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抗糖尿病药应用分析

2016-06-30 01:12李延军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5期
关键词:用药频度糖尿病

李延军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河南 洛阳 471000)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抗糖尿病药应用分析

李延军*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河南 洛阳471000)

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糖尿病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对我院2012—2014年门诊降糖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及限定日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我院门诊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逐年上升,增幅达10%左右;胰岛素类药的销售金额及DDDs占比均>50%,超过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中,DDDs排序居首位的为格列美脲,其次为二甲双胍;瑞格列奈、阿卡波糖的使用基本稳定,西格列汀的销售金额排序及DDDs排序上升较快,吡格列酮的销售金额排序及DDDs排序则趋于下降。结论:我院门诊抗糖尿病药的使用基本合理。门诊应重视药物各自的特点,个体化用药。

关键词糖尿病; 限定日剂量; 用药频度

糖尿病为一种代谢异常的内分泌疾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为高血糖,给患者的心脏、肾脏、脑、眼等器官和组织带来一系列慢性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糖尿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合理应用抗糖尿病药一直是医药界努力的方向。现对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抗糖尿病药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我院计算机系统中2012—2014年门诊抗糖尿病药使用数据。根据药物作用及化学结构,可将抗糖尿病药分为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磺酰脲类、格列奈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 4,DDP-4)抑制剂、胰岛素类。其中,胰岛素根据制剂特点又分为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30R、50R及预混赖脯胰岛素25)、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中效胰岛素[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N)]、速效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以及赖脯胰岛素)。

1.2方法

采用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分析法,对抗糖尿病药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药物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及药品说明书而定。DDDs=某药的总用量(g或mg)/该药的DDD,表示某种药物以1人1日为单位的使用频度,其值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度越高。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cost,DDC)=某药一定时间内的销售金额/该药的DDDs,即每日治疗所需费用。排序比(B/A)=药品销售金额排序(B)/DDDs排序(A),可反映销售金额与用药人数的同步性,其值接近1,说明同步较好,用药合理。通用名相同而生产厂家不同、不同商品名的药品按照同一药品计算。

2结果

2.12012—2014年我院门诊各类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及其构成比

2012—2014年我院门诊各类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逐年增加,其中2013年同比增幅达27%,2014年同比增幅达10%,见表1。

表1 2012—2014年我院门诊各类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及其构成比

2.22012—2014年我院门诊各类抗糖尿病药的DDDs及其构成比

2012—2014年胰岛素类药物的DDDs均居首位,DDP-4抑制剂的DDDs占比上升明显,见表2。

表2 2012—2014年我院门诊各类抗糖尿病药的DDDs及其构成比

表3 2012—2014年我院门诊抗糖尿病药各品种的销售金额及其排序、DDC

表4 2012—2014年我院门诊抗糖尿病药各品种的DDDs及其排序、B/A

2.32012—2014年我院门诊抗糖尿病药各品种的销售金额及其排序、DDC、DDDs及其排序、B/A

预混胰岛素30、重组人胰岛素、赖脯胰岛素、格列美脲的同步性较好,见表3~4。

3讨论

3.1我院门诊抗糖尿病药使用情况

3.1.1销售金额、DDDs逐年增长:由表1~2可见,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DDDs呈逐年上升趋势,增幅约10%,符合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逐年增多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1]。

3.1.2胰岛素类药物占比过大:2012—2014年我院胰岛素类药物的销售金额、DDDs占比均超过50%,在抗糖尿病药使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表3~4可见,我院销售金额排序居前3位的分别为预混胰岛素30R、预混胰岛素50R和甘精胰岛素, DDDs排序居前3位的分别为预混胰岛素30R、格列美脲和预混胰岛素50R。

3.1.3口服降糖药以格列美脲为主:2012—2014年我院口服降糖药中,销售金额排序居前3位的包括格列美脲、瑞格列奈、阿卡波糖及西格列汀;DDDs排序居前3位的包括格列美脲、二甲双胍、瑞格列奈及格列齐特;二甲双胍的销售金额排序不高,这可能与其DDC低(1.10~1.66/元)有关,但其DDDs排序一直居第2位。

3.2我院门诊抗糖尿病药使用的特点及趋势

3.2.1二甲双胍的DDDs排序居口服降糖药的第2位,不是口服降糖药的首选: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治疗首选药物[2]。但我院二甲双胍的DDDs比居排序第1位的格列美脲低50%左右,远达不到首选的要求。这可能与其不良反应及早期其他双胍类药应用导致不良影响有关。《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以下简称《指南》)要求: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当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二甲双胍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高[3],但通常为一过性,继续治疗能够自行缓解;乳酸性酸中毒是其罕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左右,肝脏疾病患者存在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因素,因此,肝功能不全患者应避免使用该药。在治疗中也可以通过逐渐增加剂量、联合用药、加强药学监护优化治疗方案等,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发生[4]。我院药学部门应当加大二甲双胍的药理知识宣传,提供包括肠溶片、缓释片等多个剂型,以满足临床不同要求。

3.2.2格列美脲的DDDs排序居口服降糖药首位:格列美脲为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治指南推荐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安全、有效[5]。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的DDDs排序中,格列美脲一直占据首位,充分反应临床对其疗效的肯定。这与格列美脲具有以下特点有关:(1)为长效制剂,1日1次的给药方式很方便,患者易于接受;(2)疗效确切,单用或联合用药均能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血糖风险为轻至中度,不增加肥胖者的体质量[6];(3)DDC为2.3元左右,价格便宜;(4)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行对此也有一定影响[7]。南京地区31家医院调查结果显示,格列美脲的使用居口服降糖药前列[8]。格列美脲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但其发生率低于其他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9]。临床使用中应充分评估,严格监控,做到安全用药。

