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虹
【摘 要】通过研究互联网时代下多媒体信息传播特点和大学生心理变化给高职院校共青团宣传工作的影响,结合大学生共青团宣传教育工作的目标,从工作理念、队伍建设、工作方式等方面入手,探索高职院校共青团宣传工作新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 新媒体 思维模式 高职院校 共青团 宣传工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19-02
“互联网+”不仅仅是一次产业革新,更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创造财富,也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互联网时代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最大冲击就是信息获取方式的变革,网络已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伴随着“互联网+”带来的生活体验、沟通空间转换、新媒体应用等,更是吸引了广大青年青睐。据统计,在高职院校,有近半数的学生成为手机网民主体,“零接触一代”对传统媒体绝缘的青年群体已经形成。在网络背景下,共青团宣传工作的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宣传工具的选择等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影响着当前共青团组织对广大青年的凝聚和作用发挥,而应对这些挑战,紧跟时代特点,适应新型宣传方式的变革,创新共青团宣传工作,是团组织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一、“互联网+”思维的提出
什么是“互联网+”?现在很多人的共识是,所谓的“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平台上加上一个传统行业,相当于给传统行业加一双“互联网”的翅膀,然后助飞传统行业。比如互联网家装,传统的家装设计公司由于互联网平台的接入,使得人们实现在线完成家装设计样式的敲定,并快速实现所在城市定点家装公司按图纸上门施工,以及省去反复沟通,这是最典型的“互联网+”的案例。
“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简单相加,而更像是一种新型的多维空间的思维模式,互联网思维强调开放、协作、分享,相伴随着这样一些关键词,如用户至上、模式转换、口碑、体验、信息获取方式变革等。在这一思维模式下,伴随着互联网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再创造出一种新的行业发展生态环境,在这个生态中,信息通信技术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并充分发挥出其在数据整合和筛选上的技术优势,最后再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社会各产业领域之中,从而全面提高社会创新力和生产力。在这整个互联互动的过程中,各种新媒体将产生巨大的信息量,如何理性地进行信息筛选和甄别就成了大学生眼下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互联网+”思维对高职院校共青团宣传工作提出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共青团宣传队伍及服务对象面临双重挑战。根据对近五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进行分析,近年来国内网民数量日趋增长,大学生网民所占比例偏高,而其中微博、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用户逐年上升。互联网深刻影响着青年的人际互动方式、思想观念以及聚集方式。作为高职共青团工作的服务对象,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个性特长突出,文化水平低,心态不稳定,他们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互联网+”时代下,他们对新媒体平台的依赖性逐渐增强,而新媒体媒介的碎片化信息,也成了大学生可以随手发、随手拍、随手转的信息。在这种粗略的阅读习惯和肤浅的学习环境下,共青团宣传队伍如何针对服务对象开展活动遇到了极大的挑战。而对于高职院校共青团宣传工作队伍的建设,便有了队伍成员网络新闻素养的提升需求。因此,在思想政治宣传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保持自身队伍的鲜明特点,而且要采用青年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开展工作。
(二)角色混淆对青年心理的冲击与挑战。信息网络时代,青年在互联网中的社会互动主要以角色系统为基础。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现实的社会伦理规则受到了空前的挑战,青年的心理也面临着冲击,他们在满足和失衡中寻找刺激,耗费大量的精力,他们可以完全抛开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各色网络事件中,如充当道德失范的发泄者、扮演通天神力的网游英雄,丧失理性的认知障碍造成了他们对网络和现实中角色界限的混淆。
(三)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宣传阵地工作盲区日渐显现。高职院校共青团宣传工作的阵地,主要是指对团员、青年进行有效的宣传工作而建立起来的机构、组织、设施,如团校、黑板报、广播站、网站、教育基地、图书馆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宣传方式存在工作盲区,如采用校报、黑板报、宣传栏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时,这些媒介虽然具有导向鲜明、直观具象的传统优点,但也因其更新速度慢、形式单一,青年学生获取信息量有限,以致关注度低,互动性差,很难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互联网+”思维下高职院校共青团宣传工作策略
(一)用户至上、服务至上促改革,共青团宣传工作理念要实现“互联网+”思维。鉴于“互联网+”思维在商业上的成功运用,共青团面对挑战,首先要在思想上进行突破,运用“互联网+”思维做好自我变革,弱化自上而下的传统层级化管理理念,在工作理念上实现互联网思维的融合创新,抛弃“我要引领”、“我为你服务”的原有工作定位,融入多维空间的对象体验,即围绕青年学生的成长需求优化宣传工作流程,构建线上线下即时沟通、互助互联的服务体系,推动服务对象的再组织化,从而实现真正的“引领青年”、“服务青年”。
(二)体验为主,构筑网络宣传新阵地,提升高职学生网络素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导向作用愈发明显和重要。共青团组织在高校积极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网络环境,全面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级团组织的职责所在。一方面,团组织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校园网络和教育网络资源,开发新媒体网络宣传阵地,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网络平台,开展团工作的项目申报考核系统等;另一方面,团组织要走进学生,贴近生活,积极宣传新媒体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为大学生创造健康良好的媒介环境,与时俱进地主动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新媒体来丰富宣传教育手段,创造学生与新媒体的接触机会,提高学生运用新媒体的操作能力。如今,高职院校团组织运用公众微信号、微博等新媒体工具对学生开展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题材选取还不够全面,主导思想渗入不够透彻,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转发上级团组织的活动号召,自身发起的话题讨论和信息分析还不够成熟,较多都是有感而发、随笔散记、活动跟踪等。互联网时代,团宣传干部可以通过发布手机报、发起网络互动话题、开设微信互动平台等方式,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以点带面拉动更多青年参与进来,共同关注,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启发学生独立分析和思考媒介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批判精神,从而真正地做到提升网络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信息为王,流量思维带活信息联动方式,开创线上线下工作新局面。高职共青团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在活动设计中,实现信息联动和多媒体嵌入。将各种媒体产品进行灵活组合,借助微新媒体平台为线上推送,以及结合活动现场做线下互动,实现互联互动,即时交流。如在设计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爱国主题教育活动时,为避免主题活动给青年学生带来的形式刻板单一的先入为主印象,团组织可以在校园各媒体平台发布生动、鲜明的活动宣传标语,如标题设计为“我和国旗合个影”的爱国主题活动具有一定生动性,不仅体现了参与方式的简洁,又让人充满好奇。而在活动现场融于线上互动环节便可以有效提高参与率,如关注校园官方微信,并对此次活动点赞便可参加与国旗合影活动;将合影照片上传微信朋友圈可以领取纪念日纪念品一份;在微博发言平台参与发言,并答对爱国知识问答题的人将可以进行现场微博抽奖,抽中的参与者可领取纪念章一枚等。这种工作形式的创新,带来的不仅是主导思想的网络影响力推广,更是很好地将活动过程中各信息数据进行立体式铺开,一方面达到了主题活动和思想引领的育人效果,另一方面也通过新媒体凝聚了更多青年参与互动,并从中获得有益于其自身发展的信息。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共青团宣传工作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面对新时期带来挑战的同时,机遇同样并存,“互联网+”思维模式为我们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宣传形式、扩宽工作视野带来了启发。从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的结合、“互联网+”的线上线下互动体验、向大学生推送喜闻乐见的宣传内容,到组建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网络文化建设队伍等方面,这些都为高职院校共青团宣传工作提供了可参与和借鉴的思路,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共青团团结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燕,袁逸佳,陈艺贞.“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多维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项课题“新时期广西高职院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研究与实践——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4ZZZ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