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2016-06-30 08:03陈子欣
职业·中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陈子欣

摘 要:本文主要从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进一步增强语文课程的功能化、实效性和时代感,最终实现“建构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努力把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奉献给新世纪的学生”的课改愿景。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语文是不可或缺的课程,它在学生的个人成长、职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下,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应重于知识传授。然而中职学校招收的新生整体综合素质水平较低,他们原有的学习基础远远适应不了中职阶段学习的需要,中职语文课程起点低、容量大、课时紧,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不理想。中职语文教学甚至比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更有艰巨性,中职语文课堂必须改革。

一、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现状

毋庸讳言,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总体上都比较薄弱,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学生欠缺基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文艺作品的赏析和研习毫无兴趣,课堂上只有故事性强的东西才能吸引到他们的注意,这些状况很常见。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具体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忽视语文对生活的重要作用

学生不喜欢学语文的原因,主要是不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和意义,一些学生认为中国人自然而然会说中国话,不学语文同样能与人说话交流。语文课文与日常生活没有太大的关联,多学几篇跟少学几篇好像并无差别,认为学语文劳神费力、收获不大,今后又不专门做文字工作,语文对今后的生活没有多少直接的影响。很多学生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学底蕴而学习语文,仅仅是为应付考试,更有甚者,连应付考试的想法也没有。

2.没有掌握必要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上新课前能够主动预习的学生只占极少数,绝大多数学生课后不能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只有很少部分学生会在学习中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更多的学生是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自己不思考、不消化。

3.不注重课外阅读,缺少课外学习的必要补充

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主动做读书笔记的学生寥寥无几。从阅读书籍的选择来看,喜欢动漫类、玄幻类的学生最多,原因在于这些内容幻想性质浓厚,大众化趣味性强,阅读难度不高,那些或轻松诙谐或跌宕离奇的故事带给青少年巨大的心理刺激,学生的思绪完全被它牵引着。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那些教学辅助读物没有什么兴趣。

4.过分依赖现代通讯手段

语言文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正确书写和使用汉字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学生与同学、朋友的交流是通过上网和短信的方式。面对电脑和短信息录入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别字组合,他们懒得进行纠正,这样经常地写别字、读别字,使他们对别字越来越麻痹,越来越熟视无睹。久而久之,当他们拿起笔来写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文字时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对学生的书写表达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原则

中职语文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当前语文教学的根本方向,要立足于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切实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服务,让学生感受到学语文“有用”。只有做到“有用”,中职语文教学才会有恒久的生命力。

课堂教学改革讲求原则,此原则谓之注重实效。有效教学理论重视要求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

鑒于此,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可细化为以下三点。一是职业教育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二是教育产业的最终产品是人,必须遵循育人的一般规律,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创造性不容忽视。三是语文课程体系的来源应当是职业能力和职业需求,课堂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应该满足社会和个体的需求。

三、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

1.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中职毕业生面临的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人才竞争,学生的语文能力好坏对其求职成功与否有直接影响。许多毕业生虽然已经掌握了职业活动所需的知识和技术,但在用人单位的笔试、面试中,往往因口语交际、应用写作、书写等方面表现不佳而被落选、出局。因此,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将学生的一般语文能力培养放在突出位置,是行之必然的。

一般语文能力主要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些能力要求在不同专业上的体现是有所差别的。比如对于汽车维修专业而言,听:能听懂常用的专业术语,能够听取他人意见、掌握语言信息。说:能熟练运用专业术语;具备提问、答询、介绍(服务项目、价目等)、说明(事理)、汇报等口语交际能力;能够陈述事实、阐述观点、说明缘由、发布指令等,善于沟通和表达。读:能读懂常见的专业术语;能阅读工作表单、报表;具备基本的科技说明文(技术资料、说明书等)的检索和阅读能力。写:具备基本的笔记、填表的记录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字书写、简单书面语句表达、表格制作的知识技能。语文教学就要利用各种手段,努力提高学生在职业活动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稳步踏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结合专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体现语文学习的功用性

中等职业院校中开设的语文课是直接或间接地为学生的就业、为学生的职业岗位而服务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在语文课中渗透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的内容上,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有所区别、有所取舍和侧重,注意体现中职语文的功用性。

如汽车营销专业,在语文课产品介绍、商务洽谈的口语教学中可以结合汽车构造、汽车销售与管理、商务礼仪等专业课程,设置汽车销售接待场景,进行开局阶段的练习。“假设你是某4S店的销售人员,有客户对店内一款本田锋范汽车颇有兴趣,你该如何很好地表达产品信息,把车推荐给客户呢?”教师可以模拟汽车推销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吸引顾客对商品的注意,重点做好对本企业产品的宣传,还要对顾客在察看汽车过程中提出的异议进行处理,把专业知识与语文口才技巧联系起来,用合理恰当的语言流利表达。只有这样才能使客户有效地接受信息,有利于促成交易。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专业学习需要,把在烹饪专业作一般性介绍的广告文案,在美术设计专业作为重点课来讲,而在烹饪和服务专业增加了清代烹饪名著随园食单中节选的本分须知;把在机电专业一般性讲解的调查报告在市场营销专业作为重点课来讲,而在机电专业,则详细教授产品说明书,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编写工艺流程说明书。这样做,使学生不仅学习了语文知识,还强化了专业知识。

