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会计电算化已成为新时期会计账务处理工作的主要工具。尽管我国会计电算化在当前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中小企业因财务工作本身存在的特点,在实力和管理上与大公司相比相对弱,从而导致应用问题的出现。文章就当前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措施,这将对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有影响,也对我国整个会计行业的电算化有所启发。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财务工作
当今世界各国都努力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因其拥有高效、安全、方便的特点受时代所青睐,尤其是在企业的发展壮大和更新改造中,扮演着革命者的身份,从实质和形式上调整着会计账务处理的应用、会计管理的方式,更是深刻影响着会计的整个监督体系。在电算化的应用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我国大型企业为代表的成熟应用,这类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从过去的手工记账核算向会计电算化的转变;另一类则是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非成熟应用,由于中小企业在资金实力和规模上相对于大企业较弱小,导致企业在会计的各方面都要落后,如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观念落后、实际操作中没有健全的制度体系让操作人员可依、企业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就职人员的培训等一系列困难。然而在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8%以上,掌握中国经济的命脉还得靠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未来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面对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环节——会计电算化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唯独只有认真地分析、思考、提议、解决,才能促进其新的发展与繁荣,开启电算化的新时代。
一、会计电算化基本介绍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依靠电子计算机为主体,在会计工作中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服务功能去帮助财会人员解决会计账务处理与会计管理的相关工作内容,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具体而言,就是利用财务软件,替代手工记账和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它的应用和手工记账的程序思路是一致的,而它的处理是更智能和快捷地完成整个会计工作过程,充分展现了自动化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即落后的生产方式向先进方式的转变。纵观会计发展历史可发现,会计电算化是史无前例的突破。它的产生、应用与发展不仅在当下改变了社会手工记账的局面,更新了企业管理理念,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而且还为会计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相比传统的手工记账有如下特点:第一,及时性与准确性。会计信息录入后,系统会及时生成凭证和后期的报表,而且各个程序都是按照会计准则进行,避免了会计人员因粗心等一系列原因造成会计上的错误;第二,集中化与自动化。整合了各方面的会计信息,自动地按着初始设定的程序进行,节省了人力的花费,体现了其自动化的特点;第三,规模化与标准化。可以处理大量繁杂的会计信息,而且都是符合现行会计准则标准。
(三)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就其特点和性质可得出:第一,提升了会计信息处理的实效性和精确性,从而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能力,减轻了财会相关人员在日常账务处理和管理中的工作量;第二,优化了中小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结构,使各方资源能得到有效利用,之前的财务会计事后管理工作也开始向事先预测和事中控制转变;第三,推动了中小企业会计内容、形式、管理的创新及其企业各层人员观念的更新,从而整体上促进会计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层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应用的认识存在落后和不足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中相关人员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充分,仍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落后。突出表现为中小企业的领导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充分,思维观念上还未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和重要性,因为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大多是过去一些成功的且具有丰富的企业经营经历的人士担任,由于受过去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时代影响,导致思想循化。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短时间内还无法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导致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并不看好,反而认为没有会计人员手工记账实在和可靠。
因此,有些企业管理者仅仅把会计电算化认为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现在只能看其进一步发展情况,并不能依靠和加以利用。
(二)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转变和衔接的阻力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管理、人员规模等方面实力弱小,突然从手工记账向电算化转变,将带来企业内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企业各项资源的整合,人员的调动,设施设备的购买,硬件和软件的应用,会计人员电算化培训,管理者、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形式转变等。这将会触及到财会人员改变他们之前习惯和适应的工作环境,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规律。
会计人员在心理上可能会因难以胜任或调动工作岗位而感到惶恐,对新工作培训上和学习上困难而不满;管理者害怕自己在会计管理的权威上受损或会计信息秘密暴露,而一直不敢进行改革;企业由于资金缺乏、融资困难、规模和竞争力弱等问题,而没有实力进行内部设备更新和资源整合(主要为人力资源的整合、岗位变动、调减人员的福利、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等)开展。因此,中小企业要实行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转变发展,要克服各方面的衔接阻力。
(三)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偏低
由于电算化是科技和信息飞速发展的结果,很多人并不具备会计电算化操作的能力,无法满足信息时代要求。现今在中小企业电算化中,操作人员大多是过去手工记账人员担任,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就上岗操作,在很多流程中都存在着模糊状态,许多难懂的程序都是瞎混过去,根本就不知道采用的原理和目的,自然在后期操作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无法解释问题,有时候甚至系统崩溃,企业的整个期间的会计信息很可能丢失。可见这类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是不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
因此,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在外部政策、财务软件系统稳定的前提下,会计电算化最终带来的成效如何就要看会计人员的素养高低了。只有企业把自身的软实力水平提高,才能适应当前硬实力的需求;只有充分匹配软硬实力,才能发挥资源所带来的最大受益效应。
