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雄 王飞龙
摘 要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提升以及道路交通的日益拥堵,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国内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由此带来了轨道交通人才的严重缺乏,有经验的人员严重不足,再加上迫切追求开通运营的目标使命,使得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本人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轨道交通乘务系统的安全生产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乘务安全管理体系的具体构建措施,以确保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关键词 轨道交通 乘务 安全管理体系 构建
轨道交通乘务系统通常包括电客车驾驶、工程车驾驶、车场行车三大业务。乘务工作是运营安全体系中的关键,是确保行车安全的最后一道关。运营其他岗位出现失误,只要司机采取措施及时,就能防止事故或降低事故的影响程度。司机既是行车安全的关键保障者,也是行车安全的关键风险之一,因为他们的失误会直接影响运营服务水平,他们的违章行为可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运营中乘务人员的作业较分散、线路较长、单独作业、管理人员配置紧凑,使现场安全监控难度大。司机工作环境单一、重复作业频率很高、节奏很快、应急处理反应要迅速,使其承担较大的心理压力。乘务工作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乘务在安全管理上的难度很大。因此,分析这些难点,建立完善的乘务安全管理体系对于保障运营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一、乘务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乘务运作初期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一)有实际经验的管理、生产人员严重缺乏
由于轨道交通建设的大力开展,加剧了轨道交通人才的流动,加上行车岗位的培训周期长,造成行业的工作人员整体经验水平不高。从乘务人员的来源进行分析,到岗的人员通常是从低一级的岗位晋升而来,极少出现平级调动。因而很难招到完全符合条件的工长,更难招到有直接经验的司机、调度员。国内新成立的轨道交通乘务部门的普遍现状:电客车司机基本上是应届毕业生,虽然经过送外单位培训,但在培训中缺乏实际操作,效果只能达到认知阶段,行车安全意识和应急心理能力仍然是一片空白,行车经验可以等同于零。车队长基本上是由2~3年工作经验的司机组成,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于班组安全管理的认识和管理意识还有待提高。工程车司机、车队长来源于铁路或工程局的司机,以及应届毕业生,他们对于地铁工程车的调车、运输作业中存在的风险还没有清晰的认识。车场调度、值班员由具备相关行车经验的人员或应届毕业生构成,无实际调度经验。车间级的管理人员一部分是具有几年工作经验的车队长或铁路系统人员,一部分是大学应届毕业生,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都可能存在不足。这样的人员构成形式对于开通初期的安全生产管理来说是充满严峻挑战的。
(二)行车有关设备如信号等都处于调试磨合期,存在很多故障,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逐步采用的移动闭塞信号系统大多采用信号机灭灯方式,有别于传统的司机看信号行车模式,而在信号故障降级模式下,又要看地面信号行车,这对于司机的应急反应能力构成较大的挑战。车辆在调试及运行初期,也会出现一些超越司机故障处理指南范围的新故障,一旦司机处理失误就会影响到行车。
(三)容易受到他人误操作、违章等行为造成的风险和伤害
如在出现违章指挥的时候,司机需要权衡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谨慎驾驶。部分土建、设备安装在试运行初期可能还未完工,有可能侵入限界,而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容易受到他人(调试相关人员、登乘人员等)的干扰。施工人员未经审批私自作业,影响车场行车。
(四)安全意识不强、制度执行不严格
安全教育体系不完善,培训教育的效果低,使员工对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认识不到位;作业中,纪律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使标准化作业执行打折扣;业务水平不精,行车经验缺乏,思想麻痹大意,导致臆测行车,这些都是影响安全行车的重要因素。
(五)疲劳行车、带情绪作业
新地铁往往受备班条件的影响,造成司机的睡眠质量不佳。老地铁往往受人员流失严重、人员补充不及时的影响,频繁的加班加点导致司机生理、心理疲劳,工作时精神不能集中,从而影响行车安全。另外,行车岗位的吃饭问题、生产安排不合理、管理上的不公平以及员工家庭问题都可能引起员工带着情绪作业,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存在缺陷
每个地铁公司采用的设备都有一定的区别,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要有针对性,不能照搬别人的规章制度,否则就可能出现安全漏洞。
二、乘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从员工入司的安全教育开始,到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其中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需要管理者们精心准备,并确保安全措施的落实,使安全管理有序、有效。
(一)抓好各岗位的安全教育
首先要界定好一级、二级、三级安全教育的范围,根据范围完善安全教育内容,编制安全教育教材,并将安全教育责任落实到人。其次要确定好安全教育的时间周期,并建立员工安全教育档案,尤其是三级安全教育内容,班组应每季度覆盖一遍全部内容,二级安全教育内容应确保每年覆盖两遍,并建立教育考核制度,确保安全教育质量。再次要采取各种安全教育的形式,提高安全教育效果。例如,组织开展安全案例材料的学习,使员工深入理解标准化作业的意义;通过组织观看安全事故教育宣传片以及事故现场图片,使员工牢记血的教训,树立安全意识;通过张贴安全标语,建立“前车之鉴”“安全法规”等宣传栏广泛开展安全宣传工作,以警示员工,使员工时刻保持谨慎的作业态度。
(二)开展安全隐患分析,加强作业风险源学习
对各个岗位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编制作业风险因素,制定有关防范措施,并将措施落实到作业流程中,确保标准化作业能有效控制作业中的风险。加强作业安全风险源的学习,使员工对自己岗位中存在的风险了然于胸,提高对标准化作业的理解以及执行力。
(三)制定安全检查量化制度,加强作业监督
制定管理人员安全检查量化制度,加大对现场作业的监督,确保管理人员对作业情况的掌控,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客车队长、车场工长、工程车队长工作流程,明确当班期间的安全监管内容,提高安全关键点的检查力度,并积极向上级领导汇报班组生产作业情况,有效杜绝违章、简化作业等苗头的产生。
(四)建立安全生产分析制度
建立安全生产分析管理制度,由安全工程师牵头,定期对标准化作业情况、生产安全事件等展开分析,找出原因,及时讨论、制定专项安全管理手段,发布安全生产形势报告,开展专项安全管理。
(五)建立群防策略,实现安全互控
充分利用班组评比制度、安全教育和惩罚连带责任机制、检举奖励机制,使员工树立安全与自己密切相关、荣辱与共的思想,进而形成员工之间互相监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氛围。在制定作业流程时,应有安全互控措施,不能实现互控的地方,应成为安全检查的重点,确保安全管理无漏洞。
(六)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
将违章违纪行为、司机安全公里数与岗位晋升、晋级、淘汰、评优等直接挂钩,实行安全事故、重大安全事件一票否决制,有效约束员工的作业行为。制定安全绩效工资制度,将每月的安全绩效奖与安全成绩挂钩,有效确保安全生产。
(七)重点作业专项管理
对热滑、开行专列等关键作业制定专项管理措施,组织可靠人员学习、执行,确保专项工作安全、圆满地完成。
(八)加强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理论学习,并加强应急处置的培训、演练,经常性检验乘务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各岗位在发生应急事件、事故时能迅速并妥善地处置。
三、结语
安全行车是乘务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目标,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而安全管理体系是由一整套的安全管理制度组成,逐步建立健全这些制度是完善安全体系的重要途径。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得到严格的贯彻落实是实现行车安全的关键。
(作者单位为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作者简介:刘亚雄,男,本科,经济师,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33-44.
[2]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培训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电动列车驾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