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所以对“人”的解读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课题。本文所说的“人”,不仅指作为教育对象,还包括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本文就针对这三类人的理解,探讨这三类人应该如何定位。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生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所以对“人”的解读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课题。我所说的“人”,不仅仅指教育对象,还包括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教育是人(教师)培养人(学生)的活动,也是由人(教育管理者)来评价和宏观指挥的活动。
一、教育对象
学生的存在赋予教育存在的价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所以对这类人的理解关系到教育的方向和教育的成败。我们不妨到素质教育的定义中去寻找对作为教育对象的“人”的理解:素质教育是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发掘其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教育对象在身心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由此,我对学生这类人有了以下三方面理解。
1.学生是具体的人,是有个性的人。教育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了解学生是最基础的工作,如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各个学科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情绪特点等。只有把握住学生这个具体的人,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学生是作为主体的人,是需要培养主体精神的人。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把知识定义为教学的核心目标的话,那么情感、态度、价值观无疑是育人的核心目标。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积累与主体精神逐步形成的过程,在学习中获得知识是初级目标,而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自主精神、探究意识、克服困难的意志、与人合作的态度等则是高级目标,是最宝贵的教育成果。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健康的主体精神相结合,才是培养人的高境界,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3.学生是整体的人,是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把学生看作一个整体的人,对其方方面面的特点进行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二、教师
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和执行者,教师应该是怎样的人呢?笔者从教师的职业追求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教师首先应是素质教育理论的探索者。有位知名的教育家有这样的论述:教师是最有价值的教育因素。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教师素质有多么重要,再科学的教育理论,再合理的课程目标,都是通过教师的理解和加工,然后在教育活动中贯彻和执行的。执行得是否科学合理,应该取决于教师的理论高度和教育基本功的厚度。再者,当前仍存在教育信念建立的问题,这也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深层次的实施。如教师是否相信学生自我成长的能力?教师是否相信学生的价值判断?教师是否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这些问题都依赖于对素质教育理论的探索。
2.教师应该是有坚定道德信念的人。在这里,道德既包括教师自己在做人方面体现出来的道德,更包括在教育工作当中体现出来的职业道德。有人说,教育就是一种有目的、正面的影响。我很赞同这种观点,当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肯定是非常重要而意义深远的。这就要求教师用良好的道德形象给学生树立榜样,用最美的内心去教育和感化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
三、教育管理者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会不自觉地思考——教育管理者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当然,促使我们思考的动机十分明确、具体,如教育管理给我们的导向是不是明确,教育管理者是否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管理工作是不是一种单纯的束缚等。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有许多的困惑,如专项工作太多而影响教育主题;组织活动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而活动本身被曲解成了最终目标,进行被动的、机械的训练;评价指标的表面化和过于资料化等。基于上述困惑和思考,我有一些肤浅的认识。
1.教育管理者应是素质教育理论的专家。我对教师素质重要性的理解十分明确,而教育管理者的素质影响的是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发展,更影响所辖范围内教育工作的开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很难想象,一个外行管理者能造就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或是打造一所教育氛围浓郁的学校。
2.教育管理者应是宏观的指挥者,是科学评价教育的人。我所说的宏观指挥,即是反对管理工作过分具体、过分机械。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需要教师有创造性的工作,过分具体与机械只能回到应试教育的源头。教育评价直接影响教育的发展,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发展,反之则是教育的危害。教育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是效果滞后的工作,很多工作难以考核和量化。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有科学的、促进发展的评价方法,用教育家的眼光去看待教师和教育工作。
归结起来就一句话:素质教育需要科学的学生观、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专家型的教育管理者。科学的学生观需要我们牢固树立,做高素质的教师是我们的追求,有专家型的教育管理者是我们的期待。
作者简介:李桂廷(1972— ),男,重庆奉节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