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6-06-25 04:43李婷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6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

李婷

摘要:针对当下的高职英语教学进行调查不难发现,学生英语基础水平低下、课时偏少以及教学工作任务要求高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扩招形式的存在,在英语教学上,往往通过多班级合堂的模式进行。教师无法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互动,因此也就无法很好地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部在2000年给出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在教学生通过交流的方式来提升学生语言技能。鉴于此,高职教师要想在教学工作上有所突破,就要转变之前的教学观念,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视为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中西方文化差异;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文化休克

所谓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这门学科得以产生。在当下的国际交往中,跨文化交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最先针对跨文化交际展开探究是从改革开放初期进行的,当时主要目的是实现汉语在国际上的有效推广。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所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比如与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以及言语交际学均有着牵连,在文化语言学上,强调的是语言,在社会语言学上,强调的是社会,在言语交际学中,强调的是交际,而这三个内容,均以“语用”为重点,这是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基础。

在学习英语中,遇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英语表达出现问题,导致交流无效,随着英语知识的不断丰富,两个人渐渐地能够通过英语来进行交流。在这个时候,我们一般会认为并不存在问题了,沟通是有效的,但是不然。通过调查发现,有时候英语知识丰富,并不意味着沟通没问题。在很长时间中,我们所提到的沟通,仅仅局限在表达上,因此大部分外语学者将“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理解为“跨文化交际”。而交际,就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过程中,便会牵涉到沟通这个要素。表达和沟通并不是一个概念,表达强调的是自己语言表达是否合理,而沟通强调的是对方是否知道了彼此所要表达的内容。鉴于此,“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被翻译成“跨文化沟通”更为合理。另外,通过沟通,是需要让对方知道你所想要表达的intended message,也就是你想要表达什么,而不是你所说的话。I know what you are saying, but not what you are trying to tell me or what you mean.而沟通则是在理解what you are saying 的基础上同时理解what you mean to say。通过英语语言课程,重点是促使学生采用有效的语言来进行沟通,也就是在英语表达上做到准确无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如下几个途径进行。

一、语言知识和社会知识同步学习了解,加强西方文化的认识

在之前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语义,能够掌握语法规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够对西方文化有基础的认知,因此也就不知道自己所学的英语语法规则和语义应该在何种情境下使用才恰当。比如“Why didt you close the window”该语句在语法规则上是准确的,但是这种语气并不适合与长辈进行交流,因此选择“Why not closed the window”更为贴切。再比如在夸奖对方做饭手艺不错的时候,应该用“What a delicious food!”这个句子,尤其是在夸奖外族人的时候,假如用“I didnt expect you can make such delicious meal!”(没想到你做饭这么好吃!)则会显得非常不礼貌。因此学生要想将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用在合适的情境中,就须要加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鉴于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适当地对西方文化加以介绍。

二、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谨防“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一词是由文化人类学家Kalvero Oberg最先提出的。刚刚到一个陌生国度的人,一般会产生焦虑心理,这是不熟悉对方社交信号导致的,这样的心理焦虑被跨文化学中视为“文化休克”。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结合汉语思维来分析英语语境,则一般会发生“文化休克”。文化和语言能够融合在一起,靠的便是思维。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之间的结合,所对应的思维模式是不同的。在英语教学中,还需要教师能够将中西文化不同之处和日常生活用语差异加以归类对比,促使学生可以对语言折射出来的文化内涵有个更加准确的认知,从而能够在不同的文化面前,有着高度的敏感性。

思维方式是文化与语言的沟通桥梁,而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是产生思维方式的差异的本质所在。例如中国传统观念是女性偏于阴柔,男性偏于阳刚,西方则无此明确区分,中国人偏人文,西方人重自然;中国人重悟性,西方人偏理性;中国人好静、内敛、保守,西方人好动、张扬、开放;中国人求同、求稳,西方人求异、求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把日常生活用语中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以及语言表达方式归纳出来,进行比较总结,有利于学生逐渐了解认清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跨文化意识,对文化差异应对提升敏感性和适应性。下面是几个案例:

1. 赞美与祝贺。我们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赞美属于常用语,中国文化比较谦逊,西方文化侧重理性得体,也就是说,中国人在夸奖别人的时候,一般会采用夸张的方式,而西方人会将实际结合起来夸奖别人,比如“You did a good job.”和“I like your beautiful shoes.”等,这些赞美的句子,一般用于谈话的开端,或者向对方表示自己的友好。

2.提供帮助。在面对别人帮助的时候,中国人回答的句式往往为“接受+感谢”,而西方人回答方式一般是“谢绝+解释”,比如在他人这样提问“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的时候,对方往往会通过委婉的方式拒绝,比如“Yes, Id love to, but not now.” 或“No, thank you.”。

3.文化禁忌。很多情况下,人们可以接受非本国人在语法上的错误,但是如果错误很严重的情况下,则不然,比如文化禁忌。对于英国来说,在第一次交流的时候,不会询问对方的体重、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和收入,同时问对方去哪儿或者吃饭了没有,也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4. 交际势能强弱。对于中国人来说,在与熟人交流过程中,寒暄是常见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拉近和对方的关系,比如我们会通过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和家庭状况等来进行,我们这样做并不是为了知道答案,而是为了加入谈话,假如这样的寒暄方式用于和西方人交流上,则容易让对方不快。

在英语中,也有寒暄的语气,比如“Its really a terrible tonight, isnt it? Yes, it is.”。英国寒暄语句的用途是为了转换话题,而不是询问对方私密性的问题。

三、创设交际语境,培养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在英语教学上,语境的构建已经被重视起来,语境化教学被广大英语教师所认知,我们需要做的是将这种教学方式予以落实。比如新编大学综合英语Unit 4 “talking face to face”中的对话内容教学上,我们可以将课程导入设计成这样,并掌握“祝愿”和“问候”的常用交际语句,我将课程导入设置为: There will be “English party” in our campus on weekend. Are you interested in making friends with overseas student? How do you greet the them? And how do you respond to their reply?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沟通和分析,然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为其构建起情境,让各个小组的学生在场景中进行对话,做到学以致用。

在最近的几年中,多媒体设备在学校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在英语教学上,我们也要重视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这样为课堂教学增加更多趣味,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资料,提高学生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比如在“Interview”为主题的口语课中,我们可以先给学生放有关招聘的视频,然后给出这样的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do for a living after you graduate from the university? What questions are probably to be asked in a job interview? What would you ask if you were the interviewer?然后借助于幻灯片为学生模拟招聘场景,各个小组的学生经过商议后,有的扮演经理、有的扮演服务员,有的扮演快递员,各个小组到讲台上进行表演,然后大家对表演结果进行评价,这样在促使学生对课堂知识加深印象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精心设计好的情境,推动学生能够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新语言能力的构建,从而提升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蒋永远.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1).

[2]柏音.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2):73-79.

[3]张卫红,张凯.外语教学中语用知识的应用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3):329-331.

[4]尹锡荣.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2,(6):85-87.

[5]董松涛.文化休克与英语教学[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9-31.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