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脑入心:几部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

2016-06-25 04:24李佳瑜
湖南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百家姓千字文诗经

李佳瑜



入脑入心:几部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

李佳瑜

蒙学,我国传统幼儿启蒙教育的统称。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中国古代,儿童“开蒙”,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岁左右。现在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四岁恰好是儿童学习汉字的最佳年龄段。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为培养儿童认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具备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并且掌握一些中国基本文化常识及日常生活的常识。

现代社会,儿童的传统教育依然是不可忽视的,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自小接受传统的教育是有利于孩子将来的成长的。

下面,我们将着重介绍几部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

《增广贤文》:昔时贤文,集韵增广

《增广贤文》是明代出现的一部道家儿童启蒙读本。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或《增广贤文》。

书中不乏“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知己知彼,将心比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等脍炙人口的句子。这些谚语、格言等大多都通俗易懂,又押韵,朗朗上口,好读好记。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因此,《增广贤文》能大大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当然,此书还谈做人,谈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谈命运,谈如何处世,谈读书……其教育的意义不在于一方面,而是多重的。

《增广贤文》作为蒙学教材曾在私塾教育中十分流行。我曾与受过私塾教育的祖母交流过,在她记忆深处,《增广贤文》是最值得诵读的著作,对她的为人处世影响也最大。她告诉我,她所在的乡村,和她年龄相当的人,小时候都背诵过《增广贤文》,她也用《增广贤文》来教育后辈。

《三字经》:教之道,贵以专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知名度极高。古代儿童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据我对老家湘北地区几位受过私塾教育的老先生的了解,他们的蒙学教育读的第一部书都是《三字经》。

“《三字经》用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哲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乐观精神。”

作为教育著作,其编排的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这也是儒家的共同思想——“首孝悌,次见闻”,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子、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的是学习的态度和目的。

《三字经》篇幅不长,却字字精炼,两句一韵,简单轻快地讲道理,说故事,十分适合儿童启蒙阅读,引起阅读的兴趣。

文献[33-35]用自行研制的蓄热逆流氧化装置对煤矿乏风瓦斯的氧化反应进行试验,考察了甲烷浓度、流量、换向周期及反应区域温度等参数对氧化反应的影响,并研究了陶瓷床内流动阻力数学模型,进行了流体力学机理分析,讨论了陶瓷床内流动的均匀性问题。基于多孔介质均质模型,建立了蓄热氧化过程的控制方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氧化床的运行参数、陶瓷结构参数对床层流动阻力及出口温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认为随进气表观流速增加,压强损失和出口温度均增加,甲烷浓度对压强损失影响较小,提高比热容,有利于氧化装置稳定运行,并随当量直径增加,压力损失显著降低。

《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

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百家姓》成为中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又称“三百千”。《百家姓》成书于宋朝,乃“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意思就是说,这本书的作者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一个小民。

为什么要学《百家姓》?不光中国,全人类都存在一个家族文化的问题。我们通常说: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留下了什么?《百家姓》是为我们寻找祖先的,为上述问题找到答案。比如,李姓是怎么来的?关于李姓,流传比较广的一种说法是,皋陶在尧舜的时候当理官执掌刑狱之事,其后代世袭这一官职,便以“理”为姓;皋陶后人理征遭商纣王迫害,为避祸,其妻子契和氏携幼子理利贞出逃,采李子充饥才得以存活;为表达对李子树的感恩之情,便改“理”姓为“李”姓。当然,学《百家姓》还有一个目的:识字。大家知道,我们识字首要的是会写自己的姓名。在知识水平不高、知识普及程度不高的古代社会,下层老百姓能写自己的姓名、能写并认识其他人的姓名,这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据史料记载,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用于启蒙的识字课本,秦代出现的有《苍颉篇》《爰历篇》,汉代则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贾鲂的《滂喜篇》、蔡邕的《劝学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国时代有《埤苍》《广苍》《始学篇》等,这些作品中只有《急就章》对后世产生了影响,其余的作品影响不大。《急就章》虽然是《仓颉篇》之后较突出的小学之书,但由于流传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其权威性到南北朝时已大不如前,而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启蒙读物如《庭诰》《诂幼》之类,可读性有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千字文》问世了。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千字文》的创作一开始就是本着教育孩童的目的的。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以课家私。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的区别,明代理学家吕坤曾说过:“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

《论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论语》再现了孔子和颜回、曾点、子路、宰我等弟子的形象,从他们的举止中学会思考人生,学会许多做人的道理。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相传《诗经》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孔子曾对自己的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不学《诗经》,说话都不知道怎么说?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现在不是不读《诗经》,也能说话吗?这个理解就片面了。孔子说的“无以言”是你说的话没有内涵、不是雅言。看看春秋以来的文章,包括《论语》,引用较多的恐怕就是《诗经》了。古人说话写文章必有出处,《诗经》作为最早的文学著作之一,自然要引用来抒情说事。

当然,我们现在鼓励孩童学《诗经》还可以从完善人格的角度来说,《诗经》表现的感情“温柔敦厚”,即孔子所说的“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也就是所谓的“度”与人性的“美”契合得非常好。当然,《诗经》的妙处还有很多,孔子说还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诗经》为“五经”之首,《大学》为“四书”之首。在儒家经典中,《大学》的地位相当高。它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作者在开头就旨在告诉读者:“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让百姓仁爱敦睦、明理向善,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有坚定的志向;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大学》文辞简约,而含义深远,适合孩童诵读。而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来说,《大学》在为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志向以及确立成人成才的方法途径上具有很好的引导价值。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百家姓千字文诗经
《真草千字文》
百家姓之“乐”
百家姓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何诗铭?《千字文》等
千字文
百家姓之方(Fang)姓
百家姓之苗(Miáo)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