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科技资源共享制约因素及共享平台建设的一些思考

2016-07-01 05:05张玮罗俊博郑伟鸿
广东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需求者拥有者资源共享

文/张玮 罗俊博 郑伟鸿



探讨科技资源共享制约因素及共享平台建设的一些思考

文/张玮罗俊博郑伟鸿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资源的有限性与科技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推进科技资源共享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参与共享活动的角色与制约各个角色的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共享对策与平台建设建议。

关键字:科技资源;共享;制约因素

科技资源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基,是社会科技进步的根本保障和物质支撑[1]。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科技资源对提高社会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研究实验基地、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庞大的科技资源及其保障体系。在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公益研究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积累了一些重点领域的科学数据和文献,建立了部分区域性的观测与监测网络,收集整理了一定数量的种质资源和标本。

近年来,社会各个领域的科技资源规模在持续地增长,技术力量不断地突破创新,综合效益日趋显著,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在科技资源投入与建设中也普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部分科研设施与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科研设施与仪器单位化问题显著,造成闲置浪费,专业技术化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等问题。使得科技资源本身的作用与优势无法得到发挥,严重阻碍了全社会科技力量的发展,制约着社会科技创新的能力的突破。

笔者从科技资源共享的参与者的制约因素与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存在问题

(一)科技资源共享的参与者

科技资源共享的参与者分为资源拥有者、资源需求者和资源客体。科技资源共享,从本质上说是资源拥有者将科技资源的使用权出让给资源需求者,以满足需求者对资源在使用权的需求。资源拥有者和需求者的利益和需求是实践的力量源泉和内在动机。而在共享活动中,共享成本是制约供需双方共享行为的最主要因素[2]。

1.资源拥有者的共享成本

首先,对于具有排他性的科技资源,如果资源需求者使用了该科技资源,与此同时,资源的拥有者则无法使用该资源从事科技研究,因此,会给资源拥有者带来一定的损失。其次,一方面,由于技术创新具有高收益的特性,企业具有较强的寻求技术创新的动机;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性,对单个或个别企业而言,需要风险规避途径。资源拥有者将科技资源用于共享很可能面临泄露本单位科技机密的风险。最后,共享活动的组织者和科技资源的需求者会对仪器设备在共享过程中发生耗损进行一定的补偿,但是实际上这种补偿并不能弥补其耗损所带来的实际损失,从而增加了资源拥有者的共享成本。

2.资源需求者的共享成本

首先,因为没有完全自主拥有科技资源而产生的损失。例如,在评估活动中,由于本单位拥有科技资源数量少,无形中处于评估的劣势而造成的损失。其次,与资源拥有者面临情况的相同,使用部分仪器设备很大可能会对需求者的科研机密造成泄露。最后,由于信息渠道建设的不完善,需求者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用在获取所需信息的过程中,这就意味着需求者的收益会减少,从而抑制需求方的共享积极性。

3.科技资源作为资源共享的客体,是科技资源共享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

事实上,正是科技资源的有限性与资源需求者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对立统一推动着共享活动的开展。科技资源客体同样是制约和影响资源共享活动的因素。首先,科技资源的地理分布、位置以及拥有单位等信息没有对公众公开,造成对资源需求方信息的不对称。其次,对于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之类的科技资源,由于其建成后在地域上的不可移动性,需要需求者到现场参与共享活动,会增加资源拥有者和资源需求者的共享成本,降低收益,从而阻碍了共享活动的开展。最后,科技资源的每一次使用都会对资源造成不可逆的损耗,这不仅让资源拥有者增加共享的成本的同时,减少了拥有者自身使用资源的次数,挫败其参与共享积极性。

(二)科技资源共享环境

1.科技资源建设投入上缺乏统筹规划

我省的科技资源共享在宏观层面上缺乏统筹规划,基础性、社会性和公益性科研设施投入不足,资金投入缺乏统一的规划部署[3]。各个科研单位为了获得有限的科技资金,相互争夺资源、争夺项目,大量重复购置仪器设备,导致资金流向多元化,资源不断分散,造成了科技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和严重浪费,降低了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

2.缺乏政策法规保障

科技资源共享缺乏政策、法规体系的保障。首先,缺乏对于科技资源明确的定义,科技资源归属权问题也没有法律法规来明确。甚至缺乏科技资源分类管理条例。其次,对于政府部门、资源拥有单位与资源使用单位在共享活动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规定,以确保资源的保值、增值。最后,缺乏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激励资源共享活动,使得各个运行主体缺乏参与科技资源共享活动的积极性[4]。广东省于2015年12月颁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的实施意见》,针对科技资源中有关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的开放共享,提出较为详细的开放共享实施意见,推进广东省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明确了开放共享的管理、激励机制、评价体系以及奖惩办法。

