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江飞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73-02
阅读是吸收他人思想精髓的精神活动,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进化过程,但这不意味着阅读就只是从文章中吸取知识和思想,是同时也意味着将个人思想和经验融入其中,并寻求共鸣的过程。如果学生的阅读面不足,知识面不广,就很难对文章中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语文的魅力就在于其具有广阔的思考空间,每个进入语境的读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都能从中找到感动自己的闪光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体验、感悟和思考,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哲学家培根也指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他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的确,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人生观、审美观、道德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而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再创造的心理过程。为此,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以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发挥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工作,切实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解决学生阅读理解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为素质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本人在此抛砖引玉,谈几点自己的感想。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如果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没什么兴趣,那他能对这一事物,这一活动有什么认识和感想一定是徒劳的。为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就需要教师通过一些合理的方式,为学生设置一些阅读的需求心理,以激发学生强烈的语文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本人认为:一是要进行阅读推荐。教师在尊重学生阅读爱好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的进行文本的选择,积极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读物。二是要注意独立阅读与合作阅读相结合。这种激趣方式既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又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自我展示,从而感到一种心理满足。三是指导阅读文本的改编或改写。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改编或者改写,是建立在对文本的理解基础之上的,文本的改编或者改写会激起学生学习思维的火花,学生能在这样的思维过程中自得其乐。四是开展阅读复述比赛。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办法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的本质就是“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自然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教师只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其实,通过阅读,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并借助工具书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问题。因为阅读是循序渐进的,只要坚持阅读,善于思考,就会达到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能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抓住重难点,少而精地予以点拨,从而避免了不分详略轻重,一讲到底的做法。
2、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这可以说是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关键。我们知道,学生的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维度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视野。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这种思维常常只是零碎而飘忽的,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读、一切感想、一切思考,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录下“智慧的火花”,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阅读不但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而且他们能及时体验发现、创造的快乐。
3、紧扣课标要求,突显文体特点。拿到一篇文章,先要明确其文体。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因“文”施教。对于古诗词,要学会赏析的角度和方法;对于记叙文,要明确六要素;对于散文,要明确其主线是形散而神不散┅┅等。
文体明确之后,再设计一两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例如,我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先让学生明白散文的主线是形散而神不散,然后根据这一主线,提出了几个问题。问题一:《济南的冬天》写了济南冬天哪些景色?用一句话概括。学生勤于思考,概括回答:“济南冬天的山和水”。我紧急问问题二:济南的山、水景色怎样?用了哪些优美的语句呢?由学生思考回答后,我又问问题三:作者是怎样描写济南冬天的?这样,学生急于朗读思考,让学生不仅对散文的体裁有了理会,还对文章内容有所理解。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果仅仅依靠现有学生的个体阅读是无法完成的。我们还要进行合作式教学,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和品味。阅读首先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然后是学生之间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教师参与后,则是学生、教师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运用各种合作的方式,营造交流的氛围,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
5、提倡个性化阅读,大胆质疑
教育家罗杰斯曾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我发现、探索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真正的语文阅读和欣赏是仁者见仁、极富个性的心理过程,一千个读者往往就有千种理解。因此,教师应该明白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变模式化阅读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变硬塞知识为自我发现探索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独立探究,自我反思,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自然会提出很多问题。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学贵有疑,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充分阅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总之,正如萨特所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人们正是在自由中快乐,在阅读中享受着精神生活。我们语文老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教学走向生活化,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幸福,让阅读塑造他们美好的人格,让阅读伴随着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让阅读成为他终身的习惯,让阅读给他们打下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阅读给他们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使学生在过程中加深对阅读的理解和体验,使之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从而轻松愉快的学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