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承柏,张 军,李 涛,余 杰,
(1.湖北科技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面临休闲时代湖北省户外运动俱乐部的SWOT分析
邱承柏1,张军1,李涛1,余杰2,
(1.湖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湖北咸宁437100;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运用SWOT分析方法,以休闲时代来临为背景,对湖北省户外运动俱乐部进行评估。湖北省户外运动俱乐部存在区位优势明显;户外资源开发缺乏科学规划,管理水平不足;面临中部崛起战略发展机遇和风险防范与应急机制不足的风险。成立行业发展协会,明确市场定位,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是俱乐部发展的重要手段,依托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实施区域合作和跨行业联动,丰富户外运动文化底蕴是湖北省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休闲时代;户外运动;俱乐部;SWOT分析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中国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大众收入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使我国逐渐步入休闲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由工业社会的财富积累逐步转变为信息社会的表现自我[1],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全民健身的启动,更激发了人们的健康意识和休闲理念,加上工业文明和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恶化,使亲近自然,张扬个性,追求自我的“未来的体育运动”[2]——户外运动已成为人们选择休闲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方式,户外运动参与人数逐年攀升,业内人士预测其会在中国形成一幅浪潮[3]。作为户外运动发展的重要载体,户外运动俱乐部承继着户外运动推广和发展的重任。自1989年“昆明登山旅游探险协会”成立以来,经过近26年的发展现今我国户外运动俱乐部已初具一定的市场规模和良好的发展趋势。湖北省户外运动俱乐部通过资源共享和合作,形成了业内学习的“湖北现象”[4]。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2013年,美国户外基金会(OIF)和户外运动产业协会(OIA)的报告显示,自行车、野营、雪地运动、徒步等8个项目的参与人次达3.13亿人次,户外运动国民经济总贡献达7 300亿美元[5],德国仅徒步运动市场一项经济贡献近40亿欧元[6],而纵观国内的户外运动市场,1 200亿元的市场价值、1亿人参与的市场潜力,其潜力释放还需10年的时间[7]。由于发展起步晚,法律规范缺失[8],提供户外运动服务的俱乐部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粗放、专业技能人才匮乏、营销策略简单、产品同质化、服务缺乏创新等问题[9],上述情况已成为制约现今我国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的瓶颈,也是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与新时期深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的科学发展相违背。鉴于以上情况,以休闲时代的来临为背景,大众户外运动市场的发展的广阔前景为前提,通过调查湖北省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发展现状,运用SWOT战略分析方法,剖析湖北省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分析外部面临的机遇和威胁,总结并归纳影响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探讨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发展策略,对症下药,为户外运动俱乐部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湖北省12个直辖市,1个自治州和1个林区的30家户外运动俱乐部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俱乐部设置、市场营销、资源开发、人才贮备等业务进行调查和访谈,据此研究俱乐部面临休闲时代的对策和应对措施。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针对影响湖北省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的外部环境:政治、经济、社会、人口、技术和竟争因素;内部环境因素:管理、组织、销售和人力资源因素对30家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管理者、经营者和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
2.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体育科学》、《体育导刊》、《体育与科学》、《体育文化导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和《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权威期刊和重要期刊及户外运动方面专著,搜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3.专家访谈法
对湖北省户外运动行业内各方面专家学者针对面临休闲时代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发展状况、发展机遇、竞争优势和劣势等问题进行访谈。
二、湖北省户外运动俱乐部SWOT分析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调查、走访户外运动专家和湖北省户外运动俱乐部从业人员,梳理调查数据,全面综合的分析户外运动俱乐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一)优势分析
1.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
湖北省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和平原兼备。全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桐柏山、巫山、秦岭、大巴山、大别山、武当山、大洪山、幕阜山等山地环绕,约占全省总面积55.5%。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江南名楼黄鹤楼、神奇自然景观神农架及险比天堑的长江三峡等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户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
