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金龙+钱蕾+吴建宁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自2011年建设以来,在建设管理模式、教育体系构建、基础资源建设、专业课程建设等多方面取得了成果。为了实现示范校建设的引领辐射功能,建立健全的改革研究成果推广模式尤为必要。文章阐述了国示范中职学校电子专业课程建设成果的推广价值,探析了关键而有效的推广途径,提出了推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国家示范学校各专业的课程建设成果推广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示范校;课程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
1 引言
2011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通知》(教职成司[2011]202号),面向示范学校提出了提高示范校整体水平、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加强重点专业领域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要求。在教育部电子信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电子信息类专业规范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开发与建设成果与经验的基础上,以校企合作为不断推进的保障,借鉴德国、美国等教育强国的经验,将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与课程开发理念结合,以一个有效的高起点的平台进行电子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实践研究,推进电子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推广使用,力求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享,为广大教师、学生和社会自由学习者提供服务,从而推动电子专业的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
2 核心课程建设成果推广的价值
2.1示范校建设成果的推广,有效引领中职电子专业建设
自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启动以来,第一、二、三批示范校已经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目前全省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建设并没有很好地利用示范校建设的成果进行有效整合和资源共享。各区域的行业发展情况基本相似,具体领域所需求的人才也较为相同,但对于同类专业的建设,全国仍处于不均衡的状态。先一步改革的优势学校有义务将专业建设成果进行整合并推广,使得专业建设基础平台辐射全国,带动职业学校的同类专业建设,真正发挥示范校的作用,带动我国职业学校全面发展。
整合电子专业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能引领这些学校的发展方向,解决非示范中职学校发展动力不足,社会资源欠缺、师资队伍薄弱等问题,将中职改革的最新理念和方法在全国推广,使得各学校根据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建设方向,培养出更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2.2 缓解专业教师教学资源匮乏的顾虑,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由于全国中职学校的实力分布不均匀,同一学校不同专业发展也不均衡,甚至同一专业的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各异。由于资金匮乏、学校硬件资源建设不足、教学资源层次低、教师培训和企业实践少等,部分教师往往在教学中缺乏丰富的资源来源和先进理念。因此,建设和推广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能为各校的教师提供更为丰富和优质的资源,使教师在教学实施和课程改革中有更充分的信息依据 。
同时,由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融入了最有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路,以及大量行业发展、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和资源开发的先进手段,教师在使用这些资源时,能不断学习新的理念,提升自己的课程开发和改革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从实质上推动职业学校的专业发展。
2.3 为广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目前,全国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开设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招收储备了大量的电子专业学生,但根据目前的学习情况发现,真正能在这个专业学得较好的并不多,专业本身的难度较高使他们在课程学习时需要大量权威、完善、有效的学习资源,而且这些资源应该是易查的。利用专业的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能够高效地分享成果,使资源利用最大化,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资源。
同时,电子信息行业从业人员也较多,加上产业本身的快速发展,他们需要及时补充学习,否则会落后于行业发展的速度,最终被淘汰。因此,电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及信息化资源建设能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好的服务。
2.4 推动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改革
电子技术应用属于电子信息类专业,该行业领域覆盖范围广,需要装配、调试、编程、产业营销等各种技术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具有较大的关联性。据调研,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设得最多,且教学内容基本覆盖了电子信息类行业人才的基本知识技能,与领域内其他专业关系紧密。因此,以该专业的改革发展带动领域内其他专业发展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发和应用电子专业核心课程及信息化教学资源,为相关专业教学资源开发提供依据,能够提升相关专业的建设水平和教学改革水平。
3 课程建设成果的推广途径
3.1 出版核心课程教材,推广使用
首先,要将国示范电子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研究的优质成果转化为可操作产品,最直接的就是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和推广使用。目前,电子专业《电气及工程制图》《电工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子CAD》《电机电气控制技术》《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技术》《电子产品检测技术》《电子产品维修技术》《电子基本技能实训》《SMT工艺及设备维护》《电路仿真技术》《电子产品营销》《PCB设计制作》《光伏发电技术》16门核心课程中,有10门课程出版了教材,其他6门也将编写完成。教材均采用案例式编写方法,各校教师可结合教材案例指导学生学习,真正实现学生的“做中学”。
3.2 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成果的有效转化
由江苏省多所中职学校电子专业骨干教师联合开发了专业精品课程资源,包含所开发课程的课程标准、知识链接、多媒体课件、测试习题和网络课程等,供学习者学习;建成含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行业标准、实训项目案例、微课教学录像、技能考核试题、竞赛方案等在内的通用主题素材库;使用、优化、推广数字化资源建设成果,及时反馈并提出优化方案,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高专业技能教学质量。
为了不断优化教学资源,并真正落实教学资源的共享共用,实际是将数字化资源提升到信息化资源的高度,不是某所学校独有,而是可以方便各所学校使用,并能进行有效交流。利用“凤凰创壹”的虚拟教学系统平台,共建共享了专业课程资源,实现专业教学资源与应用平台的结合,平台的可扩展性,使资源具备开放性和共享性,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重组展示,各校师生方便使用。
3.3 组建巡讲团,开展系列讲座和核心课程展示
鉴于国示范中职电子专业核心课程研究成果涉及面比较宽,单纯依靠普通的交流活动进行成果推广往往流于形式。可组建由课程专家、研究人员、骨干教师等组成巡讲团,开设理实结合的系列培训讲座,并进行课程展示。一是对课题的成果进行系统的整理,开发成讲座的资料,通过讲座进行培训推广;二是组织各校教师,利用各种形式学习资源平台的使用;三是挑选课程建设中比较突出的课程及授课教师,进行公开的课程展示,融入课程建设的优质成果;四是将课程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转化为培训教师的教材资料,对其中一些体例标准性内容可由各校要求教师统一执行。
3.4 联合企业力量,加强实践性资源推广
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改革都须要结合行业、企业的需求和标准进行,从而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校企合作的资源就不断渗透其中,如项目案例来源、职业化评价标准、企业教师资源、实训实验资源等。这些实践性资源在成果推广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企业在成果推广中的参与度提高实践价值:(1)组织省内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去电子专业合作企业参观学习,接受新的理念,学习新的技术和工艺,了解新的材料和产品;(2)引进企业专家指导其他学校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性教学;(3)在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大赛中,渗透行业企业标准,并邀请企业专家联合评判;(4)全省内选拔优秀实习生、毕业生去优秀企业工作,或在学校举办“冠名班”,订单式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4 结语
电子专业是多数职业学校开设较早、发展较成熟的专业,有着深厚的建设基础,电子专业课程建设成果的有效推广,不仅是国示范建设的要求,也是电子专业长足发展的要求,而推广的过程须要避免走入误区。推广过程须要制定推广计划,否则最后很有可能“有头无尾”。既要形成更完善更优质的可操作性成果,也要在推广过程中根据各校具体需要进行成果的筛选,不能为了所谓的“推广效益”而急功近利,造成“灌输式”推广,只求名声和效应,忽略一线教师对相关成果的接受程度,影响成果的真正“内化”。
参考文献:
[1]教职成司函[2011]202号.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通知.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www.tvet.org.cn.
[2]教职成司函[2010]9号.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 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www.tvet.org.cn.
[3] 张斌.中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4]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区域性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理论框架与个案研究[J].电话教育研究.2010,(03).
[5]易海华.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误区及对策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