,绝大多数的同学都穿牛仔裤和运动鞋。其二,除掉校服,基本上没有两个同学穿一样的衣服。根据调查的结果教师可以设问:1.为什么大多数同学都选择牛仔裤和运动鞋?2.为什么不选择同样的服饰?由于这都是学生自己的事,所以都能有话可说。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就很容易导入本节课的第一目“消费心理面面观”。在通过对不同消费心理的分析,过渡到本课的主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4.转换角色、引导生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课程建设应从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动学生提问题和找问题开始。”因此教师的提问,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不断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笔者认为主要做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是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发现问题,激发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二是新课推进,教师启发引导,生成问题,共同探讨,师生合作解决重难点;三是课后,通过复习练习,探究问题,发现新知,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和运用。只有变“提问学生”为“学生提问”,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课堂提问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更是教学的一种艺术。教师不仅要在课前精心设计问题,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独立思考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中互问,在师生交流中对问,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和“巧”,借用《学记》中的一句话:“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作者单位:安徽省巢湖市教体局)

□责任编辑:王锋旗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误区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