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泽
【摘 要】教学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每个教师都在进行着自己的创造。“润物细无声”应该是德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的最佳描述。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带有极大的文化差异和外域特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方式,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意义尤为重要。
【关键词】英语教学 德育渗透 语言 师德与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014-02
任何目的的实现,有赖于一定的手段。德育──道德教育不纯粹是一个技术问题。德育手段是教师传递德育内容所依赖的工具、载体或中介,即工具意义上的德育手段。在这里我想谈谈作为一名中学英语老师在运用语言及师德示范这两种基本手段上开展道德教育的感想。
一、语言手段
有了语言,人类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师的德育用语,按其功能可以分为3类:规范学生操行的“规范性用语”,评价学生操行的“评价性用语”,以及说明和论证道德规范或评价的“解释性用语”。
(一)规范性用语
教师同学生谈论责任或义务,谈论什么是道德上对的或错的,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这种语境下教师使用的是“规范性用语”,这种用语涉及行为,是教师规范学生行为常用的道德语言。在英语语言中则用不同的句式来表示“规范性用语”。
1、祈使句:禁令、指令、倡议指令表达肯定性道德规则,规定必须如何行事。在课堂上当学生不认真听讲或不按时完成作业时教师对那些学生说,“You have to….”这时候学生会意识到他们做错了,并通过改正或完成任务来表达他们对语言的理解。教师通常采用道德倡议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教育,激励学生高尚的行为。在教学中尽量运用激励语言来鼓励学生,如 “Youd better….” “Dont be shy.” etc. 教师采用道德禁令对学生进行道德规则教育,约束学生的不规行为。语言教学也要灌输一点禁令给学生,如 “Dont do that.”, “You mustnt….在教学中体现一些中西文化差异,并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感知。
2、陈述句:建议、期待、希望
作为一名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不同的学生按其个性及成长经历应予以不同句式来表达对他的教育期待。教学中常运用“I wish….” “You should ….” “Why dont you….” etc.来表达对他们的期望,希望。同样,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些后多少会朝着你的期望,希望发展。无形中德育教育贯穿与教学。教师要注意面对学生尽可能以比较委婉的方式。学生在得到尊重的同时也会学会尊重他人。
3、疑问句:商量与请求
在学生具备较强理解力的前提之下,教师可以进一步软化道德要求的语气,如用商量和请求的方式规范和指导学生的行为。如“May I…?” “Would you…?” “Lets…. etc.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明与道德,并在感受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观。
总之,教师可以用多种语句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让学生在道德语言引导下健康成长。
(二)评价性用语
在道德语境中,“评价性语言”声明,它是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我们有义务去做的事情。这类道德判断归根结底是对善良生活由什么构成、什么东西具有终极价值、应当追求什么、珍视什么、把什么传递给下一代的断言。在我的教学中重视Team work 即团队精神,让学生们感受到集体的重要及温暖。让其以热爱集体而发展为热爱祖国,直至热爱自己的民族。
(三)解释性用语
在道德教育中,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或错的、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是不够的,还要向学生说明为什么对或错、为什么该或不该、为什么好或不好。儿童不仅对自然充满好奇心,对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行为也充满探究欲望。诸如“为什么我受罚而他没有?”“那样公平吗?”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向他们做出合理的解释。同他们进行有关人类高尚道德的对话。
二、师德与德育
在教师为学生树立的所有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因此,学校德育特别强调教师在言行举止上起道德表率作用,重视教师的品德修养和师德建设。规范课堂用语,师生平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这些都离不开师德的专业精神:
(1)服务精神。教师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性工作。因此,教师的专业道德中特别强调为学生服务的精神。教育服务的公共性,还要求教师对服务对象一视同仁,不容许教师出于个人的好恶不公平地对待任何学生。
(2)奉献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尚的道德修养,在必要时无条件的牺牲个人利益,服从或服务于集体或服务对象。
(3)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意味着教师必须竭尽全力提高专业标准,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上,要求自己不断创新,在专业方面要求自己不断提高。
(4)团队精神或协作精神。教师不但要与同事和睦相处,而且要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是现代教育实践固有的专业特性。
(5)以身作则。教师要不断的加强道德修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人师表”。
总之,师德不但是约束、鞭策和指导教师的道德手段,也是鼓励和教育学生的道德手段。师德通过影响教师的专业行为,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教师的身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身教,对学生的品德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德育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教师的人格和行为表现。没有教师的“身教”,就没有真正的德育,学校教育就不可能实现它的道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