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云峰,葛启旭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50 )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舆论引导研究
叶云峰,葛启旭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50 )
摘要:新媒体的涌现给当前高校舆论工作带来了冲击,本文论述了在新媒体背景下,加强高校舆论引导的必要性以及舆论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舆论引导的基本要素、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高校舆论引导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校;新媒体;舆论;引导
新媒体的发展影响着社会和高校舆论格局,成为高校办学育人的参考依据。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开展高校舆论引导工作,日渐成为高校党委宣传部门的主要任务和难点工作之一[1]。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2]
一、新媒体背景下,加强高校舆论引导的必要性
(一)高校师生使用新媒体用户的增加
据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达5.94亿,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达88.9%。网民年龄段上,20-29岁网民的比例为31.4%,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3]。有数据表明,大学生使用新媒体,除社交需求外,关心最新动态,浏览新闻,参与学习成为其重要的需求。高校师生使用新媒体用户的增加,使高校舆论引导的阵地也转移到新媒体上来。
(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吸引高校师生广泛参与舆论中来
在以往,传统媒体努力扮演好学校宣传员的角色。由于信息量相较于新媒体平台要少很多。因此各高校校报、电视台在选择新闻题材前要考虑新闻的价值及社会影响力,在舆论导向上有侧重。而新媒体不仅传播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还具有个性化、偶发性和碎片化等特点。能够很快的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迅速传递到每一个人,让高校师生广泛参与,可以利用课间、走路、用餐、休闲等碎片化的时间,来评论、置顶和转发,迅速引起人们的关注,形成广泛的舆论。
(三)高校师生用户使用新媒体的深度在增加
随着以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高校师生对新媒体的使用也更加深度化,促使新媒体作为舆论平台越来越活跃和成熟。这种形态下,为舆论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平台。比如最初社区贴吧置顶,学生利用微博@公众人物和媒体,微信公众号里的评论留言和点赞,微博的转发,微信朋友圈的分享等。高校师生从最初的被动阅读新闻、接收信息角色中解放出来,主动的参与到新闻信息生产和舆论传播中去。
二、高校舆论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知不到位
高校管理与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对于新媒体舆论引导工作认识度不高的问题,更有对新媒体的认识存在疑虑,怕新媒体互动性太强,问题太多,舆论引导不好把握等情况发生[4]。
(二)舆论引导力量不强
主要原因,一是管理工作机构不全,人员配备不齐,新闻人员身兼数职;二是舆论引导能力不强,他们往往忙于繁重的日常管理工作,忽视了新媒体舆论引导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面对新媒体下的新情况的快速反应与舆论引导的能力还不够;三是舆论引导理论水平不高。新媒体下高校舆论既要有准确的思想性,还要熟悉党的教育相关的政策理论。
(三)舆论宣传引导方法陈旧
在高校舆论宣传引导中,存在着平民化视角不够,官方式严重,不能深入群众,对大学生缺少吸引力。
三、高校舆论的基本要素和影响因素
(一)高校舆论的基本要素
高校舆论是高校师生对校园发生的最新事态的意见表达,包含着“社会公众(高校师生)——最新事态——意见表达”三个因素[5]。
高校师生是高校舆论的主要表达者,在舆论的产生环节中(传播——接受——反馈——接受——传播),高校师生不仅是被动接受者,也是舆论主动传播者,是传播环境的起点和终点[6]。最新事态是舆论的源泉,对最新事态予以关注和反映,是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舆论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选择性。舆论离开对客观事态的反映,就变成了谎言和谣言,如果不能及时传播,舆论就不具有新闻性,同时,不可能所有的新闻都能成为舆论。意见表达是舆论的形成集合。这就要求高校舆论引导工作者,以事实为基础、反映舆论,引导舆论。
(二)高校舆论的形成过程
高校舆论的形成是高校师生基于自身的某种利益,对高校校园现实或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对自身意愿的表达。由于高校师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具体利益关系的不同,会对同一事件在较为集中的范围内产生带有群体性的意见、情绪和行为,形成“舆论场”。
高校舆论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事件发生——形成议题——引导论讨——形成舆论场”的阶段。有的极为特别的情况下,还会经历校内外媒体的舆论合力,以群体分化,形成新一波的舆论,最后消逝,严重的还会让司法等外部干预,通过事情的处理来平息舆论。如安徽“大学生扶老人‘被讹’”,从最初的校园舆论到媒体的舆论导向,到最后警方介方,调查证据出来,舆论反转,可以窥见一斑。
(三)舆论的影响因素
高校舆论不仅限于校内的新闻事件,由于高校师生具有广泛的视野,以及新媒体的便捷性和及时性。高校师生往往主动参与国际国内、社会的舆论中去。笔者分析了最近半年来(2015年5-11月)网易教育、人民教育、广东教育厅等多家教育网站和多所大学官方微博、微信、BBS及天涯论坛等新媒体关于大学师生舆论热点报道,并按“正面,中性、负面”的舆论性质,对问题进行分类。如表1。
表1 2015年5-11月,高校舆论影响因素分析