(四)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不完善
就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形式和历史来看,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起步时间相对于国外较晚,发展时间还不长,形式单一,片面地只用到了记账模块、报表模块、工资模块,无论是在形式和质量上都有所滞后,因此,中小企业并没有发挥出会计电算化的最大优势,只局限在某些板块,原因是没有建立一项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和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正因为没有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导致电算化在实施中受阻,逐渐淡化,最后甚至退出会计人员的学习和应用。
例如,一些中小企业的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员为同一人担任(同一人担任将不符合会计内部控制的管理原则),由此可看出岗位设置不完善,人员管理方面存在着岗位职责不明确的现象;在电算化软件应用管理方面没有严格的操作流程,在人员聘用制度上没有详细的规定,这将致使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取得合格证就可上岗操作,上岗后各方面的条件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和权限限制,监督体系不健全,可能出现个人擅自调用和复制会计信息的现象。
制度的不完善不仅体现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上,会计行业和政府层面的制度完善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财政部、会计行业、会计协会及相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电算化的制度和法规还远远不够,意味着中小企业可以遵照的制度甚是缺乏,经过颁布制度的演变(1994年财政部发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自1994年7月1日起施行;1989年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予以废止;2013年12月6日,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废止1994年6月30日财政部发布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最终,只有相对较完善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得以保留并应用。由此可见,我国在电算化上的制度并不全面,没有对现行的企业在各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和约束,这直接导致企业在开展电算化时秩序操作混乱,无法得以发展和深化。
三、解决中小企业电算化应用问题的对策
在未来的会计行业中,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是今后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当下中小企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唯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才能扫清会计电算化前进发展的障碍,使得会计电算化领域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一)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和理解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智慧和实践经历创造出的成果,充分展现了社会由落后向先进的进化过程,符合新时期社会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因此,中小企业管理者和财会人员应该重新认识电算化,看到其优势和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充分对其加以利用,将其作为企业管理中的必备工具。同时,通过电算化的应用去挖掘企业的未开发领域,带动企业向标准化、现代化发展。
具体来讲,物资上的更新改造和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中小企业实现成熟应用电算化途中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对比二者分析,思想观念的同步更为重要。企业领导阶层要有强有力的支持,领导者的支持和关心是顺利开展实现电算化的最重要因素,他的决定是开展电算化的第一步。
(二)兼顾好各方利益减少转变的阻力
从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转变的过程中,将面对许多的利益调整和资源整合。所以,要想顺利地完成转变和完善电算化,就要解决这二者转变之间的一系列阻力,进而更好地衔接,使其平稳地过渡到电算化。
具体措施主要从企业、管理者、财会人员三方面进行着力调整:第一,由于会计电算化需要购买设施设备、硬件软件、人力等,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实力弱、融资难,所以这就需要中小企业长远地规划制定好本企业的发展战略,采用合理的银行信贷政策,寻找最佳融资途径,规划好企业内部资金的应用;第二,管理者要统筹各项资源,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和执行力度。合理地制定人员岗位的调配制度,对上岗的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合格后上岗,对于辞退的人员做好相关的福利、再就业培训政策;第三,会计相关人员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和思想准备,采用正确的方式对待社会的变革,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知识理论水平,进而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财会人员的素质提升
调查数据显示,74.3%的中小企业在岗前培训工作上并不重视,他们认为会计软件操作对于多年任职的财会人员来说并不难,即使出现有不明白的地方,在短时间内也能摸索出来。他们真正关心的是财务软件硬件和软件的价格、安装成本、后期带来的效益和维护费用等。面对这样的倾向,企业应重新判定,着力“两手齐抓”,在拥有了硬实力的同时,还必须依靠软实力去支撑。
中小企业的培训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离岗培训、在岗培训和进修培训。培训的目的主要是:一方面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和电算化优势,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重新整顿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另一方面消除了会计人员在电算化上产生不能胜任工作的阴影,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奉献于企业。
(四)完善中小企业电算化的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完善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主要表现在政府层面和企业内部层面上。政府层面上,财政部、会计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领军人物应该提议和制定一套完整的会计电算化制度,制度要深入电算化管理和秩序调整中,这套完整的系统要为中小企业电算化实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从而为中小企业电算化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内部层面上,应该按照国家现行的准则和规定,制定本企业电算化的具体管理制度,有正确的操作程序、严格的监督体系,不进行违规操作和“擦边球”操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减少转变的阻力,加强财会人员的素质提升,完善管理制度,是实现会计电算化道路上务必最先解决的主要问题。当然,在其他方面也会对电算化的实施有所影响,如软件的运行是否稳定、业务模块的内容是否与本企业相关、操作难易程度的大小等。只有在电算化各方面的完善才能真正发挥电算化在新时期的管理效益,呈现出其优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王淑.关于会计电算化相关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
[3]高建立,郜秀菊,孙志波.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展缓慢的原因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2006,(9).
作者简介:杨云兰(1994-),女,四川蓬安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