2.便利的交通条件
表1 湖北省交通状况统计表(至2015年)
由表1可知,“九省通衢”的湖北,京广、京九和沪蓉铁路交汇,3 000公里的高铁里程,武咸、武黄、武石、武孝及10条规划的城际铁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20.5万公里的公路和6 500公里的高速公路;水运干线长江、汉江;加上4个机场,104条空中航线,构成了湖北省水陆空一体化的交通网。便利的交通条件缩短了地域跨越的时间差,为人们开展户外运动提供极大的便利。
3.充裕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丰富主要体现在消费群体的丰富和户外运动从业人员的丰富。湖北省大学生人数全国第一,高等院校数量居全国第二[10],高素质人才健身意识、休闲意识和消费意识的前卫性为户外这种新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人群优势。2003年10月中国登山协会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办首期户外指导员培训班,13年来湖北省先后举办了30多场户外运动指导员培训,为户外运动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从业人员。自2005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设全国首个户外运动专业以来,现今湖北省已有6所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户外运动人才培养方面湖北省已走在全国的前列。
4.政策性支持和引导
湖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指出创建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开展恩施大峡谷攀岩等特色项目,推动休闲体育的发展,组织开展户外运动等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政策性文件对户外运动产业的引导,宣告着湖北省对发展休闲体育规划和决心。木兰山国际登山节、神农架户外运动挑战赛等赛事就是很好的佐证,调查发现75%的俱乐部认为政府部门对户外运动的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5.大众收入水平的增加
2012-2014年湖北省GDP年均总量达到24 761.897亿元,年均增速达10.367%,快于全国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居中部第一。全省人均生产总值34 132元人民币,折合5 285美元,为中部第一。全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 373.87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6 897.92元,同比分别增长14.4%和18.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8%,涨幅较高[11]。经济收入的增加为户外运动和休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充分的消费保障。
6.健身意识提高、休闲需求增加
湖北省发展研究中心战略部课题组报告指出,在2000-2020年间,湖北省经济将以高于国家平均7.3%的增长速度[12],随着人们可持续收入的增加,居民可支配消费支出增加,休闲体育方面的边际消费增加,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们将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生活。调查显示(如表2),57%的受访者认为健身意识逐渐增强,53%的认为休闲需求有了明显的提高。健身意识的增强和休闲需求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刺激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走向户外,走进自然的需求将愈发提升。
表2 大众休闲意识和健身意识调查
(二)劣势分析
1.法制规范缺失,俱乐部管理归口不一,权责划分不明晰
1963年,美国政府就制定了《户外休闲法案》,而中国目前尚无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于国内户外运动产业而言,法律法规的制定已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现状。2011年5月试行的《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运动俱乐部管理办法》对户外运动俱乐部注册登记进行规范,但其管理范围仅限高海拔登山、俱乐部星级认证、运动员注册为主,规范覆盖范围小,体系不健全,对户外运动俱乐部从业资质审核、组织机构、风险防范机制、户外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都没有明晰的规定;同时,新兴的户外运动组织,如网络社区、QQ群、微信群等均没有相应的管理规定,处于法制边缘的灰色地带,凸显法规的滞后性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性。调查显示,省会城市62%的户外运动俱乐部未经体育局的审核,三线城市这一比例近90%。加上体育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民政部门之间权责划分不明晰,这也间接导致了户外运动行业市场监管不利,准入门槛低,鱼目混珠,俱乐部风险抵抗能力薄弱。
2.俱乐部管理水平低下,营销策略简单
与其它体育产业相比,湖北省户外运动俱乐部管理水平尚处于较低水平,在随机抽样的30家俱乐部中(如表3),近80%的俱乐部设置了市场部、财务部和销售部,仅有9%的俱乐部设置了产品部,43%的组织设有培训部,48%的俱乐部设置了客服部,营销手段多以发展会员、商场+活动等形式,部分俱乐部教练身兼多职,以上情况说明现今湖北省户外运动俱乐部组织结构不健全,市场定位不准,管理粗放,服务意识较差,市场细分不够,核心竞争力不足,对户外运动文化的挖掘、开发和积淀存在严重不足。
表3 湖北省户外运动俱乐部部门设置
3.区域发展不平衡
2013年,湖北省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达1 923元,同比增长16.4%,但受教育观念和消费观念的影响,用于居民体质健康和休闲娱乐的消费支出比例较小,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城镇和乡村相差较大,居民消费结构呈现不合理性。同时,受户外运动整体发展水平和居民休闲方式的影响,省会城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经营管理水平、规模和安全系数均高于地级城市,区域户外运动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这严重制约着户外运动的发展。
