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斌
分酒器这玩意儿,我原先以为是“地方风味”,行之不远的,不想在北京也撞见。起初还道是因那次吃饭在一家淮扬菜馆子,饮酒也一概维持地方特色,后来去一家浙江餐馆,也有。再一问,一在中旅当差的老同学说,好些高档酒楼里都有:不仅北京,上海、杭州,好多地方,若摆开架势喝白酒,你多半能见到。
所谓“分酒器”,我到现在所见,都是一种形制:玻璃制的小壶,无盖无塞,有几分像化学实验室里的烧杯,可注酒二两上下。席上所见,定规是一壶一杯,成双作对地出现。杯是玻璃高脚酒杯,身量特小,一杯止得五钱,当是为喝白酒“量身定制”。喝酒而用此“器”,一般的程序是先将瓶中酒倒入壶中,再由自己倾入小杯,一杯一杯地来。有好战者逮着了什么人上前搦战,则会废小杯不用,端起壶来“先干为敬”,接下来便等着对方就范。又或已喝到尾声,有人便提议端起壶一气喝下便散席。这有个名目,叫作“拎壶冲”——当然是谐大侠“令狐冲”的音。
洋人喝红酒的醒酒家伙,也有叫“分酒器”的,那是一细颈大肚瓶,葡萄酒打开后倾入其中,放一阵再喝,谓之“醒酒”。我们的分酒器,用途却不在此。首先是白酒没“醒酒”一说,再者它那里是再往各人的杯里“分”,我们则酒到壶里已然是分派已定,落实到人头了。
从身量上说,我们的分酒器倒更近于过去用的酒壶。就是过去北京的大酒缸,南边的小酒馆极常见的普通的口小肚大没脖子的酒壶。现在大城市里已不大见到,除非是店家要弄点怀旧的调调。倒是日式的餐厅里,还能见到老派酒壶的遗风。一壶二两或半斤,再大似乎就没有了。这也不奇怪:日本人习惯转场式的饮酒,一晚上喝下来,没准去了好几间“居酒屋”,不是拎着酒瓶子到处跑,是到一处喝一处,这便要有零拷的酒供应。零拷的酒要有东西装,都是论壶,不似西方人酒馆的论杯卖。这对店家也方便——点一点桌上的酒壶,便知客人喝了多少。国内餐馆里大体上零拷的酒已然绝踪,小饭馆里也是以“小二”之类的瓶装酒代替零拷,酒壶之设也就显得多余了。
是知酒壶、分酒器所装虽是内容相同(不是洋酒),却还是两事。到店里虽然也可一人要上一壶酒,从“体制”上说,还是共饮的性质,这从成套酒具的配置上即见分晓——都是一个壶,几只杯,断不似分酒器的人手一个,从头里就分而治之。另一方面,酒壶是给店家数的,分酒器却是供喝酒的人看的。
要这玩意儿干什么呢?原来是为了公平,防止偷奸耍滑者赖酒。酒桌之上,一瓶酒上来就给均分了,行的是“包干制”,不欺不灭。均为玻璃材质也就好解释了,一目了然嘛。至于照例配五钱的小酒杯,我想那是方便干杯吧?一仰脖子下去半两酒,还行,也就可以频频干杯、频频出击了。
分酒器算得上是个“新生事物”,20世纪90年代以前,绝对是没有的。大概已经是这个世纪了,有次一拨子人到淮阴去,当地人招待吃饭,喝酒时有新鲜事,是喝酒的人面前除酒杯外,又有小碗一只、调羹一柄,小碗先聚到桌子中央,服务员一一倒酒,务使平均,而后人取一碗,以调羹舀到小杯里喝。使调羹为的是酒杯杯口小,碗直接倒容易倒出杯外——虽然用调羹要做到涓滴不遗,也还是不易。
据说,这就是分酒器的滥觞了。这是好多年后又到淮阴,当地一官员酒桌上告诉我的,其时已有了更专业化的分酒器,且分酒器已然冲出江苏,走向全国了。他说这些年淮阴经济不咋地,却有两大发明,一是打扑克之“掼蛋”,一是分酒器。言下不知是自豪,还是自嘲,也许兼而有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