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计算课引发的思考

2016-06-25 03:57岳思珂
湖南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被减数数数小棒

岳思珂



一堂计算课引发的思考

岳思珂

一、案例与困惑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多位数减法的基础,“十几减九”(如下图所示)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笔者通过“复习旧知—情境导入—自主探究算法—交流汇报,理解算理—巩固练习”等环节教学了这一内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1.在询问15-9的计算结果时,很多学生在未进行教学的前提下就说出了正确答案,但是对计算过程却说不太清楚。那么,教师应如何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低段计算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呢?

2.在初次教学时,我借助画小圆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可是在操作过程中,有些行为并没有和学生的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那么,在低段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借助实物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呢?

3.在计算15-9的过程中,学生有4种不同的方法:数数法(拿掉9个后,一个一个地数剩下的)、破十法(用10减9,再用5加1)、连减法(先用15减5,再用10减4)、做减想加法(想:9加几等于15,得出15减9等于6)。是否该对每一种方法都加以引导与教学,保证学生都掌握呢?

带着这些思考,笔者与同年级段的数学教师进行了讨论与研究,并在另一个未教学该内容的平行班学生中进行了笔试和访谈调查。

二、前测调查

(一)前测题目

1.比一比,看谁能全做对。

13-9= 18-9= 15-9= 17-4= 11-9=

16-2= 12-9= 14-9= 17-9= 19-9=

2.看图列算式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

参加测试的同学有37人,全对的有21人,占总人数的56.76%。测试后,我对6位学生进行了访谈,有两位学生没有说话,不知道怎么算,另外4位学生是想加法做减法。

典型错误一:17-9=12。这类错误的有7人,共错了9道题。

典型错误二:13-9=6,11-9=1,15-9=9。这类错误的有3人。

典型错误三(看图列示):(1)知道答案是5,但不知道怎样列算式;(2)不看文字,只看图来列算式。错误的共6人。

从典型错误一来看,这类学生知道个位不够减,但是采用的是倒减的方法,即减数减被减数的个位的错误方法。这类学生不能想到做减想加法,也不会用破十法。

从典型错误三的两种错误情况来看,这类学生不能根据图发现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条件,因此不能正确列式。

再者,从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般学生不会用数数法和连减法计算。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忽略这两种方法,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破十法。

因此,我将这堂新授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学会一种新的普遍的计算方法——破十法;

2.提高计算十几减九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3.在解决问题中进行计算教学,既能完成计算教学的任务,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更运用于生活。

三、教学片段

1.动手操作,体会破十法的方便与快捷

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列出算式(略)。

师:15-9是不是等于6呢?请你将计算的过程用小棒摆一摆。

课堂观察:有学生把1捆小棒拆开,抽出4根,再拿走单独的5根小棒;有学生不把1捆小棒拆开,直接从里面抽出4根,和5根合在一起,拿走9根;有学生是直接从1捆小棒中拿走9根,剩下1根和5根合在一起。

师:我们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

生1:(在实物投影仪上摆)我先拿走5根,再拿4根(直接从1捆小棒中抽出4根),还剩1、2、3、4、5、6,共6根。

师:你们同意吗?还有不一样的拿法吗?

生2:(在实物投影仪上摆)把1捆小棒解开,从10根里拿走9根,剩下的1根和5根合起来,剩下6根。

师:他的方法谁听明白了?9根是从哪里拿的?这种方法可以吗?

生3:是从10根里拿走的9根,这种方法可以。

师:刚才两位同学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更方便?为什么?

生4:后面那种。因为他只要拿1次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之所以用小棒而不用小圆片,是因为1捆小棒代表1个十,学生可以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到“破十”的过程,即当5根小棒不够拿时,从1捆小棒中拆开来拿走9根。在学生用小棒展示方法时,将破十法和数数法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感受破十法的方便与快捷,同时为后续的学习作铺垫。

2.区分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理解“破十”的原因

师:这一题和我们之前学过的15-2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生5:15-2是拿被减数15个位上的数减2,15-9是拿被减数15十位上的数减9。

师:15的十位上的1代表1个一吗?

生6:不是的,代表1个十。

师:也就是说15减9是拿几减9?

生7:用10减9。

师:为什么15减9要拿10减9呢?

生8:因为个位上的5不够减。

【设计意图】将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何要“破十”。

3.比较破十法与做减想加法,避免思维定式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生:……(学生没有回应)

师:减数+差=被减数,想9+()=15,这个方法叫做做减想加法。

生9:我就是用这个方法的(有学生在座位上说)。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更喜欢哪种?

学生有的喜欢破十法,有的喜欢做减想加法。

师:我们再来解决一个问题,16-9,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最后引出做减想加的方法,是为了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式——先学习完破十法后,本来用做减想加法的学生反而不再选择这种方法。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提出“你更喜欢哪种方法”的问题,只要学生说得在理,都给予肯定。并且在两种方法都掌握牢固的同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总结与反思

1.如何借助实物理解算理

实物是帮助学生探究算法,理解算理的好方法。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并不是课堂如何花哨,如何热闹,而是应契合学生的需求。如低年级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教师要用最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2.如何处理算法多样化

从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一般不会用数数法和连减法来计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若没有出现这两类方法,教师不用特意去教。而对于做减想加法,在前测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对加法不熟练时,就会对用做减想加法计算减法产生困难。且破十法是学生今后学习10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破十法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面对学生的不同算法,教师应做的不是片面追求算法的数量,而应在各种不同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梳理,从而达到算法的最优化。

3.如何处理学生已有的经验

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大多上过幼小衔接班,对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对此不能置之不理,而要正确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很多孩子对加减法的经验还处在实物形式层面,如掰手指计算,或者只是简单的记忆印象,并不能从更深层次来理解。“十几减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后续学习100以内退位减法的连接点,若只是掌握做减想加法或是单纯地死记硬背,那这节课的意义就只复习了孩子们已有的经验,而没有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笔者认为,研究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读懂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才能更好地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长沙市望城区长郡月亮岛学校)

猜你喜欢
被减数数数小棒
极速大搜寻·一起来数数
数数歌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不计算也能比大小
爱数数的兔十一
巧移小棒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加减法的错中求解
数数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