4.从业人员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44%的从业人员持有中国登山协会颁发的证书,户外运动专业毕业的从业人员不足20%,户外运动俱乐部是一项管理、技术服务、线路开发、活动策划、后勤保障、应急事故处理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户外运动的发展;加上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资金掣肘,低价战略俱乐部的入侵,人力资源培训力度的降低,专业从业人员减少,“湖北现象”的破裂,这都影响了户外运动俱乐部服务水平的提升。
5.风险防范机制的缺失
高风险是户外运动的一个重要属性,规范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在正常情况下制定活动应急预案。调查显示,87.3%的户外运动俱乐部没有或者未曾想过制定应急预案,加上现今国内户外运动救援体系薄弱,一旦发生户外运动事故,俱乐部的运营难以为继,风险防范机制的缺失是户外运动俱乐部目前存在的一大劣势。
6.无序开发和定位不准
调查显示,现今68%的湖北户外运动俱乐部都有自己开发的户外运动基地,有的甚至相距不足40公里,如咸宁潜山、金桂湖和星星竹海三个拓展训练基地,彼此相距不足30公里,无规划的盲目投资,无序开发和同质性服务及白热化竞争导致基地长期被荒废,全年使用率不足30%,这显现出现今湖北省户外运动俱乐部自身的市场细分、品牌定位和服务定位不准。
(三)机遇分析
1.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
北京奥运会以后,以竞技体育为主导的体育体制转向增进大众体质健康,发展群众体育和社会体育为主,“十三五”规划也指出“发展体育事业,推广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倡导“走进自然,走向户外”的户外运动,以其健身性、挑战性、娱乐性、新颖性和文化性吸引着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都市人们。对于户外运动俱乐部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发展机遇。
2.中部崛起带来的发展机遇
湖北作为中部崛起的6省之一,“中部之中”的优势地理,“黄金水道”的贯穿,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形成的“国际门”,加上“两型社会”和“自助创新示范”等国家战略落户湖北,湖北省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的倡导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将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就业机会;“湖北省体育旅游经济圈”、“黄冈大别山旅游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和“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等含有户外运动类项目的旅游产业开发[13],为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生存空间和客户资源。
3.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自1999年三夫建立第一个户外网站以来,户外运动的推广平台不断增多,驴友论坛、QQ群、8264(中国户外资料网)、户外运动装备网、各俱乐部网站、微博及微信官方平台等,各种海量信息层出不穷。调查显示,95%的湖北省户外运动俱乐部都有自己的信息发布平台,内容涵盖活动召集、分享、展示和经验总结等,加上湖北省登山协会官网,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户外运动宣传平台,这对宣传户外运动项目,提升人们的参与兴趣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4.人们休闲方式的转变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增加,物质文明生活日益充裕,精神文明生活逐渐丰富,休闲需求不断攀升。“十三五”规划指出扩大居民消费,引导大众向绿色、安全、健康的消费方向转变[14]。扩大服务消费,升级消费结构,这对个性化、多样化的体验型消费和参与性体育消费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天人合一”,“无为而已矣”的中国悠久休闲文化气息,加上湖北省为全民健身组织的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15]的体育项目,如磨山登高、木兰山登山节等,这些活动对人们参与户外,推动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四)威胁分析
1.替代性产品和服务的冲击
近年来大众休闲需求增加,各种休闲体验类行业如旅游、农家乐、采摘园、农庄等大行其道,使得休闲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相比之下,户外运动处于较弱的地位。其一,其它行业法规规范健全,制度完善,如旅游法;其二,产出较大,如2013-2014年,旅游收入分别为3 205.61亿元、3 752.86亿元;其三,平台较多,湖北省现有旅行社900多家,5A级景区11家,4A级景区60家,加上休闲农庄,总体呈现宣传平台庞大和服务机构完善的特点;其四,部分旅游公司和农家乐开始提供户外运动相关产品和服务,如拓展旅游、文化游、工业游、养生游等,极大的威胁了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生存空间。
2.网络媒体的误导
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参与人数逐年增多,网站、论坛、QQ群等户外组织层出不穷,加上户外运动发展时间短,法律规范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到位,大众户外运动安全意识的缺乏,一旦发生户外运动事故,大众谈户外色变,加上信息技术这把双刃剑,部分网络媒体歪曲事实,有失公允的报导,网络消息以讹传讹,使得人们在迈向户外的门槛上止步。
3.国际国内市场的冲击
于人口基数较大中国而言,未来将是户外运动发展的蓝海时期,越来越多的国际户外运动公司和省外户外运动俱乐部以其前卫的产品和服务,雄厚的资金支持,先进的经营模式,完善的管理体制和优秀的户外运动从业人员开始进驻湖北省市场,如韩国KOLON登山学校,法国攀岩俱乐部,长沙凌鹰户外运动俱乐部等,这些公司不仅冲击了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市场份额,更是对湖北省户外运动俱乐部的洗牌。
4.风险管理与应急机制的不足
户外运动项目本身所存在的风险,国家尚无相应户外运动法律法规出台,目前出现的户外运动意外伤害事故也无可兹借鉴的成功案例,一旦发生事故,现今的风险预警系统、干预、救援体系、责任追究和客户利益都难以保证。
三、面临休闲时代湖北省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发展对策
(一)资源整合与优化,规范户外运动市场秩序
