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6-06-30 01:31伊桂芬
消费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困难高职院校

伊桂芬

摘要: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最理想的模式就是实施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成功需要多方积极参与,大力配合。本文主要研究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阐明目前存在的不足以及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困难 对策

一、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

素质教育下的校企合作突破了学校教育资源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实现了课堂教育环境与企业工作环境的有机组合,学生的课堂知识能在企业“真枪实战”的实习中得到检验和巩固,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再“眼高手低”。校企合作被认为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与生命力之所在校企合作大致有以下三种形式:

(1)建立由学校与行业企业有关领导、专家和教授组成的高职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审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及实践环节内容和学时的安排等。

(2)以学校与企业合作、公立与民办结合等办学形式和机制开展高职教育,为行业企业定向和委托培养、培训,并到本行业企业对口实习、顶岗实践。

(3)学校与企业之间,积极探索和实践”产权股份化、运作企业化、后勤社会化”的办学模式。4、与行业企业的中专、技校、职校共同设置”中高职教学计划”,通过统一考试择优录取文化基础较好、确有专长的三校生,实行中高职贯通,毕业后行业企业择优录用。

二、高职校企合作的困境与障碍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这点,从政府到高校已达成共识。然而毋庸讳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形式至今仍基本上处于浅层次的初级阶段和中层次的起步阶段,与深层次的高级阶段仍相距甚远。究其原因,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领导者无暇顾及校企合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承受着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压力的冲击。在强手如林的竞争面前,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成为困扰企业领导者的首要问题,并占据了企业领导者的工作时间甚至生活时间,使得身心疲惫的企业领导者无暇顾及企业生存以外的其他事情。没有企业领导者的支持,校企合作也就失去了机会。

(二)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都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而又少,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都停留在项目支持,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方面。这种合作,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教育的生产性和消费性告诉我们,真正的校企合作应是双方自愿、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良性循环机制的、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能将高职教育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还相距甚远。

(三)合作企业难以提供校企合作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师傅在校企合作中,企业除了提供实习场地和岗位外,还需要提供富有生产经验的师傅进行指导。而企业提供的师傅往往理论基础不足,缺乏表达能力,无法很好地把自己所掌握的经验与技术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另外,企业职工的工作相当紧张,精力消耗大,再加上具有技术秘密的保守意识,这些都使企业在师资配备上难以“心遂人愿”。

(四)”面向社会、着眼未来、服务经济”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经十余年的办学及校企合作的探索,高职院校一般都能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把调整专业结构作为一项战略选择来抓,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开设经济建设急需的专业。但必须注意的是,教育产品的长周期性决定了教育应有预见性。在专业设置方面,如何把市场的短周期性和教育及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地结合起来,如何加强地方政府宏观预测的指导性,使校企合作不仅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这是解决毕业生出路、满足社会需求变化的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五)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也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应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和推动,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因此,须健全有关政策与法规,寻求资金投入的保障,并得到政府的重视、支持,这也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策略

推动和促使政府进行校企合作外部环境优化工作校企合作仍可走“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的道路,政府提供的良好的外部环境主要有:(1)制定校企合作的政策与制度,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2)对提供校企合作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我国对校办企业实施了税收优惠,同样,对于校企合作中的企业也应参照对校办企业的政策,享受税收优惠待遇。(3)尽快选择一批优秀的大中型企业,将其建设为中长期的国家级、省级或地市级的校企合作基地。(4)加大对校企合作经费的投入,引导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投入方向。

在校企合作中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媒介作用校企合作是“自由婚姻”,双方的结合首先需要彼此间有相逢、相识、相知的机会。对于某一行业的企业信息,行业协会往往具有先知的优势,借助行业协会的“牵线搭桥”,可增加校企合作相逢与成功的几率,特别有助于解决实习岗位与学生专业的衔接问题。

突出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经济利益,经济利益是校企合作项目永远的动力,校方应注意企业方的经济利益,高职院校应主动承担合理的实习经费,在合作成果上明确企业的利益分成,从而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应通过努力,促使校企合作由短期合作向长期合作转变,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由低层次合作向高层次合作转变,最终实现校企合作的共赢。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困难高职院校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选择困难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