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明(青海省乌兰县人民医院,青海 乌兰8171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样变的疗效
王永明
(青海省乌兰县人民医院,青海乌兰817100)
摘要: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样变的疗效。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乌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样变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中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转开腹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减少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较快,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炎;胆囊息肉样变
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样变是临床极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较高,若不及时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于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样变常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但由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创伤大,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多,因此,逐渐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取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已成为医学界胆囊切除首选的术式[1]。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四孔法的基础上改良的三孔法也逐渐被广大人们认可,其手术更为美观,进一步减轻患者痛苦。本研究将在我院收治的90例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样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1.1临床资料
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90例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样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样变的临床诊断标准;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伴有严重胆囊积脓、穿孔;合并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者。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实验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在24~69岁,平均年龄(43.6±5.3)岁;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在26~72岁,平均年龄(43.8±5.6)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在脐下或脐下作1.2cm的切口,剑突下1.0cm,在右肋缘下锁骨中线处作0.5cm切口,腋前线处0.5cm。腹腔内CO2压力设置为12mmMg,分别放入Trocar,将视镜置入腹腔进行探查,确定胆囊位置后,将胆囊剥离,即可完成手术,并清洁创面,进行止血。
1.2.2实验组
采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常规消毒,进行全身麻醉,在脐下或脐下缘作环脐10mm切口,腹腔内CO2压力设置为13mmMg,分别放入Trocar,将视镜置入腹腔进行探查,分别在剑突下、前线肋缘下置入10mm及5mm Trocar,将胆囊与腹壁粘连分离,确定胆囊位置后,将胆囊剥离.若出现胆囊三角解剖不清,则应逆行剥离胆囊。对于胆囊管较粗者,应用阶梯上钛夹法将胆囊管夹闭,手术完成后清洁创面,进行止血。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情况、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并用检验,当P<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1两组术中情况比较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中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转开腹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
2.2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实验组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2.3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未出现出血、胆汁漏、腹腔感染、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均无1例死亡。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广泛应用于胆囊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已被医学界认为是治疗胆囊疾病的金标准[2]。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样变发病率较高,若不及时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胆囊息肉样变在病理上有良、恶性息肉之分,其中腺癌的恶变率高达30%[3],因此,对于其早发现,早治疗是极为重要的。由于胆囊息肉样变迟早会有恶变的可能,有部分学者认为只要诊断出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样变,都应行手术治疗,但这种观点忽视了手术适应证[4],因此,确定胆囊息肉手术指证是极为重要的。采取手术治疗应符合以下手术标准:①病变有增大的趋势;②单发病变,直径在10mm以上,且蒂粗大者;③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④胆囊息肉样病变,症状比较明显且易反复发作。
符合手术指征的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样变患者应及使进行手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四孔法的基础上改良的三孔法也普遍被临床所使用,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及中转开腹率[5],可减少右腋前线于右肋缘下交点的操作孔,有利于手术达到美观性,并且无需扩大切口即可将胆囊取出,可进一步降低患者术后疼痛[6]。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样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胆囊三角的解剖是三孔法腹腔镜切除术的关键,胆囊三角解剖困难是中转开腹及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7],因此,在手术中,必须确认管道于胆囊的关系,确定胆囊管位置,并保持一定张力,从而顺利将胆囊切除。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中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研究结果与欧阳彦成[8]结果一致。表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更为显著,更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胆汁漏、腹腔感染、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恢复较快,可作为临床最佳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缩短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样变的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恢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岑雪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08):152-153.
[2]陈小明.经脐单切口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05):869-871.
[3]翁延宏,叶小利,朱永龙,等.经脐单孔腹腔镜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09): 1154-1156,1161.
[4]张成武,赵大建,邹寿椿,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探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6,12(12):821-824.
[5]周少波,崔培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8,14(8):870-872.
[6]陆振军,耿骁,王善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体会.中华医学杂志,2007,7(8):693.
[7]李昌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98例临床分析.河北医学,2007,9(9):1138-1139.
[8]欧阳彦成,侯锡斌,文帮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2,18(6):789-792.
中图分类号:R5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