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敏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0712
高职社会工作实践学习模式初探
李丽敏* 1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0712
摘要:社会工作的实务性特征,促使高职院校把实践教学的设置视为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本文就如何在库伯经验学习圈的理论指导下,稳步推进入门实践、认知实践、专业实践和顶岗实践四个环节展开详细探讨。
关键词:学习圈;社会工作;实践学习
实践性取向的社会工作专业,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反思、内化和践行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方法和技巧,从而协助个人或群体恢复和强化社会功能。实践教学的设置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但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环节设置是一个极其薄弱的环节。因此,高职院校要尝试如何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有效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体系。
一、库伯经验学习圈理论
库伯提出经验学习圈理论,他认为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他认为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包括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与此同时,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学习过程也应遵循“学习圈”。
二、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在综合了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在库伯的经验学习圈理论指导下,尝试构建一个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内容如图1:
图1 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体系
为确保在库伯经验学习圈的理论指导下,稳步推进入门实践、认知实践、专业实践和顶岗实践四个环节,本文将详细分析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
(一)入门实践
1.志愿者服务保障措施
第一,创建一个志愿者服务项目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选择服务项目,学生就可热情而专心地投入服务,越做越有成就感,越做越快乐,促进学生成长为一名“可持续发展”的志愿者。
第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考评内容包括志愿者服务的数量、质量、策划、内容、团队精神和服务心得等,根据考评结果给予学生多样性和立体化的激励。
第三,以班级为单位来组织学生定期进行志愿者服务经验交流和工作总结,在观点分享和激荡中体悟志愿者服务的内涵,用心且又得法地践行志愿者精神。
2.素质拓展训练保障措施
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如何通过素质拓展训练造就一批实训课程的爱好者;
第二,如何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量身定做一套社工特色的素质拓展训练;
第三,如何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增强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可度;
第四,如何通过素质拓展训练达到内化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终极目的。
(二)认知实践
1.课程实训保障措施
目前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教学项目常常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缺乏针对完成社会工作者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系统培养,学生在校三年参与的实践教学项目比较零散,不成体系;二是实践教学项目缺少梯度设计,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基于上述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方面,要尝试打破传统的课程界限,基于工作过程确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并以此来设计课程,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一方面,要对实践教学项目进行梯度设计,这样便于学生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2.机构或社区走访保障措施
(1)机构走访。走访内容包括了解社工机构的理念、价值观、服务领域、服务方法、招聘状况、工作环境、工作职责、管理机制等。机构走访活动结束后,要完善以下工作:一是每位学生认真需填写《学生机构走访记录表》;二是每位学生需撰写《社会工作专业机构调查报告》,推动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了解和分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2)社区走访。为学生实习获得更多的案主资源,高职院校可结合专业实务课程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展开专业服务,这样师生不仅可对社区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实务与研究,将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而且还可让社区居民形成“有困难,找社工”的认知。
(三)专业实践
4+1模式是指4天在校学习专业理论,1天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见习,实施此模式的时间在第二学年。高职院校可通过四条途径来保障4+1模式运行:
第一,课程配套。学生的实践需要大量理论指导,高职院校要把实务性强的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在此之前或中开设,这样才能达到理论和实践“比翼双飞”的效果;第二,教师有效。当学生在见习时遭遇难题时,教师可凭借丰富的实务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拨开迷雾见天日”;第三,学生执行。学生必须严格按照见习手册规范自己的行为,必须认真填写自我评估报告、社区导向报告和实习机构导向报告。
(四)顶岗实践
1.顶岗实习制度保障
实习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定相应的服务人群,完成实习计划书。实习计划书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实习日程安排、服务对象、服务方法等内容;
实习中,学生应完成实习周志(或日志)、读书报告、实习机构观察评估报告,个案工作报告,小组工作报告(或机构活动参与报告)、实习心得等;
实习结束后,学生应提交实习机构证明书、实习机构接纳实习生意愿调查表、实习机构实习评价表、督导评价表、服务对象反馈表、实习成果报告、自我评估报告等内容。
2.顶岗实习督导保障
第一,设立实践教学专职教师岗位。古语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实践教学专职教师就是一批具备社会工作本科及其以上学位的拥有丰富实务经验的教师,值得注意的是招聘此类教师时不可只看高文凭,忽略了实务经验。
第二,提升校内督导水平。高职院校要求专业教师每年须深入社工机构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顶岗实践,这不仅可以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技能,而且也可弥补专业教师督导经验匮乏的现状。
第三,聘请机构督导。机构督导可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的监督、指导,传授社会工作专业助人技巧,给予实习生实践支持、促进持续反思并确保其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斌志.香港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6,9(3):15-17.
[2]季钦.系统视角下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模式的探讨[J].社会工作,2010(2):15-17.
*作者简介:李丽敏(1981-),女,汉族,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1-02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