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16-06-29 13:34汪家定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数学过程

汪家定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86-01

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参与课堂活动,更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过程。高中数学要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能,不仅要加强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的紧密性,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同时还应该增强和学生的互动性,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升。

一、深入研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把握好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教师在研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应努力领会其基本理念和目标,掌握课程设计思路,熟悉必修课程的内容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新教材的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模式,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养成,注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其根本所在。在实践中,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使用教材,设计新的教学过程,把学习数学知识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相结合。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是目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解决问题。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高中数学教学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增强教学的效能,教师必须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对教育活动、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学习等方面的整体认识,不仅能够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内容和质量,而且也是教师更好地进行自我学习和不断成长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应该把教育当做自己的终身事业,不断解放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做到与社会和时代发展同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效能。教学不仅仅是给学生以方法和技巧,更为重要的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文化,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教好自己的专业,还应该不断地学习教学方面的理论,运用最先进的教学设备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地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成长,以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成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例如,学习“概率”概念,很多学生对这个概念感到较为抽象,教师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更为重要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和引导,研究学生的基础和认识。有的教师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实例体育彩票作为导入情景,让学生马上有了学习概率的兴趣,同时也直观具体地感知了概率,再让学生自己操作试验:抛掷硬币,自己动手,通过实验的结果的统计,进一步理解这个抽象的概念。这样做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再比如学习“推理和证明”,教师可以先设问:你想成为一名侦探高手吗?学生会由迷惑不解到兴奋,教师告诉学生学会了推理就可以成为一名侦探高手,改变传统的僵化切入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这其中最为根本的就是学生。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紧紧配合教师,积极参与课堂实践,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思考相关的问题,去感知相关的数学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数学方法,在具体实践中去感知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真正提高自己对数学的感知和领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运用较新颖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更好的诱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探究更多的数学问题和解题方法,不断丰富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问题解决过程中去激活并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分析和研究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等形式,不断丰富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欲望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内容时,除教材中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外,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椭圆,教师还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椭圆上的点到其中心的距离是怎样变化的?(2)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是怎样变化的?到另一个焦点呢?(3)椭圆上的点相对于两个焦点的张角是什么规律?这样的问题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椭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却没有充分的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提升学生的时间管理质量,学习管理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激励。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仅依靠老师的说教来更好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通过提升自己的基本认知能力,更好地促进自己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教师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更好地进行自我安排、自我设计,促进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有了自主学习能力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主动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尝试自己的学习方式,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例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引导学生感知数学之美,真切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比如,著名数学家弗希来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通过各种比例关系构建矩形,结果只有长和宽的比为0.618时矩形给人的感觉才是最舒适的才是最美的,今天我们知道0.618被誉为黄金分割点,请学生找出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感受奇异的数学之美。数学与音乐文化建筑力学等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经济学中的各种利息和汇率换算,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等等都是数学和相关科学技术的有效融合,计算机和数学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引导学生感知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和相关科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研究欲望,提升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数学教学是一种“过程教学”,它既包括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还包括人的思维过程。思维过程是隐性的、开放的,教师必须周密设计系列性问题,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找准问题的切入点,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使学生在生动、紧张、活跃、和谐的氛围中,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使认识过程变为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不断创新,在情境中思考、在情境中领悟。数学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问题为主线,探索为方式,能力为立意,在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过程。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同时,新课程中更强调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进入“处处留意数学、时时用数学”的意境。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充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化和增强他们的创新欲望,突破传统思维,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的愉悦感成就感,从而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数学素养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蔡上鹤,试谈中学数学课程改革中应该处理好的十个关系,中学数学教与学2005年08期

[2]姚秀军,浅析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新课程学习,2009年05期

[3]杨英,更新教学观念 让课堂充满活力,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1期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数学过程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