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涛(库车县林基路小学汉语学校,新疆 库车 842000)
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史涛
(库车县林基路小学汉语学校,新疆库车842000)
摘要:为什么我们花费了无数时间、精力在教学上,却收效甚微,甚至让学生对学习望而生厌?我们教师和家长往往强调对智力的培养,把对学生的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对智力的开发,而忽视对非智力因素的发掘、培养。本文分析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
为什么同在一个课堂,同样的老师讲授同样的知识,最终的效果却千差万别呢?我认为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在智力上基本是不差上下的,但非智力因素在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个人的成功与否,并非由他们的智力来决定,而大部分是取决于他们的“汗水”。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能否取得成功,重在老师的引导和培育。非智力因素就是不直接参与,却制约整个智力活动的心理因素。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们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就不会有太高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水平低下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到有兴趣时,他们才会为学习付出努力。
激发内部动机的主要措施包括:(1)进行有效的归因训练。它有利于学困生分析失败的主、客观原因。德威克指出习得性无能学生常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低下;而自主性学生则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程度不够或方法不对,学生的归因倾向与他们的目标和信念有关。(2)帮助学困生实现角色转化。学困生在教师、同学的眼里往往是“淘神儿”、“嫌弃儿”的角色。这种角色地位深深影响他们的自尊与自信,使他们对课堂学习更加反感、敌对。(3)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学困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同时要给他们树立一些成功的榜样,因为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他推动着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自觉的学习,勤奋钻研。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运用电教手段,增强直观感。充分利用电化教具“化静为动、以动促思”,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演示,把死的东西变成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可以借助投影仪打出赵州桥外形图;讲《变色龙》时,播放课本剧《变色龙》录像片。
2.创设问题情境,情景诱导,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学《一面》一课,可以质疑学生“作者为什么说:我们不愿恣情的悲痛呢?”通过学生们的思考、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答案:这句话隐含着作者化悲痛为力量的浓厚情思。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在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典型的教学环境,师生共同在环境中进入角色,去欣赏文学作品,体验其中乐趣。如《春江晚景》,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几幅江南风景画,然后让学生闭目想象江南春天的景色,再想象一下傍晚河边的景色,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无意识的在脑海里形成了一幅风景美丽、鸟语花香的江南农村傍晚的风光图,造成一种意境,教师从中增加讲解、润色,这堂课就如此简单的完成了。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情感,在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情感能够促进教师的教,也能促进学生的学。教师的语言、情感和体态对学生有激励作用。教师的每一个动作、一束目光、一颦一笑都会渗入到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进而形成对教师所教学科的爱。可见,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眼神、手势、语言、动作同样能激励学生。
阶段谈心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一种好方法。适当的谈心,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增进师生间的了解,让每个学生都切身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和期望,热爱、尊重、关心、爱护、信任、理解每一个学生。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和蔼,消除恐惧感,和老师无话不说,热爱老师故而喜欢该老师的课是很必要的。师生关系的融洽,不仅对教育教学的成败起关键作用而且也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的发挥,只有这样,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才能轻松,愉快的接受新知识。
意志,是人自觉的确立目的,并根据自己的目的来支配自己的行动,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和行动分不开,人们总是按事先考虑好的目的,计划去行动,努力克服行动中的困难。原子说的创造者道尔顿说:“如果我有什么成绩的话,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结果,而是勤奋和毅力的结果。”意志对人来说,比天资聪明更重要的多。故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有不断的进取精神。目标的长短,对孩子起作用的大小不一样,目标长远则动力作用大;目标短小,产生动力则小。而且目标要切合孩子的实际,不要定的过高或过低,一旦目标制定严格执行,决不妥协。在实际生活中要随时随地注意磨练孩子的意志,将活动坚持到底,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实现目标,教会孩子善于掌握自己锻炼意志的方法,并为孩子树立榜样。
性格作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和健康,影响一个人的人际关系,而且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能力。在学习中,学生的性格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形成、发展学生良好的性格,促进学习。教师要以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要运用榜样的作用,模仿是性格形成的重要心理机制。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更要借助课文中的优秀人物,从各方面引起学生模仿的意向,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形成良好的性格。其次,要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其性格发展。
总而言之,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对给学生一些温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充满自信,不断磨练自我意志,鼓起理想的风帆,从而迈向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心理学》【M】叶奕乾、祝蓓里主编
[2]《教育学》【M】邵宗杰、裴文敏、卢真金主编
[3]《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M】沈德立、阴国恩主编
[4]《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5]《非智力因素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J】王传刚主编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