3.重视文学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职校毕业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现状却令人担忧。于是有的职业学校就只看重语文教学“工具性”,忽视了“人文性”,过分倡导语文教学中的“知识能力训练”,进行功利化的语文教学,全部教学安排只围绕口语交际训练和应用文写作进行,把文学赏析等这些被认为费时费力,收效甚微的课程内容完全删去。

笔者认为,中职语文只教口语和写作而不顾及其余,是一种急功近利、得不偿失的片面做法。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离不开人文关怀的土壤。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应该保留文学鉴赏部分,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且在教材上应有所体现。语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借助文学教学的情感洗涤,开启学生的思维,陶冶其情操,丰富其内心世界,提升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在“春风细雨”中茁壮成长。

其实,文学教学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也有益于他们的专业学习。北京朝阳区某中职学校一位语文教师,给广告专业学生讲王维的山居秋瞑一课,他根据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让学生集体讨论阅读提示、注释,在教师的引导、点评、归纳之后,广告专业的学生在诗和画之间借助想象的翅膀在飞跃,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绘诗中的美景,体味到诗歌的意境。这节课学生不仅上了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并使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了拓展,两者的结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增强语文课的实效性

中职语文老师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学生不听课,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互动氛围淡薄,老师辛辛苦苦一节课讲完下来,真正把知识点听懂、记住、会用的学生屈指可数,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要改变这种状况,让语文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和活动的选择。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突出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满足学生求知、求乐、求美的心理需要,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1)尝试活动教学。教师应尽量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来活跃学习氛围,多关注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教师则充当“导演”,发挥主导作用。备课时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科学设计、合理安排诸如新闻发布会、辩论会、课本剧表演、朗诵会、知识竞赛、课堂游戏、多媒体资料展示、职场模拟、校外参观等活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使学生乐此不疲、主动投入,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中可以不知不觉地被激发,学生对活动的积极性及配合度也会大大提高。

(2)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一定的情景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表达欲望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音乐渲染、扮演角色、案例引入、诗文朗诵、影片剪辑等方式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体验激发情绪,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加深其对实境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在想象中、在思维中进行一番探究、总结、归纳和决策,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如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会是一件难事。

(3)运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问题连续体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以问题为纽带,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价值、值得探究、有多种解决方法的问题。其教学流程如下: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目标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总结—教师引导、解决问题—拓展提高。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须注意:问题要针对教学内容,不偏题;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直到学生理解弄懂为止;问题的设置应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4)引进实践性学习活动。语文学习涉及无限广阔的生活领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通过关注生活现象来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如结合调研报告教学内容,开展中职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中职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手机使用情况调查、生活费使用情况调查等实践活动,并撰写相应的调查报告,活动采用“自愿组合、自选命题、自己分工、组内自评”的基本原则,从“问卷设计、采访、调查”到“数据分析、报告拟写、效果评价”都由学生合作完成。

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学到了书本以外就业需要的知识与能力,道德品质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从而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四、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1.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

课堂的有序高效离不开良好的组织。组织的目的是克服干扰,协调人力及物资资源使每个个体按一定的程序来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聚沙成塔”最关键的地方在于“用什么让他们凝聚”。

大多数中职学生行为习惯比较松散,因此强调纪律是首当其冲,它从大方向约束学生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对于语文教学,笔者更推崇老师们因地制宜为本班学生订立一个语文学习规范,大体上可以从课堂学习规范、小组合作規范、作业规范等几个方面订立。订立规范时力求做到条款少而要求细,便于学生操作和教师量化检查。

其次是任务主导。要想有效组织课堂也必须时时有任务,这个任务分为短期任务,比如这一节课;中期任务,比如几个星期;长期任务,比如整个学期。任务的作用在于它不仅引领学生在课堂上有效有目标地学习,也引领并召唤学生在缺乏监督的课外自主研修积累。

再次是教师对本班学生的专长特点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在组织课堂、分解任务、扮演角色时力求做到各安其能、各得其所,努力避免由“过载”带来的挫败和由“空转”带来的懈怠。使人人有事干,人人能闪光,从而使课堂处于良性运行。

2.始终尊重和关爱学生

社会上往往存在一种偏见,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学习的失败者。传统教学课堂的低效也容易让老师产生职业倦怠。语文是人学和文学的统一体,他们传导的是尊重与爱,当我们面对着孜孜以求的人时,他们的最大需求是什么?是尊重!尊重个体与个性,尊重差异与差距。老师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即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认真分辨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征,用尊重学生教会学生尊重别人,用愛学生教会学生爱人,使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

3.增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倘若中职语文老师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则不利于专业背景下的中职语文教学工作。为使中职语文教学真正做到服务于专业,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中职语文课老师的业务学习不应局限于纯语文知识,更应该对所任教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有所了解和认识。

例如汽车专业的语文老师就应接受汽车类专业知识的学习,像汽车的基本构造、原理、使用,了解和掌握必要的汽车文化背景知识,相关行业的工作流程及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把语文知识与专业知识与行业要求衔接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老师更清楚明确哪些知识和训练是本专业学生最为需要的,才能使中职语文教学走向职业化、市场化。

职教的一个显著特色是无需受累于升学率,这就为从根本上扭转重应试而轻应用提供了可能,也为语文老师深入改革教学方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在教学改革中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

参考文献:

[1]周立群.语文新课程与教学导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薛立军,张立珊.当代职业教育创新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3]陈榕.中职校汽车维修专业语文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

[4]范冬梅.中职语文课程改革诸问题略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4).

[5]刘杨.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滞后的成因及对策[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3).

(作者单位: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