3.缺乏科技资源共享的信息渠道

各个共享主体在科技资源信息获取上的不对称性也制约了我省科技资源共享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许多资源需求者不知道已经存在的、有利于自己从事科研活动的科技资源和如何获取这类资源;另一方面,资源拥有者又无从知道可以为谁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资源共享服务。当资源共享主体在寻求共享活动受到阻碍时,其寻求共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会降低,这也是导致我省科技资源共享率低的一个客观原因。国家已在着手建设相关网络管理平台,由各省份上报资源到平台,对各类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广东省计划在三年时间里,建设完成广东省科研设施与仪器数据库和服务平台,管理科技资源的同时向社会开放可共享的科技资源数据,实现网络服务和线下服务相结合的开放共享服务体系。

(三)科技资源质量

科技资源质量受资源数据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制约。通过开展资源调查获得科技资源数据,建立的指标体系应能反映客观实际,满足当前资源管理的要求,能达到预期的分析目的,数据的数值要反映科技资源的数量,即数据的变化趋势、结构比例能反映客观实际,准确性直接决定了统计数据的有效性和价值性,衡量数据质量;数据的实时性,保障了时效性,及时为管理与决策服务。三方面互相相应,对于开展科技资源调查时应综合考虑,保证科技资源质量。

二、对策建议

(一)完善科技资源共享的法律法规体系

现阶段应在科技资源共享方面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科技资源的定义与界定科技资源共享范围。

科技部在2015年初发布了《落实<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实施推进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并对利用科研设施与仪器形成的科学数据、科技文献(论文)、科技报告等科技资源,要根据各自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对外开放共享。

广义上的科技资源包括科技人力、科技物力、科技技术和科技财力;除涉密资源和特殊规定限制外,凡是由财政性资金投入建设的科研仪器设备必须共享,鼓励非财政性资金投入建设的科研仪器设备加入共享活动;明确共享活动参与者的职责与权力。监管部门应负责制定法律法规、奖励激励机制和标准规范与接口来保障、监督引导共享活动。资源拥有者应根据资源的类型、性质和功能,明确开放共享的任务与目标,提供环境条件和技术支持,保障资源顺利使用。资源使用者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所使用资源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程使用资源。向有关部门提供与共享活动相关的状况、效果等。共同监督资源拥有者,并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与建议。

(二)建立促进开放共享的激励机制

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更好地激励科技资源共享活动的参与者,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5]。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经济利益是所有激励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要确立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1.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研究论证,在省科技财政经费中设立补助金,补助积极开放共享的仪器管理单位,引导企业购买服务。

2.利用“科技创新券”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科技创新券由政府发放,主要派发给企业用于向研发机构购买科技服务。创新券免费给企业购买“技术创新”,鼓励他们自主创新,同时也节省了企业的创新成本。

3.许可提供者收取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和保养的费用范围。调动资源提供者的积极性,从而确保需求方和供给方的互利共赢。

同时,建立共享绩效评价机制。根据不同的科技资源类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定期对资源拥有者的共享绩效、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绩效考评[7]。

(三)建立有效的科技资源管理体制

制度管理建设包括针对目前我省存在的科技资源分布极为不均,低水平重复和利用率低等问题,应设立专门机构对资源购买和引进进行资源统筹,加强科技资源投入的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既要盘活存量,统筹管理,挖掘现有科技资源的潜力,促进利用效率最大化;又要调控增量,合理布局新增科研设施与仪器,以开放共享推动解决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的问题。其次,改革科技评价机制,根据不同的科技资源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与服务模式,逐步确立公平、公开、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形成社会和各界公认的科学评价体系。

三、建成一站式科技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

针对我国当前科技资源共享程度不高的问题明确要求,建立科学资源信息系统,及时向社会公布科学技术资源的分布、使用情况;科技资源管理单位应向社会公布所管理的科技资源的共享制度和使用情况。通过搭建“一站式”科技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整合地区现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资源[7],提供“一站式”的科技资源共享与服务,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体系健全、共享高效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

结合现阶段科技资源共享水平和需求,综合考虑未来科技资源服务的发展和信息系统的维护升级,将“一站式”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平台共享与服务平台划分为云数据中心、数据层、技术支撑层、业务处理层和应用服务层五个层次,搭建具有现代信息服务业特色的综合业务平台,其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平台架构图

平台整体架构由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技术支撑层、业务处理层、应用服务层五部分组成,其中,基础设施层与数据层中平台拥有科技资源数据组成科技资源云数据中心。

基础设施层是将平台的基础硬件进行资源池化,为平台提供各种基础设施服务的层次,它主要包括基础硬件、基础设施资源池化、管理服务三部分内容。基础硬件主要是指平台所采用的计算集群、存储阵列和大二层网络,以及支撑这些基础硬件的机房综合环境;基础设施资源池化主要是将各类硬件资源进行池化,从而使基础设施实现高效应用及弹性服务,通过资源池化,最终形成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数据资源池等;通过池化后的资源最后需要进行统一管理,为平台提供基础服务,因此,基础设施层中具有管理服务的部分,用以实现访问控制、负载均衡、工作流、服务总线等功能,提供总结管理、虚拟机管理、资源管理、容灾与安全等服务。

