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互联网思维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2016-07-04 03:39周星
学园 2016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高等学校思想政治

周星

【摘 要】在当今网络化社会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已经悄然影响到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各行各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工作的教育理念及要求与互联网思维的内涵不谋而合。因此,用互联网的思维去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思想政治 高等学校 互联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35-03

一 互联网思维的内涵

“互联网思维”一词最早由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提出,它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作为互联网的抽象表现形式,继承了互联网天然开放、创新、包容等核心价值观,强调要逐渐以互联网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关于互联网思维的内涵,目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赵大伟结合商业生态系统提出的互联网思维九大内容。其中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中最重要的内容,它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其他思维都是围绕用户思维在不同层面的展开。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创新、品牌的建设中。(2)迭代思维。迭代思维的核心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产品推出,它侧重于迭代的意识,及时并实时地关注消费者的需求。迭代思维要求打破原有故步自封的状态,要敢于追求创新,只有迭代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3)平台思维。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移动互联网为广大客户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与人之间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互动。互联网平台没有强制的灌输,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跟踪。(4)社會化思维。利用社会化媒体,通过顾客以一传十,让用户主动参与到品牌传播中来,从而实现口碑营销的目的。社会化思维强调互联网时代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人或事构成某种有形或无形的联系。它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来看待问题。以上四种思维的核心价值在于创新性、平台化、以用户为中心,而这些价值与思想政治工作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理念及要求不谋而合。

二 新形势下互联网思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

1.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顺应时代潮流的特点

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对教育客体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当代大学生普遍都是“90后”,是在新媒体背景下成长的一代,新媒体和信息技术对他们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不拘泥于形式、敢于创新是他们身上最明显的特征,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改善传统教学思维,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已经到来,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时代潮流,从而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2.符合思想政治工作以生为本的理念

互联网思维具有高效、互动的特征,其所带来的参与热可使每位参与者对产品、运营、研发等各个环节提出意见和建议。互联网思维引导下的操作,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企业也能对客户的个性化选择进行收集和整合,为客户提供称心如意的产品,真正体现用户至上的理念。互联网思维是一种符合时代需求、符合顾客(学生)需求的思维,以生为本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体现,同时它也是思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的价值原则与核心理念。

3.新形势下建设高水平思政队伍的必然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

————————————————————————

* 浙江省宁波大红鹰学院科研基金项目“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互联网思维的培养”(编号:1320151054)

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德育教育。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十分关键。当前,互联网思维正从互联网行业向其他领域扩展,对于教育的影响已经悄然产生。互联网思维具有的特征,可以帮助教育者发现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教学方法中的不足,从而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接受最新的社会思潮。互联网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并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将会推进教育领域发生真正的、划时代的变革。

三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互联网思维的有效途径

1.以生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生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互联网用户思维对高校思政工作要求最重要的体现。

首先,以生为本强调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培养人才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扎实的技能,同时要不断深化和加强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满足大学生自身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保持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活力。

另外,以生为本就是要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每一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人。由于性别、年龄、家庭环境、生活阅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学生的层次性,一方面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另一方面针对一些问题学生也要讲究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不能不分具体情况搞“一刀切”。

2.与时俱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互联网时代,信息更新速度加快,互联网思维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跟上社会发展的形势,转变工作方法,丰富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模式,才能有效地实现思政育人的目的。

所谓内容创新,是指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新颖、新鲜,要有创新精神,体现时代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材为载体,内容较枯燥、乏味。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当前,教师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来解读和阐述相关理论问题,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深入加工,不断完善、包装,并再次将知识“推销”给学生,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紧贴时代、常做常新。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就是要敢于打破传统的、落后的思政教育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艺术性的教育方式,強调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因过于死板、过分注重教师单方面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也不容易被学生接受。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淡化了教师的权威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切忌一味地说教或空洞地摆大道理,而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实际感受,以平等的姿态和身份与其交流,保持态度温和,保证每次说服教育体现水平和新意,真正说到学生的心坎里去。互联网思维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像春风细雨一样,润物无声,一点一滴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搭建平台,畅通思想政治工作渠道

互联网平台思维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既包括线上的网络平台,也包括线下平台,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两者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线上平台,即运用微博、微信、QQ、论坛、慕课等新媒体,为广大学生搭建的一个师生互动交流及资源共享的平台。当代大学生与新媒体联系最为密切,他们每天的生活和学习都与新媒体相关。许多学生并不善于面对面交流,但在网络上相当活跃。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此外,新媒体平台在思政工作中的运用还体现在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引导功能。一方面教师可以在网络论坛上发布一些积极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学习,或者辅导员可以开通微博、微信,提出具有启发性的话题供学生讨论发言;另一方面利用校园网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积极打造红色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站在大学生的角度,丰富网站内容,传播和谐的校园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线下平台,即面对面的师生交流平台。互联网思维强调主体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的及时反馈和高效畅通。线下平台的搭建就是通过采取扁平化管理的方式给师生之间的交流创造更多机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要发挥班干部的间接管理作用,更要求每个思政工作者真正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在互信互爱、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4.多方联动,构建大思政格局

“大思政”教育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简单地讲,就是把思政课教学与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相融合,即构建大思政教育教学体系,达到教学与实践互通、理论教学与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相长、传统教育与创新摸索相结合的大思政平台。与互联网思维相关的大思政观念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教育主体的开放性方面。

社会化思维告诉我们,互联网时代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即使是陌生人也可能利用网络产生交集,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人虽是独立的个体,但都与周围的人有所联系。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要想达到最佳的思政育人效果,单靠大学辅导员或思政任课老师是不够的。大思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倡将更多的群体纳入思政教育的范畴,如学工处、团委等部门,辅导员、家长、社会等群体,争取实现多方联动、共同合作。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队伍与学工队伍、党团组织、人事部门的有机结合,既可以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理论教学与学生思想发展、成长动态考察相脱节的问题,又能够增强学工人员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身份认同感和归宿感,故而构建开放性的大思政教育教学机制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非常关键。

参考文献

[1]刘春生.浅论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班级管理发展趋势[J].才智,2014(34)

[2]马勇、林长圣、陈建标等.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理念及其实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李春梅、张毅.互联网思维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4(12)

[4]李亚平、郑易平.“大思政”视阈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初探[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

[5]谢长仙.互联网思维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黄金时代,2014(7)

[6]李红革.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7]庄丽榕.论创新思维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8]黄相怀、张兰廷.互联网思维重构中国政治文化[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9]田传信.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3(2)

〔责任编辑:林劲、李婷婷〕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维高等学校思想政治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论述互联网思维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