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设计”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施

2016-06-28 00:45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标志设计课堂教学

彭 娟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美术系,重庆 400067)

“标志设计”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施

彭娟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美术系,重庆 400067)

摘要:在分析“标志设计”课程的教学背景、目标、实施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搜寻灵感、诱发灵感、实现灵感”三个环环相扣的课堂教学单元,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达到对“标志设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升华。

关键词:标志设计;课堂教学;研究实施

一、研究缘由

在视觉传达设计四年本科教育中,“标志设计”课程是从低年级专业基础课程向高年级专业设计课程过渡的一门课,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该课程在大三上学期开设,因为大三学生在经过两年系统的专业基础训练后,大都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已经接触并认识了一些标志作品。但学生往往只是感性地“消费”标志,并没有从一个设计者的角度,理性地掌握标志设计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想法、有创意,却不知道怎样去表达;想做出好的标志设计作品,却不知道怎样动手去实现。所以,要让初次接触“标志设计”课程的学生顺利实现“思维”到“图形”的转化,并动手进行实际的标志设计,是“标志设计”课程课堂教学中的首要难题。

纵观现有的“标志设计”课程教材,大都系统地讲授了标志设计的理论知识,如标志设计的发展历史、标志设计的风格流变、标志设计的作用与价值、标志设计的本质与美感特性、标志设计的构形手法等。这些理论知识是“标志设计”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和指导思想,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面对这些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常常不感兴趣,更不知道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标志设计。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如何启发学生的标志设计灵感,破解学生不敢动笔这一难题,并通过具体的标志设计实践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升华,是本研究的重点所在。

二、研究目标

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标志设计”课程在大学整体课程中的地位,确定了研究目标(见表1)。

表1 “标志设计”课程教学目标

三、实施内容

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将“标志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分成理论讲授和实训实作两大部分。理论讲授部分,教师首先现身说法,展示个人的标志设计作品,既有为客户设计的标志,也有参加专业设计比赛并获奖的作品,用亲身感受剖析自己在标志设计道路上的心路历程。这些生动具体、可感可信的标志设计案例,既有力地证明了标志设计在当今社会的作用和经济价值,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讲授新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重要理论知识都设计了关键知识点、课堂提问和范例讲解三个环节,并充分发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图形优势,通过大量优秀案例的展示讲解,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图形化、具体化,深入浅出,让学生易懂易接受。接着安排“搜寻灵感(优秀标志作品临摹分析)——诱发灵感(标志设计分类练习)——实现灵感(标志设计终极PK)”这三个部分的课堂实训实作。这三个部分的实训实作就如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三部曲”,通过“三部曲”的训练,达到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标志设计灵感的目的,顺利破解了学生不敢动笔这一课堂教学难题,并让学生在具体的标志设计实践运用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实施过程

将64个课时的“标志设计”课程分为三个教学活动单元来实施。

(一)第一单元教学过程

第一单元:搜寻灵感(16课时);实训:优秀标志作品临摹分析

1.设计依据

常听学生议论:“这个标志不错,那个标志很有创意。”一旦追问:“为什么这个标志不错?为什么那个标志很有创意?”没有几个学生能从专业角度把这些问题回答清楚。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状,在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中普遍存在,这就表明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不够系统、扎实。作为刚接触“标志设计”课程的大三学生来说,他们还停留在标志旁观者的角度,如何让他们尽快转变为标志的设计者,激发起学习“标志设计”课程的兴趣,是本单元课堂教学的关键。

2.实施步骤

发现标志之美——分析标志之美——理解标志之美

3.具体过程

要求每个学生收集30件以上各种类型的标志设计作品,思考标志的设计语言、设计手法、设计内涵,分析标志的具体应用情况和应用环境,调查标志的识别难易度,分析标志适应环境人群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取向,选择其中最优秀的5件作品进行临摹,并运用标志创意、构形手法、风格、色彩设计等相关理论知识点,对这些标志的优点和特色进行详细系统的文案分析。学生在这个阶段对标志作品的了解越仔细、深入、具体,在后续阶段自己设计出的标志就越具有针对性,越能避免“纸上谈兵”或是“无病呻吟”的情况。

4.教学效果

通过对标志作品的收集整理,对标志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使学生对平时熟视无睹的标志重新产生兴趣。通过对标志作品的文案分析,让学生开始学会用专业的设计眼光和标准评判一个标志,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好的标志,并懂得设计标志应从哪些方面入手,为自己动手设计标志收集素材、搜寻灵感。