经过分析,高校师生舆论的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国际国内的重大新闻事件,对于这些新闻事件中的时政、经济问题,大多数师生持客观态度,易形成正面舆论,而对于社会问题,由于新闻报道往往大都选择社会中的负面新闻,易造成高校的负面舆论氛围。而对于大学管理与大学生问题,各种舆论氛围都有。那些通过大学生自身微博微信转发的由娱乐综艺类事件形成的舆论,也是正面较多,说明大学生虽然娱乐为主,但还是持正面的态度看待所引发的现象。因此,加强高校舆论引导要讲究策略与方法。
四、新媒体下的高校舆论引导的对策
(一)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围绕高校中心任务,服务师生
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舆论引导,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十八大提出党的最新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7]。首先要牢固树立党的教育事业的大局意识,把舆论引导工作放在首位。舆论是党建工作的“喉舌”、“眼睛”和“窗口”,它虽不是全局,但反映全局、影响全局;虽然不作决策,但参与决策。其次要把握高校的发展状况和广大师生的特点。对高校常态运行下的高校舆论进行引导,强调立德树人,素质教育的舆论氛围[8]。第三是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高校管理的问题,大学生问题等之所以能够成为高校舆论热点,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社会问题认知的敏感,对大学生利益相关的事情容易产生共鸣;另一方面是高校内部的管理还不完善,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住宿安全、学分制改革、食堂卫生等,师生投诉、批评不受重视,而新媒体形成舆论后,能够聚焦和扩散。这也就要求高校管理以人为本,做好服务工作,减少负面舆论的产生。
(二)必须做到不缺位,不失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既要利用新媒体及时向高校师生介绍党的教育事业的重大消息和热点难点问题,第一时间表明立场观点,在关键问题上不能缺位,不能失语。如一些香港高校发生的“港独”事件,高校宣传应当及时的表明立场,加强引导,营造积极向上的高校环境。这就要求高校宣传工作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国内外热点和社会观点进行真实性、新闻价值和意识形态的判断,从而作出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的决策,发现积极因素,为大学生提供一种正能量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标准。
(三)必须坚持“三贴近”的原则
“三贴近”的要求,是高校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法则。要提高舆论的影响力,就要切实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校师生的原则,重心下移,增强群众观念,强化服务意识[1],让高校师生成为新媒体报道的主角,多报道符合高校师生的利益要求,多用通俗而不低俗的语言宣传。
(四)构建舆论引导系统
在舆论引导工作中,人是决定的因素,要注意调动校内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高校师生的新媒体素养。一方面构建以中层以上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含两课教师、专兼职政治辅导员)为骨干,以专业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为辅助的全员舆论引导队伍。就舆论引导而言,教职工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被引导的对象,也是学生乃至社会人群的舆论引导者。所以做好教职工的舆论引导工作非常重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等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走在学生的前面。另一方面, 高校辅导员和学生社团骨干也是高校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他们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组织和执行者,和学生的关系也最为密切,整合起来,在舆论引导方面构成较为完整的系统。
(五)必须加强校园信息管理制度建设,做好“把关人”
要加强和完善校园新媒体发布和维护制度建设,做好“把关人”。首先要确定新媒体管理者的职责,校园舆论引导职能办法和相关的惩戒职能;其次应明确校园新媒体管理部门,由高校党委宣传部归口管理,明确新媒体管理结构,健全新媒体管理制度,提高校园新媒体舆论引导水平。
党委宣传部门在舆论引导上,要做好“把关人”,不仅要学习好“把关人”的理论知识,把关策略与方法,更要选好党性坚定、熟悉意识形态工作、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担当“把关人”。
五、结语
新媒体的出现给高校舆论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只有充分把握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舆论的规律,发挥舆论优势,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才能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杨喜祥.新媒体时代加强党的建设舆论引导和宣传初探[J].沈阳干部学刊,2013,(1):16~19.
[2]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的体会[J].新闻战线,2013,(9):4~6.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http://www.cnnic.cn/,2015-07-23
[4]叶云峰,葛启旭.广东民办高校党建运用新媒体创新舆论宣传探析[J].湘潮(下半月),2015,(2):31~32,34.
[5]康荫.舆论要素和价值指向简议[J].新闻知识,1991,(6):4~6.
[6]刘春波.舆论引导论[D].武汉:武汉大学,2013.
[7]田建国.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N].光明日报,2013-02-09(3).
[8]赵明.试论高校网络媒体对校园舆论的引导作用[J].今传媒,2014,(5):156~158.
文章编号:2095-4654(2016)03-0025-03
* 收稿日期:2015-12-04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