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渊炯
【内容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是开启师生心灵的一把钥匙。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语言,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具象性语言、生活化语言、幽默化语言、激励性语言和体态化语言,激活音乐课堂,让音乐课堂更具生命力。
【关键词】教学语言 具象性 生活化 幽默化 激励性 体态化
教学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语言,与学生交流、互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那么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呢?即便手头有非常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特级教师薛瑞萍老师曾在她的书中提到:“清晰简练、生动新鲜的教学语言会使学生对你的每一节课心存期待。无论教学辅助手段多么发达,语言——永远是教师联络感情、传授知识、激发思维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运用好教学语言,让音乐课堂更具生命力是值得广大音乐教师关注与探讨的。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愿在此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具象性语言,激发兴趣
回顾初登讲台的我,备课时每一句话都写进教案,等上课,紧张到不停地翻阅讲台一角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上的我严肃、呆板,生怕落下教案里的一句话。结果发现学生根本不喜欢这样沉闷的课堂。直到后来有幸听到名师们的课后,才顿悟到:他们教学灵活多变、语言生动鲜活。此后,我有意识地在自己的课堂上摸索感悟,发现情况有所改观,学生喜欢上音乐课了。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它看不见,摸不着。如何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把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形象化呢?我们可以通过具象性的语言,比如:在教授德彪西《月光》哼唱主题环节,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月光的柔和,静谧。师:“现在老师的手就是那静谧、柔和的月光,拿起你的手,跟随老师一起律动好吗?”把自己手比作月光,简短的教学语言,完全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
二、生活化语言,拉近距离
教学语言,能直接反映教师自身的文学底蕴和人文修养。同样的一段话,不同的人表达深度也不尽相同。充满教学机智、引人入胜的教学语言能时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教学加分。相反,若是根据备课教案一句不落地背下来,如此按部就班的教学根本走不进学生的内心,反而拉开了学生的距离。曾听过一节欣赏课《无锡景》,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导入印象深刻。这位教师先对比学说宁波话和苏州话“爸爸”、“妈妈”、“再会”,让学生体会到吴侬软语的“嗲”、“软”、“浓”的特点,朴素、平实的语言一下子拉近了学生的距离,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音乐源自生活,运用生活化的语言,不仅拉近学生距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使音乐课获得了生命力。
三、幽默化语言,启迪心智
幽默,它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度。恰当运用幽默,能让音乐课堂精彩纷呈。当然,幽默化语言,是需要智慧的,用好幽默,可以启迪心智,激活课堂生命力。记得在一次送教下乡课中,教学对象是再一个月将面临中考的初三学生。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师:同学们,你们相信缘分吗?听到这个问题后,学生们反应各异:有暗自发笑的、有小声议论的、也有睁大眼睛瞪着我看的、扫到坐在最后一排略胖的男生摇头不止。借机我继续补充:刚才老师观察到,我们坐在最后一排的这位男生使劲地摇头(学生齐刷刷看过去大笑),看来是意味深长啊。于是继续说:老师,是相信缘分的。今天我来到这座城市,来到你们学校,我们初三这么多班级,唯独我们302班的同学们与我相聚音乐课堂,难道这不就是一种缘分吗?在课堂教学上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喜悦之感。为课堂教学增添一份情趣,一份灵动。
四、激励性语言,提升立意
激励性的语言暗示,能唤醒、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劲头。也可运用在课堂的立意提升上,比如:在感知大小调后,结合学情,提升立意:“这样的大小调的色彩,就像我们的人生,起伏不定,有顺境也有逆境,尤其在逆境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有大调的胸怀,大和弦的明朗和气魄去迎接人生中的各种挑战!”虽是简短的几句话,句句发人深省,铿锵有力,激励学生对未来的希望和美好憧憬。
五、体态化语言,独具魅力
当我们在欣赏一部音乐作品时,为了不破坏其完整性,我们也可以运用一些体态性语言,比如一个手势、引导学生体验到旋律的走向。一个眼神,引导学生体验到音乐的情绪等。在课堂上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我会轻轻走过去摸摸他的额头,示意他认真听课,这样即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再比如在欣赏琵琶独奏《彝族舞曲》时,当给学生介绍琵琶滚奏的技巧时,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琵琶有一种技巧,老师用手来模仿一下,你们看?你们会吗?试试看。”师生用手模拟滚奏的动作后,继续说:“听音乐,当音乐中出现滚奏请你用这个动作来表现好吗?”可见,有时无声的语言远比有声语言来得更具说服力。
教学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形成出色的教学语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积累和努力获得,让精彩的教学语言激活音乐课堂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