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与开颅术式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2016-06-24 00:43:53岑伟培李仕卓罗维平郑仲贤詹传伟赵永耀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开颅手术微创手术安全性

岑伟培,李仕卓,罗维平,郑仲贤,詹传伟,赵永耀

(恩平市人民医院外三科,广东 恩平 529400)



微创与开颅术式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岑伟培,李仕卓,罗维平,郑仲贤,詹传伟,赵永耀

(恩平市人民医院外三科,广东 恩平 529400)

摘要:目的比较微创与开颅术式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24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存活率及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存活率显著升高(96.77%比87.10%,P<0.05),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2组术后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较开颅手术具有更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 微创手术; 开颅手术; 疗效; 安全性

自发性脑出血是指没有明显外伤的情况下患者脑内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多为高血压的并发症[1]。此外,血管病、凝血障碍及使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聚集剂也是引发脑内出血的常见原因[2]。自发性脑出血的出血量不定,且毫无预兆,若不及时抢救可能有生命危险,其致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高[3]。自发性脑出血以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开颅手术,但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自发性脑出血的治疗。为了探寻自发性脑出血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对微创与开颅术式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恩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观察组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55~87岁,平均(77.0±2.3)岁;对照组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56~89岁,平均(78.0±2.2)岁。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行全身麻醉,利用常规骨瓣开颅,直视下清除颅内血肿块,依患者手术肿块的去除量来决定是否取出颅骨瓣,对血肿破入脑室的患者,再进行脑室外引流。

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前通过颅脑CT检查结果选取穿刺点(通常选择血肿最大层面,注意避开大血管及主要功能区),确定穿刺点后,进行术前消毒处理和局部麻醉,根据血肿形态选择穿刺点与穿刺方向,做到损伤最小,路径最短,彻底清除血肿。穿刺成功后,固定引流管于头皮上,引流管尾端带有三通阀,用5 mL注射器接引流管尾端,轻轻回抽,分次缓慢抽吸血肿,一般为血肿总量的1/3,达到部分缓解颅内压力的目的暂时封闭引流管,接颅脑外引流器。术后复查颅脑CT,在引流管中注入尿激酶 30 000 U·d-1保留 2 h,开放引流,2 次·d-1,反复几天复查 CT ,在残余量小于术前的20%时拔针[3]。

1.3观察指标

术后3 d检查患者脑部的血肿剩余量,计算血肿清除率[4];术前及术后7~28 d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越小说明患者恢复程度越好[5];比较2组术后存活率。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2组术后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见表1。

3讨论

自发性脑出血是指在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出现脑部出血症状,因其是自发产生,且出血量可多可少,危害极大,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该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诱因很多,但是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此类疾病起病急且凶,致死致残率非常高。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该病的诊断已非常准确,早期治疗很重要。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进行开颅手术,将血肿块直接取出,但是开颅手术手术时间长,创伤大,且术后并发症多,致残率也高[6]。近年来,微创手术的引入,使得自发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有了其他的选择。本研究将这两种方法对自发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进行对比,旨在寻找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脑部血肿块的清除率相差不大,但观察组有60例患者存活,其存活率为96.77%,而对照组存活54例,其存活率为87.10%,观察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治疗方案更利于患者存活。此外,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提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分析原因,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利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以微侵袭神经外科方法清除血肿,具有定位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正好弥补传统的开颅手术的缺点[7]。除此之外,进行微创手术还有一个优点,假如微创手术效果不尽人意,仍可改为开颅手术,且并不影响开颅手术的效果。崔绍杰等[8]的研究表明,微创手术后的患者的死亡率和再出血率均低于开颅手术,这也为本文的研究结果做出了佐证。

参考文献:

[1]杨彬,于思淼.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皮质醇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6):596-599.

[2]代强.他汀类药物对自发性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6):999-1000.

[3]庄志军,林瑞生,郭章,等.持续颅内压监测在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4):508-510.

[4]蓝玉,钟有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高压氧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疗效Meta分析[J].山东医药,2014,54(2):48-50.

[5]成之奇,阮文华.微创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117-118.

[6]陈彦飞,李常伟,周斌,等.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758-3759.

[7]徐光燕,吴修华,杜杰,等.微创穿刺术治疗脑出血的价值[J].重庆医学,2013,42(24):2907-2909.

[8]崔绍杰,刘文鹏.自发性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J].河北医药,2013,35(7):1037-1038.

(责任编辑:况荣华)

收稿日期:2014-12-26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194(2016)01-0020-02

DOI:10.13764/j.cnki.lcsy.2016.01.007

猜你喜欢
开颅手术微创手术安全性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微创手术引流治疗急性上尿路梗阻并重症感染的临床研究
舒适护理对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患儿心率、血压及疼痛症状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在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健康宣教中的应用
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评估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57:29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