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策略

2016-07-04 22:49秦立春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数学应用能力高职数学教学

秦立春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学要以应用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从教学改革实践入手,探讨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应用技术教育 高职数学教学 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163-0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及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在国家大力推行应用技术教育的背景下,高职数学课程如何围绕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教学研究的重点。

一、数学应用意识的概念与意义

数学应用是用数学的知识、思维方法去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它包括数式的计算,推理分析、制表、绘图、符号变换、优化方案等诸多方面,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释现象、分析问题。数学应用意识是主体主动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描述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心理倾向。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学科自身特点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高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观,强化教师的应用意识

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其专业素质、教育理念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直接反映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目的等方面。但我们的老师本身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长期接受强调逻辑性、严谨性和理论性的教育,自身缺乏应用的经验和意识,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首先应自觉主动强化自己的数学应用意识。老师通过自修数学建模课程,参加数学建模培训,指导数模竞赛,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通过报纸杂志、宣传广告、电视网络等途径收集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具有真实性、时代性的数学素材。其次老师要突破学科系统化,树立大数学的观念。只要是专业需要的,只要是属于数学范畴的学科或者交叉学科,那就是数学老师要讲授的内容,不必拘泥于特定的科目,特定的内容和学科的系统化,而是依据“必须、够用”和专业直接受益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整合。

(二)以专业需要为依据,打破学科壁垒,改革教材

首先是打破不同数学学科分支的壁垒。按照美国《数学评论》杂志分类,当今数学约包含60个二级学科,400多个三级学科。不同专业课程中涉及的数学知识点分属于不同数学学科,而同一学科知识的深度要求及侧重点由于专业的不同均不一致。如物流专业需要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运筹学知识;财会专业需要高等数学、统计学的知识。如果还按原有的教材体系,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专业所需数学知识的讲授。为充分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工具性、应用性,不妨突破不同数学学科分支的壁垒。在大量阅读专业课程教材、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分类整理出所需数学知识所属学科、具体的知识点,知识点讲授的深度,将不同分支的数学内容重新整合,编写教材,使分属不同分支的数学知识按照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整体性的原则有机糅合在一起。

其次是打破数学学科和专业学科的壁垒。数学知识在专业课程教材中的应用通常用于定义概念或是定理公式的推导。在编写教材时可以在清楚讲述数学概念或定理的基础上将专业对口的知识点直接植入。如在介绍完导数的概念时将边际函数的定义植入,在介绍完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及最值时直接植入物流专业仓储管理中的瞬时进货不允许缺货的经济批量订货模型,使数学学习的内容就是专业直接需要的,避免数学知识的供给与专业需求之间的偏差。

(三)加强数学语言与自然语言互译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它可分为文字、符号、图形三类。数学语言作为数学知识、数学思维的载体,是学生学习交流、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良好的数学语言能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数学语言障碍则会阻碍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提炼有效条件,进而造成转换障碍、构造障碍、表达障碍等。这也是学生认为数学难学更难以致用的原因之一。从实际问题提炼出数学问题进而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数学工具定量分析这一过程的本质就是自然语言与数学语言的转换,数学语言的操作与构造及数学语言的组织表达。要想培养或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良好的数学语言能力是必备的条件。老师在教学中一是将数学语言“通俗化”,使学生透彻理解数学知识,实现数学语言的记忆和理解;二是将自然语言“数学化”。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运用不同的数学语言形式,从不同角度叙述分析同一个问题,(下转第184页)(上接第163页)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转换、操作、构造的能力。

(四)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增加软件介绍

高职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应用于专业、应用于生活。实际中阻碍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障碍:一是学生缺乏数学应用意识,面对一个问题从不会想到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判断,更不清楚用什么数学知识解答;二是学生不懂算法,惧怕繁杂的计算。数学建模恰恰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一个具体表现,是让学生强烈感受数学有用且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力证。数学建模可以教会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软件的高速发展,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可能。借助数学软件高效、准确计算出结果,使学生不再被繁杂的计算阻碍。因此数学教师不能把数学仅仅看成是一门文化基础课,还要把数学看成是一门专业技术课。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授学生数学技术,即教授学生应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计算方法提炼出实际问题中的数学结构,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学习软件计算出结果,为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或是决策依据。

总之,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优化教学内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对于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成海钰.浅议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J].知识经济,2009(14)

[2]樊振华.大力加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

[3]张玉成.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4]沈振.浅谈中职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几个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06(3)

[5]丁素珍,王涛,佟绍成.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2)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桂教职成(2014)41号);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2014-A14)

猜你喜欢
数学应用能力高职数学教学
新时期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高师院校大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幼儿数学教育
CAI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与高职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
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路径
借助校级服务器开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高校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