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戈
【摘 要】虽然中国长时间存在着社会工作法律规定,但是因为法律不完整,我们无法了解社会工作法律的内在含义,也无法明晰其体系。笔者在文中以实证主义为出发点,对国内社会工作法律的内涵进行深刻的解读,然后对社会工作法律教学的特点、要求以及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国内社会工作法律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社会工作法律 教学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089-02
一定的物质决定了法律,其本质是具有普遍效力的规范性文件,但是该文件由国家制定、认证并以国家为担保强制实施。法律在历史、现实以及社会三大性质的决定下,一旦有成熟的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就会制定、颁布并实施。我们的生活中客观存在着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为了顺应国内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要求,就需要制定更多规范的法律对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进行引导、规划和保障。国际上社会工作发展的实践证明,要想进一步促进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工作法律的制定、颁布和实施是非常重要的,要进一步法制化和规范化社会工作。笔者在文中首先对国内社会工作法律的内涵进行深刻的解读,然后对社会工作法律教学的特点、要求以及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国内社会工作法律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一 社会工作法律的含义
在国内,社会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全部公益性、非本职的工作是广义上社会工作者的定义;狭义的社会工作(Social Work)指的是本职性地从事社会服务的活动,服务对象有个人或者群体,服务领域主要有公共、家庭、儿童、老人、康复、学校、就业、心理、医疗、军队等。《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1988~2008)》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认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工作,其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其宗旨为助人和自助,有具体的专业理论,综合地把专業知识、技能和方法在服务领域和管理领域使用,向需要帮助的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等提供帮助,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和对社会关系进行协调,把将要出现的社会问题有效地遏制在萌芽状态并有效地解决已经出现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进程。
在国内,我们还可以把广义的社会工作法律认定为由国家机关在权力范围内制定并颁布的,对社会工作相关单位以及个人在开展社会服务过程中进行规范的法律的总称。而狭义上的社会工作法律则指社会工作者法规。
二 社会工作法律的教学模式
就社会工作的本质而言其是服务社会的行动体系,具有较强的法规性和政策性,在行动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一定要坚守法律,依法办事,向群众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过程中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全面并深入地把握和理解自身服务领域的社会工作法律是一个合格、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不仅对相关的法律要熟悉,在专业服务工作的过程中还可以综合地利用法律。对社会工作法律进行学习,在工作的过程中能领会、贯彻并很好地把握,这是对新时期社会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提高社会工作者综合素养的内在需求,对社会工作者而言也是展示自身的机会。社会工作法律的教学是为了培养专业化的社会工作队伍,需要社会工作教育者在新时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社会工作法律的教学特点
在开展社会工作法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和社会工作相关的所有法律均是讲解的内容,也就意味着社会工作的学生可以从社会工作法律教学中获取实用的法律知识;其二,教学过程中要突出特色,也就意味着我们要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特色为基础开展社会工作法律教学,以较高的标准、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实用的教学模式突出并强调务实性;其三,职业考证作为教学的目标,也就意味着社会工作法律教学要和学生职业考证的大纲相结合,和其职业水平考试结合在一起,把考试内容很好地融入其中,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极为有利。
2.社会工作法律的教学要求
和一般的法律教学相比,社会工作法律教育由于社会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服务性,法律教学的服务性和工具价值也更突出,所以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其一,以社会工作专业的特色开展教学。由于社会工作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教授社会工作法律的时候,必须以社会工作的专业为基础,使用通用并务实的教学模式,综合社会、小组以及个案三者进行服务的方法,在对社区内社会工作服务进行考虑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整,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重视服务性和实践性,以社区工作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教学。其二,以课程的性质为基础开展教学。因为实践性和服务性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特色,把社会工作法律课程定位为实践技能课,不仅需要考虑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社会工作法律的实际需求,更要以对社会工作法律进行普及为基础,综合考虑操作性和实用性,对学生法律务实技巧以及操作的实际能力进行培养,包括社会工作法律服务的技能以及所必需的计算机、演讲、书写表达能力等。因此,社会工作法律教学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鲜明的“夯实基础、强化专业、学习技能”特色,让学生可以为广大的服务人群提供专业的服务,有效地提升服务品质和质量。其三,以国家新课改精神为基础改进教学。为了让社会工作法律教学的效果更突出,在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老师要走出课堂主导者的地位,扮演好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服务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有方法、有技巧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中广泛地开展体验、讨论等教学方法,综合的使用现代教学仪器,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社会工作法律知识可以基本掌握,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独自完成整个法律服务过程。其四,以服务为基础开展导向检验教学。社会工作法律课程教学过程的核心为项目和服务,因此我们应该有效地结合务实和服务。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授课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以志愿者的身份开展一定时长的法律服务,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促进社会工作法律课程乃至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和进步。
3.社会工作法律的教学方法
对法律了解并不意味着掌握法律,更不代表可以运用法律,所以,老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工作法律的能力。在社会工作法律课堂上引入实践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老师以对权利和义务进行介绍为基础,用举例的形式列举出和社会工作法律相关的具体问题,依托国内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全方位的解析,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具有的权利,在维护合法利益的时候怎样使用法律武器。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勇于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以社会工作法律课程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以社会工作实践为抓手,对相关法律知识进行讲解和介绍,并告诉学生操作的具体方法。如在讲述法律概述的时候让学生基本了解当事人的义务和权利以及合法的利益,在课堂上展示经典案例,让学生了解处理类似事务的方法和思路,模拟实际情况,对学生使用法律知识进行维权的能力进行充分的培养和锻炼。老师可以使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学生通过对申请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学习,让其学会怎样申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学会城市申请廉租房的方法;学生对未成年人的权益进行维护学习的同时,明白怎样对妇女的合法利益进行维护,类推至老人、残疾人等合法权益的维护和保障,为其今后的职业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结束语
社会工作法律课程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要求教师走出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深入贯彻新课改精神,对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找出有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新燕.论社会工作与法律的相互影响关系[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8)
[2]陈为西.本土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困境与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經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3]袁光亮.浅析我国当前的社会工作法律和社会工作者法律[J].社会工作(下半月),2008(2)
[4]曾祥昌.从“福彩延迟开彩”事件看待彩票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法制博览,2015(28)
[5]吴燕民、金艾裙.社会工作专业情景教学[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责任编辑:林劲、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