(二)第二单元教学过程

第二单元:诱发灵感(16课时);实训:标志设计分类练习

1.设计依据

经过第一单元的训练,学生从专业上对标志设计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本单元是从重理论讲授过渡到重实践操作,在整个“标志设计”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它不仅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把自己的想法变为具体标志图形,而且还贯穿于整个“标志设计”学习的全过程,是“标志设计”课程教学的核心。

在第二教学单元中,教师可以先给出不同行业属性的标志命题,例如:运动会、重工业、化妆品,要求学生进行不同类别的标志图形设计,从外观造型上区别标志所属的行业特征。学生要掌握不同行业类别标志图形的差异性,学会“用图说话”,而不是“用字说话”。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面对命题一方面不知该往哪个方向想,另一方面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将自己的想法形成标志图形。如何让学生动笔设计出标志图形,是课堂实作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这个问题在众多的“标志设计”教材中几乎没有涉及。因此,诱发学生的标志设计灵感,引导学生从“看别人的标志”过渡到“做自己的标志”,是本单元课堂教学的关键。

2.实施步骤

给出标志命题——标志的文字联想——标志的图形表述

3.具体过程

(1) 标志设计的准备阶段

先给出标志命题,例如:运动会,同时要求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进入到标志设计的准备阶段。

(2)标志设计的文字联想阶段

要求每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2个以上与标志命题相关的词语,教师率先示范,再让学生轮流写(见图1)。在这个阶段中,刚开始时学生的思维还不活跃,能够联想到的往往是一些非常局限的事物,如:火炬、跑道、奖杯,随着词语的不断出现,学生的思维开始变得积极、活跃,联想的范围越来越广泛,逐渐从具象的事物拓展到与标志命题有关的、抽象的精神理念,如:成功、失败。自此,课堂氛围越来越热烈,学生的联想更加天马行空了,课堂教学也“渐入佳境”了。

图1 标志设计的文字联想

(3)相关案例的分析展示阶段

在标志设计的文字联想意犹未尽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从早已准备好的标志设计教学案例库中,精选最适合本次课堂教学的部分优秀作品,在为学生进行直观具象展示的同时,从标志的创意、构形手法、造型语言、色彩搭配、设计风格等方面,全面深入

地剖析案例。例如:就“运动会”这一命题,将第十六届亚运会会徽作为主要案例重点讲解,展示了众多优秀的入围方案,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又分析了中标方案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给学生最直观的设计思考和启发(见图2)。通过对学生的启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标志设计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成功的标志设计作品,分析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过程,加深对标志设计中现代设计观念的渗透,逐步了解标志设计的方式方法,并能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对标志设计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4)标志设计的图形表述阶段

通过对标志设计相关案例的分析展示,再综合黑板上的所有文字联想资料,学生逐渐悟出了一些标志设计的门道,能够筛选出哪些词语符合标志命题,哪些能进一步加工转换成标志图形,哪些不符合标志命题或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并能说出筛选的理由。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筛选出来的文字联想资料为标志图形设计的基础,还可以自己进一步丰富这些文字联想资料,再从中提炼出最有价值和最具代表性的词语,将其转化为10种以上的标志图形方案(见图3)。

4.教学效果

在这个环节的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根据已有的教学和参赛经验,创造性地添加了标志的“文字联想”这一中间环节,并通过师生互动、全班参与来实现,不仅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而且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引导、组织作用,让学生成为探究知识的主角。利用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具体事件或熟知的标志,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标志案例为什么是这样、应该怎么样、还能怎么样。

图2 第十六届亚运会会徽中选及入围方案

图3 学生课堂标志设计图稿

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标志的“文字表述”是在学生的“思维”与“图形”之间架起的一座桥。学生“架桥”的过程,就是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的过程。教学效果显示,学生在对“火炬、跑道、五环”这些词语进行标志图形化设计时,比起面对“运动会”这种大而空的题目,感到轻松和容易得多。因此,标志的“文字表述”不仅能有效诱发学生的标志设计灵感,还有助于学生突破不敢动笔这一难题。

