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璐
摘 要:在长期以来的扶贫实践中发现,“走过场”式、“撒胡椒面”式的扶贫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存在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等突出问题,而精准扶贫是彻底解决上述问题的必然举措。由于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是导致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主要因素,为此在民族地区农村从粗放式扶贫向精准式扶贫转变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医疗救助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贫困人口抵抗风险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将以以云南省宾川县农村为例,在对宾川县农村医疗救助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就医疗救助如何助力宾川县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医疗救助 民族地区 精准扶贫
经过近三十年来扶贫攻坚的洗礼,大部分民族地区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但仍然有部分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村或自然寨仍然没有通水通电,那里的人民群众生活十分艰苦。为此中共中央提出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实施精准扶贫(例如给予疾病缠身者以医疗救助,给予缺技术的贫困者以致富技能等),而医疗救助对于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只有彻底解决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才不会让患病风险和由此带来的各类问题阻碍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
一、云南省宾川县农村医疗救助的现状分析
尽管截止2014年底,云南省宾川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参保率已达到99%,但农村贫困人群中“看不起病”的现象仍然存在,这说明单单依靠新农合制度还无法彻底解决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群众看不起病的问题。为了弥补新农合制度在解决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群众看病难方面存在的不足,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应运而生。作为对新农合制度的补充,农村医疗救助的作用范围是那部分因各种原因未能参加新农合,或者是虽然参加了新农合但又因重大疾病/慢性病而导致生活困难的农村贫困群体。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使得云南省宾川县农村贫困群体在生病后基本能够承担起看病的花费,调查表明该县一般农村家庭在医疗费用现金支付方面的花销占全年家庭现金支出比例的10%以内。但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现阶段云南省宾川县农村医疗救助还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医疗救助的知晓度较低。虽然早在2009年,农村医疗救助政策已经公布实施,但调查中发现,宾川县农村的大部分贫困群体对农村医疗救助政策知之甚少,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农村贫困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很难从网络、报纸等渠道对农村医疗救助政策进行了解;农村贫困群体的文化水平较低,即使接触到农村医疗救助政策的相关信息,也很难对政策进行全方位的解析;村委会工作人员没有尽职尽责地进行农村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通常只是不定期地在村委会公示栏上发布农村医疗救助政策的简单信息,并且对村民提出的疑问没有进行认真解答。第二,医疗救助的实施存在不公。在医疗救助金的发放上,部分村民反映,“一些村干部会及时发放本支队救助对象的医疗救助金,有时暗地里还会多发放一点医疗救助金;不会及时发放非本支队救助对象的医疗救助金,有时甚至会私自扣下他们的医疗救助金。”此种做法,无疑会让被救助对象感觉到医疗救助政策存在不公。第三,医疗救助的监管机制不健全。在发放医疗救助资金时,由村委会来统一发放上级下拨的救助资金,但不少村委会却没有及时公布医疗救助资金的总数目和各救助对象分配比例。由于医疗救助监管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医疗救助资金的发放存在诸多不透明之处,很容易发生医疗救助资金被贪污挪用的事件,严重损害了被救助对象的合法权益。
二、医疗救助助力宾川县农村精准扶贫的对策
1.加大医疗救助的宣传和落实。(1)加大医疗救助的宣传。村民的文化程度是其接受信息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医疗救助政策包含的内容并不是特别浅显易懂,农村贫困群体(不少甚至不识字)在接受此类政策性较强的信息时就会存在诸多困难。为此,村委会应该将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方式多元化,例如排练相声类小节目,将深奥难懂的医疗救助政策转变为农村贫困群体喜闻乐见的表演节目,让农村贫困群体在欣赏节目的过程中对政策的救助对象、实施办法等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村委会工作人员可以挨家挨户进行医疗救助的宣传,并对村民的疑惑进行及时解答,确保每户家庭都能对医疗救助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召开村民会议时,对村民進行医疗救助相关知识的宣传。(2)加大医疗救助的落实。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来加大医疗救助的落实:作为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组织,村委会承担着医疗救助政策宣传和医疗救助资金发放等任务,为此村委会要根据社会工作机构的评估结果,认真开展救助渠道的衔接工作,由负责医疗卫生服务的村委会副主任跟社会工作者专职负责救助资金和物资的接收工作;社会工作者可以参与到村委会对囤家每年下发任务的完成情况,按期完成任务指标,上报上级备案、审查;对于国家医疗卫生政策要进行认真的审核,进行医疗卫生救助工作安排,制定各个支队医疗救助分配任务,定期进行救助任务跟踪排查,保证医疗救助收到实效。
2.加大农村医疗救助的投入,构建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农合衔接机制。由于接受农村医疗救助的对象,大部分都处于一种即将返贫的境地,而通过农村医疗救助的实施,能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避免因病返贫或因病致贫,为此中央财政需要加大对农村医疗救助的投入,尽量降低被救助对象的经济压力。此外,可以考虑监理中央地反三级财政筹资的农村医疗救助体系,由中央政府规划和指导,中央财政、省级财政与地方财政按不同比例出资,中央财政与省级财政为主的农村医疗救助机制,与新农合一样建立专门的运转体系。针对宾川县农村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农村医疗救助政策可以增加地方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的医疗救助,同时尽量将农村医疗救助的手续进行简化,力求被救助对象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医疗救助资金。
3.严格开展医疗救助的监督工作。在医疗救助政策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督促村委会根据村民意愿将国家发布的医疗卫生政策及时公布出来,定期更新村务公开栏。救助资金是最需要监督的环节,村委会必须将国家下拨的救助资金公布出来,各个渠道的救助分配资金应该明确分配,对于各个支队的分配也应该详细标明。救助资金的分配必须经过村民会议决定,使广大村民清楚救助资金的开支情况,及时完成医疗救助任务。熟悉政策的社会工作者还可以耐心解答村民的疑惑,使广大村民充分了解国家医疗救助政策,提高村民参与医疗救助的积极性,加快农村医疗救助的推广工作。
三、结语
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群体的精准扶贫是我国新时期反贫困政策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关系着我国反贫困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在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群体的精准扶贫过程中,医疗救助是否宣传和落实到位,直接关系着农村群众是否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此本文以云南宾川县农村为研究对象,从加大医疗救助的宣传和落实、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构建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农合衔接机制、严格开展医疗救助的监督工作等几个方面入手,就医疗救助助力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究,而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其他民族地区贫困农村仍然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定玉.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问题研究述评[J].民族论坛,2016(2).
[2]李修康.农村医疗救助政策研究综述[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3]闵罡.赫章“医疗兜底”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J].理论与当代,2016(1).
[4]焦克源,冯彩丽.藏区农牧民医疗救助体系运行效果评价及其指标设计--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