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玲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多向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中,赋予学生主体地位,让其经历知识发現与探究,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愿望。
关键词:数学;学习;主动性;活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有现实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多向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下面笔者就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谈几点认识。
一、赋予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情境,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灵动地在课堂上设计观察、实践、体验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形成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自信,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发展的主动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自主操练。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的方法和思路,并且还会通过自主探索丰富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点燃创新思维。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与探究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激活经验储备,激发创造性思维,展开探究活动,让学生对新知进行主动构建,注重知识呈现和问题解决,从而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如在图形教学时,教师注重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在操作中体验。先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谈感受,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外。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画一画,放手让学生画出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图形,相互借鉴并进行指正,从而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思维活跃,大胆创新,个性发展,创造欲望得以满足。
三、让课堂活动充满趣味
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学生好奇心,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我一般都要采取游戏活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小组活动,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以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体验,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和思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愿望。
参考文献:
杨宗武.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J].新课程:上旬,2013(07).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