3.2.3瑞格列奈、阿卡波糖的使用基本稳定,为二线品种,西格列汀的销售金额排序及DDDs排序上升较快:瑞格列奈为胰岛素促泌剂,其降低血糖的作用优于安慰剂及磺酰脲类药物,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那格列奈、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相当,适合同时具有轻中度肾病的糖尿病患者[10]。阿卡波糖主要影响淀粉在肠道的吸收,符合我国民众以淀粉为主的饮食习惯,能降低体质量,可与双胍类、磺酰脲类、噻唑烷二酮类或胰岛素合用,用于老年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和次数,不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且耐受性良好。西格列汀销售金额排序及DDDs排序上升较快,2014年其销售金额排序居第5位、DDDs排序居第7位,显示出我院接受新品种的能力较强。但研究结果显示,西格列汀的降糖效果并不优于其他品种,且DDC达9.26元,并不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选,临床应引起注意[11]。

3.2.4吡格列酮的销售金额排序及DDDs排序呈下降趋势:吡格列酮能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但其心血管不良反应、增加体质量及疗效的局限性可能是临床用药考虑的因素。但也有研究结果显示,吡格列酮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效果良好[12]。因此,吡格列酮的疗效还需进一步探索。

3.2.5胰岛素类药物占比过大,不符合“临床使用抗糖尿病药应以口服为主、注射剂为辅”的原则:胰岛素类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指南》中胰岛素类药物的应用原则为: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7.0%时,即可考虑启动胰岛素类药物治疗。短期胰岛素类药物强化治疗方案,治疗时间2周~3个月为宜。过度使用胰岛素类药物,会增加患者和国家的经济负担,且胰岛素类药物的使用涉及环节更多、技术要求更严,安全性要求更高[13]。门诊大量应用胰岛素类药物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胰岛素类药物的DDC在8~26元之间,而医保政策中特殊门诊的患者数增加,补贴力度加大,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2)胰岛素类药物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3)胰岛素类药物品种多样,可以适应不同患者。其中,预混胰岛素能同时提供基础及餐时胰岛素,方案简单,易于操作,一般1日给药1~2次,在中国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广泛[14];长效胰岛素类药物的使用以甘精胰岛素为主,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可提供基础胰岛素,1日1次注射,与口服降糖药联用能较好地控制血糖[15];胰岛素类似物(门冬和赖脯胰岛素)的DDDs高于重组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能更好地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且起效快,餐时注射而不用提前30 min注射,能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

综上所述,我院抗糖尿病药的使用基本合理,为规范用药,依据《指南》,我院应加强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胰岛素类等抗糖尿病药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丰富口服降糖药品种、剂型,为临床提供多样选择。糖尿病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饮食、运动、药物等环节的相互协调、控制,使患者血糖平稳,减少心脏、肾脏、肝脏等器官的损伤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周期。抗糖尿病药的各自特点要求临床用药需个体化,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抗糖尿病药,建立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方案,还需长期用药数据提供参考,这也是糖尿病治疗中不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7(2):73-88.

[3]韩旭亮,王晓雯,郑艳侠,等.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12,27(6):616-618.

[4]文明姬.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与临床药学监护要点[J].中国药业,2014,23(16):62-64.

[5]荣佐民.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68例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7):50-51.

[6]李静,童南伟.磺脲类药物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国证据[J].药品评价,2015,12(5):19-22,41.

[7]胡静.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门诊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利用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23):2063-2066.

[8]潘祺琦,瞿天莉,戴惠珍.南京地区31家医院2008—2011年口服降糖药利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2):118-120.

[9]高家荣,李颖,罗欢,等.基于个案报道的格列美脲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3):1231-1233.

[10]蔡晓凌,周灵丽,罗樱樱,等.瑞格列奈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疗效及安全性的荟萃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10):907-912.

[11]李寅辉,杨晶晶,董丽明,等.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10):907-913.

[12]夏俊卿.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疗效观察[J].内科,2014,9(1):32-33.

[13]龚敏红.胰岛素临床使用安全管理现状[J].北方药学,2013,10(1):94.

[14]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共识[J].药品评价,2013,10(11):33-40.

[15]刘冬菊,戴小敏.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与安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9):111-112.

Analysis on Application of Antidiabetic Agents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 Yanjun

(Dept.of Pharmac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nan Luoyang 471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antidiabetic agents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ur hospital”),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drug use in clinic. METHODS: Defined daily dose(DDD) method was adopte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consumption sum, 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 and defined daily cost(DDC) of antidiabetic agents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during 2012 to 2014. RESULTS: The consumption sum and DDDs of antidiabetic agent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during 2012-2014, with the growth estimated at 10%. The ratio of consumption sum and DDDs of insulin drugs were over 50%, higher than that of oral antidiabetic agents. Of all the oral antidiabetic agents, DDDs of glimepiride took the lead, followed by metformin. The application of repaglinide, acarbose were stable, the ranking of consumption sum and DDDs of sitagliptin increased rapidly, yet the ranking of consumption sum and DDDs of pioglitazone was in a decrease trend. 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antidiabetic agents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was basically rational. Doctors must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ug, and adopt the personalized medicine for patients.

KEYWORDSDiabetes; DDD; DDDs

中图分类号R97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124(2016)05-0642-04

DOI10.14009/j.issn.1672-2124.2016.05.026

(收稿日期:2015-09-09)

猜你喜欢
用药频度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应用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处方分析
2013—2015年我院手术药房麻醉药品应用数据分析
2013—2014年华山医院北院门诊心血管类药物应用分析
上海市同济医院2011—2014年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