(三)第三单元教学过程

第三单元:实现灵感(32课时);实训:标志设计比赛实作

1.设计依据

艺术设计类专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以实际运用为目的。“标志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标志只有被社会认可或采用了,才能转化为有价值的劳动成果。传统的课堂作业往往是虚构的设计主题,设计的针对性和市场性都不强。在现今以市场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形势下,“标志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选择一些对设计形式要求比较高的、设计规格比较高的、可信度比较高的、适合大学生参加的标志设计征集大赛进行作业训练,无疑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客户真实需求的最好运用场所和检验场地。因为每个标志设计比赛,主办方都会提出明确具体的设计要求,设置不同等级的奖项,吸引更多的设计者参与,聘请专家团队进行评选,有时还会请专家对优秀作品润色修改,以达到更完美的境界。通过参加这些高水平的专业设计比赛,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设计能力的提高,而且还有与之相关的实践能力的增强和“为他人而设计”的思维观念的树立。只有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加以锤炼,才能使标志设计语言更加规范,设计理念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2.实施步骤

在“标志设计”课程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单元可“以赛促学”,鼓励学生参加设计竞赛。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设计水平,选出一些适合他们的专业比赛的实际命题,将其直接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普拉斯杯重庆市大学生艺术创意设计大赛、中国作家协会会徽设计、全国第12届运动会会徽设计等。

3.具体过程

引入具体的标志设计比赛主题后,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全面收集资料,尽可能掌握标志设计比赛的相关信息(包括对往届优秀获奖作品的学习和研究),分析整理,从中选出最有价值的材料,然后设计出不少于20种的标志设计方案,再优选出其中1~3种,反复进行修改。这时需要从标志的创意理念、造型、色彩等方方面面对其进行精心完善,因为标志不仅仅代表一个形象,更代表一种理念,而这种理念是支撑一个优秀标志的灵魂。有了理念的注入,才能使一个小小的标志具备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在这个阶段,标志设计理念的形成至关重要。接着全班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初评出排名前10的作品,再根据主办方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如何参赛,对这些作品进行最后的完善。最后将这些方案寄给主办方参加比赛,并让学生随时关注比赛进展,教师也及时反馈比赛信息和比赛结果,帮助学生总结得失。

4.教学效果

在“标志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参加专业设计比赛,既是对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提高和教学效果的真实反馈,又能帮助学生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和其他同年龄人甚至是专业设计师同台竞技。学生跳出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天地来想问题,放眼社会,找差距,求进步,缩短自己与社会以及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事实证明,学生通过参加这些实际的标志设计比赛或项目,即使没有获奖,所学到的知识也远远超出了标志设计本身。而那些在比赛中获了奖的学生,他们变得更加自信,学习也更加主动。学生既体会到了“标志设计”这门课程的价值,也实现了对自我价值的认同,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学习“标志设计”课程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见图4)。

图4 普拉斯杯重庆市大学生艺术创意设计大赛学生获奖作品

五、实施效果

(一)实现了教学实践一体化

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会运用这些专业知识,这就是设计经验和设计经历。与学习专业知识相比,设计经验和经历的获取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仅仅靠学生自己的不断碰壁去累积,不仅效率低,而且获取的信息不全面。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与实践接轨,与社会接轨,把众多的设计经验和经历总结成案例,在教学中运用这些案例,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标志设计比赛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实战训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使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增长见识,获取设计经验,最大限度地缩小理论和实践的差距,让学生少走弯路,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实现教学实践一体化。

(二)强化了两种素质教育

标志设计在本质上是为他人服务的,而在校大学生又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熟练掌握“标志设计”课程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很强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要善于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表达出来。另外,还应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具有团体意识,能认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取舍。由于标志设计常常运用到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和手段,因此,学生还应该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对最新科技成果有所关注和了解。这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最需要具备的素质,但却往往是他们普遍缺乏或不予重视的。所以,在“标志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不断强化学生 “以人为本、以运用为目的”的教育和“相互协作、合作共赢”的素质教育。

(三)培养了五种实用能力

在整个“标志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标志造型能力、色彩应用能力、信息传达能力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五个方面进行系统有效地训练和培养。创新是标志设计的核心与灵魂, 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标志设计”课程,就必须在课程中把各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引入进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启发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和课堂讲评式教学法互相穿插,相互补充,贯穿“标志设计”课程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对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的思维方法,用新颖别致、简洁大方、准确鲜明的设计表现语言解决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石悦]

收稿日期:2016-03-25

作者简介:彭娟(1978-),女,四川南充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90(2016)03-0152-05

猜你喜欢
标志设计课堂教学
标志的色彩设计
论标志设计创意的思维方法
标志设计教学中创意性思维的拓展
探析标志设计中的简繁运用
浅谈中国传统纹样在标志设计中的体现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