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岚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应用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如今的高校有必要建立一个互联网教学平台,将信息化校园、4G/3G校园作为高校创新发展方向。本文重点以互联网为背景,探究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优势,并提出高校移动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移动教学;创新研究
如今的互联网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互联网已从传统的PC平台逐渐应用到了android、IOS平台之中,由于移动网络的便利性,未来的移动网络必然会成为互联网最主要的载体。如今我国智能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了70%以上,并且据有关调查表明,截止到2012年中下旬,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首次超越PC互联网用户,并且依旧延续迅速发展的趋势。截止到2015年4月,移动用户量已经超过PC用户量42.1%,PC用户逐渐转移到移动用户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据调查,智能手机的用户有34.2%都是学生,学生是智能手机最庞大的用户群体,这也是高校实施移动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移动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新式的学习方法,并且还能够实现社会人民终身学习的愿望。
一、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及特点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设备与互联網共同发展的产物,移动互联网不仅能够打破用户时间、地点束缚,并且还能够提供传统互联网的互动、分享、开放、查询的功能,真正实现移动平台与互联网相互融合、相互升级。移动互联的出现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且能够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相比,其具备以下的优势及特点。
1.便携性
智能手机的到来,让PC上十几寸的屏幕变成了只有几寸的屏幕,并且移动设备发展到现在,能够实现绝大部分PC上的功能,所以移动互联网的便携性要远远超过PC设备。如今的智能手机能够保证每天都保持在线,并且便于携带,其在线时间也远超于PC设备。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随时通过移动设备获取网络信息或进行业务应用。
2.应用轻便
如今的互联网移动设备绝大多数都是智能手机,所以其通话功能能够保证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沟通需求。如果用户没有长时间通话需求,那么移动设备可以通过语音进行通话,不仅不占用使用者时间,并且能够满足用户沟通需求。如今社会人们零散的时间比较多,而移动设备应用轻便,更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
3.保护隐私
移动互联网终端是为了服务个人的,很多用户会因为其便携性,会将大量的隐私资料存储在移动终端之中。而如今的智能手机已经相对成熟,无论是密码解锁、指纹解锁、面部解锁甚至是虹膜解锁,都已经非常普遍,能够大大保护个人隐私安全,而PC设备却很少应用这些保护隐私的功能。
4.智能感知
如今智能手机会安装很多感知装置,并且可以进行GPS定位,随时可以定位自身的方位,有效采集用户周边的信息和影像事物。有一些全智能的高端移动设备,甚至能够通过触觉、影像、声音做出正确判断。如今的智能手机相对PC电脑可以说更加智能。
二、互联网技术在高校移动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智能手机使用用户,尤其是一些高端的智能手机,用户年龄大约都在15~30岁之间,并且绝大多数都是学生群体。年轻群体对新科技接受较快,对于智能手机的性能、配置、应用都比较感兴趣,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使用主体。但是,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依旧停留在招生、宣传上,极少会涉及到教学之中。既然高校学生如此钟爱移动智能平台,高校管理者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将移动互联网应用在高校教学之中。在建设高校移动教学平台过程中,要确保平台的全面性,不仅要包含教学,而且还要覆盖学校科研、生活、管理等各个方面,统筹兼备个人与整体的业务性。其中的教学、服务、科研是移动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
1.建立公共无线硬件平台
移动互联网教学的前提是无线网络,如果没有无线网络,那么移动教学便无从谈起。所以,高校在建设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的过程中,必须要整合校内网络资源,建设无线网络发射点,保证高校每个角落都能够使用无线网络。如今最常见的无线技术就是WiFi,它可以通过放射网络,让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通过连接路由器实现无线网络。由于高校中无线网络使用人比较多,而且为了保证移动教学良好的使用体验,必须要保证无线网络的稳定性。所以,学校必须建立网络硬件平台,并且设置专人进行维护。
2.移动教学
高校移动教学平台是一种集教学安排、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于一体的综合移动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教学环境。移动教学平台的建设要保证内容的全面性,不仅要包含“课程安排”、“课程备注”、“一周安排”等服务端口,并且还要包含同步教学功能,例如同步课堂、同步教学、同步测试等功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采取传统的多媒体技术,并且要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作用。由于智能手机电池小、屏幕小等局限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准备课件要有较强的互动性,并且要适合在零碎的教学实践中使用。教师可以将课件储存在移动教学平台之中,通过课件共享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知识。随着课件在网络平台上的日积月累,逐渐会让高校移动网络平台成为知识宝库,为未来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财富。
高校互联网移动教学平台中的同步测试功能,能够让学生通过登录移动教学平台进行知识测试,让学生能够掌握自身对知识的掌控程度,以便于教师因人施教,教师可以通过移动平台将辅导资源传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
3.移动学习
想要让学生的成绩进一步提高,就必须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传统的学生自学要完全依靠于书本,如果复习科目过多,过多的书本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担,而且书本复习很难快速找到复习知识点。并且由于书本自学没有教师讲解,需要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自我学习知识相对较难。
移动教学就是为学生能够更好自学提供的条件。通过高校移动平台,学生可以登录平台学习完整的课程,减少对书本的依赖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及有关部门,将学校自身和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分类,将其传输到移动平台之中,让学生通过搜索功能就能快速找到想要学习的内容。利用学校互联网移动平台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移动平台学习知识,无论是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或者课程视频,都要能够做到自我控制,让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网络,把学生从网络游戏中拉出来,网络娱乐功能只是网络功能的一部分,学生不应该将自己完全投入到娱乐中去。教师在移动教学中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而且还要鼓励学生能够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打开学生的脑洞,让学生能够大胆创新,从而实现最新的教学转型。
三、结束语
随着移动互联的广泛应用,移动网络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高校作为重要的教育机构,在移动互联网的潮流中,必须要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加快高校互联网移动平台建设,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学习平台,真正实现我国新式教育转型。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3.12-13
[2]罗军舟,吴文甲,杨明.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J].计算机学报,2011(11).7-8
[3]黄萍,张许杰,刘刚.小世界网络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情报杂志,2009(4).63-64
注:本文系2015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分布式认知理论下大学移动课堂学习因素研究”(项目编号:2015363)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