充分利用“十三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和湖北省中部崛起战略,联合湖北省体育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和工商管理部门,成立户外运动俱乐部行业协会,合理规划户外运动基地的开发和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开发,制定切合实际的行业管理规范,严把户外运动俱乐部的资质审查,规范户外运动市场,对扰乱市场秩序,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的予以坚决打击,营造健康有序的户外运动市场。
(二)利用地域优势,发展地方特色户外运动,提高市场竞争力
湖北省户外运动俱乐部需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地理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以大众消费趋向和休闲需求为导向,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文而定,全方位研究和探讨,深入挖掘户外运动的文化底蕴,发展文化户外、温泉户外、亲子户外、红色户外、草原户外、探险户外、生态户外等颇具地方特色的户外运动,拓展户外俱乐部活动的宽度和深度,丰富户外运动的内容,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三)利用人力资源优势,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利用湖北省丰富的高校资源优势,与开设专业的相关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展校企联合、定向培养和联合培养等人才培养措施,提高户外运动项目的开发、线路考察和产品创新、改良的力度;加大户外运动与休闲体育的融合,丰富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经营内容;建立稳定、长期的户外运动教练团队和人才储备库,提高俱乐部的综合服务水平。
(四)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竞争力
以现代经营观念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面向消费者,制定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完善户外运动俱乐部内部结构,制定行之有效的企业经营和发展战略,加大人力资源培训力度,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结合俱乐部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分析自身优势和劣势,细分户外运动市场,有针对性的进行品牌定位和服务定位,提升企业竞争力。
(五)加强宣传,引导大众正确认识户外运动
户外运动俱乐部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宣传平台作用,如报纸、杂志、电台、广播、QQ、微信、微博、网站、论坛、电视等信息技术平台,客观公正的宣传户外运动知识,户外运动攻略,分享户外运动活动,对出现的户外运动事故不回避、不隐瞒、不扭曲的进行报道,还大众真实、可信的户外运动氛围,让大众客观、科学的认识户外运动,从而提高大众的户外运动安全意识。
(六)跨行业联动,取长补短
加强与旅游业、农家乐、体育用品实体的跨行业联动、衔接和合作。利用其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发展户外运动俱乐部;合作开发线路,建立基地,降低俱乐部经营风险;在大众休闲项目中加入户外运动项目,既丰富了活动内容,又拓宽了户外运动的经营空间;总结和归纳其它休闲行业的优势和长处,取长补短,规避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劣势和风险,提高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
面临休闲时代,湖北省户外运动俱乐部应着眼当前,放眼未来,以安全、科学、环保理念为前提,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大人才储备和培训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开发多样化、人性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俱乐部自身硬件条件、服务软实力和文化底蕴,加强区域合作和跨行业联动,从而实现俱乐部发展与壮大。
参考文献:
[1]刘英,郑宇,等.后奥运中国体育走向的新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1).
[2]Mike Weed ,Chris Bull.Sports Tourism[M]. Oxford: Elsevier Butter worth-Heinemann,2004.74.75.
[3]李冠君.北京凯图巅峰户外运动有限公司产品组合分析[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6.
[4]栾开封,张志坚.关于湖北省户外运动俱乐部情况的调查报告[EB/OL].http://cmasports.sport.org.cn.2006-6-22.
[5]赵承磊.户外运动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与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9).
[6]游茂林,罗新建.湖北省户外运动旅游业发展前景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1).
[7]扈明.户外运动渐入“黄金期”[N].北京现代商报,2006-04-10.
[8]刘华荣,刘良辉.全民健身时代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发展思考[J]. 体育与科学,2013,(1).
[9]王栋桥.青岛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9.
[10]梁娟,王文佳.湖北省外商投资独资化趋势及其动因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10).
[11]湖北省统计局.2012年湖北省统计年鉴[N/OL].http://www.stats-hb.gov.cn/wzlm/tjgb/ndtjgb/hbs1/94310.htm.
[12]林炜鹏.论城市社区体育休闲方式之推广策略[J].梧州学院学报,2008,(6).
[13]李建明.构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动力机制及发展路径[J].湖北社会科学,2008,(10).
[14]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R].2014.
[15]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文章编号:2095-4654(2016)03-0126-05
* 收稿日期:2015-11-17
基金项目:湖北科技学院校级青年项目研究课题(KY12031)
通讯作者:余杰(1991—),女,湖北大冶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