数据层是在基础设施层的前提下,将科技资源数据进行整合与梳理,从而更好地为平台提供服务的层次。数据层的建设不仅包括平台自身拥有数据资源的建设,还应搭建科技资源数据交换平台,科技资源拥有机构如果愿意将资源提供给平台进行管理和维护,则归为平台自身拥有数据资源进行管理,也成为科技资源云数据中心的一部分,如果资源拥有机构自身具备资源维护的条件,并且不愿意提交至平台进行管理,则通过科技资源数据交换平台进行资源的接入与运用。科技资源数据交换平台应包括当前常用数据库和文件系统的接口调用,具备对异构资源进行多维度的整合能力。数据层将平台自身拥有资源和科技资源数据交换平台纳入资源进行整合梳理后,最终提供科技资源的各类数据,主要包括科技文献、科学仪器、种质资源、实验动物、科学数据、试验基地、技术服务、科技成果等多种资源,并可根据发展情况进行资源类别的扩展。

技术支撑层主要描述平台开发实现的各种关键技术,以支撑平台的搭建和运行。在平台开发方面,主要采用SOA架构,通过资源服务总线(SSB)的模式支撑资源的各种应用,具体开发框架采用J2EE及其相关技术,如采用EJB容器、ORM持久化、JFinal极速开发框架、Shiro安全与权限控制、Freemaker渲染、Html5 及JSP页面等技术。编码实现后的平台将通过JBOSS AS应用服务器中间件部署至科技资源云数据中心。

业务处理层主要描述了平台实现的各种业务,根据需求主要将业务划分为用户中心、服务监管中心、运营结算中心和纠纷协调中心,四个中心围绕资源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全面服务。用户中心主要功能有用户管理、积分管理、帮助中心和用户证明;服务监管中心主要功能有资源监管、资源服务统计、服务评价;运营结算中心主要功能有平台专题策划、资源设定、价格核实与指导和财政测算;纠纷协调中心主要功能有平台加盟、不良行为管理、信用体系和纠纷处理。

应用服务层是指将资源提种多样化服务和提供多样化应用平台。应用服务层主要包括应用支撑、服务模式、服务类别三大部分。应用支撑是指运用一些信息系统常用的应用技术,使平台服务更加丰富和完善,平台所采用的特色应用支撑主要包括统一认证、信息推送、图形分析、综合搜索等技术,除此之外,还提供一些web打印、服务窗口等常用的应用支撑;服务模式部分是指平台应基于Web服务,同时扩展微信平台、APP应用、客服专线等多样化的服务模式;服务类型主要是指平台能提供哪些类型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找机构、找专家、找仪器、找文献、找技术和找服务。

平台的建成有利于消除信息孤岛,为资源需求者与拥有者搭建相互发现与沟通的桥梁。同时,在平台中融入“科技创新券”,鼓励创新与共享。减少供需双方的共享成本与创新成本,提高需求者和供应者的积极性,激励更多供需双方加入到共享活动中来,形成良性循环。

四、小结

通过对科技资源共享活动中的资源拥有者、资源使用者、资源客体和共享环境的研究,分析制约各个成员的因素。并提出要明确科技资源定义和共享范畴;明确管理部门,资源拥有者和使用者的职责与权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统筹资源建设与管理,改革科技评价机制;通过搭建一站式科技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提供功能完善、体系健全、共享高效的服务平台等建议与对策。

参考文献:

[1]汪传雷,许冰凌,叶春森. 美国科技资源共享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情报, 2014(1).

[2] 张铁男,陈娟.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J].学术交流,2010(7).

[3] 孙凯.科技资源共享可行性分析及对策建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3).

[4] 魏淑艳,Wei Shuyan.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的有效路径探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3).

[5] 郑长江,谢富纪.科技资源共享的成本-收益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9,10(5).

[6] 李莎.基于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3(21).

[7] 方少亮,陈树敏.科技资源共享法规现状分析及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5(10).

基金项目: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2013B061800011).

【作者简介】

张玮(1983-),女,广东梅州人,硕士研究生,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重大科研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对外开放共享机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原始创新发展战略、原始创新人才培养战略。

罗俊博(1981-),女,湖北荆门人,研究生,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工程师和项目管理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化系统建设管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郑伟鸿(1989-),男,广东饶平人,双学士,广东省高性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虚拟化技术、软件研发。

猜你喜欢
需求者拥有者资源共享
信息不对称下个人健康数据交易双边定价策略研究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基于信号博弈的我国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研究
中国体育保险市场化发展研究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实现公益慈善组织信息有效披露的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