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林,饶亚会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工资歧视、代际差异与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基于安徽省的案例调查
周庆林,饶亚会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农民工市民化是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妥善解决的重要任务,也是城镇化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测度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是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文章对安徽省农民工工资歧视系数及市民化进程进行具体测算,并分析两代农民工之间的代际差异,最后提出了完善用工市场、积极引导农民工进城、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完善户籍及子女教育等制度、积极引导土地流转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工资歧视;代际差异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安徽省农民工总量达1850.2万人,同比增长3.8%。其中,外出农民工为1320.3万人,同比增长2.5%;本地农民工为529.9万人,同比增长7%。规模逐渐扩大的农民工群体能否得到妥善安置,能否稳定地在城镇工作和生活,并最终实现其身份和地位的本质变化(即市民化),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1]。当今,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然而依然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外部制度与环境及农民工群体自身原因共同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出现,寻求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安徽作为劳务输出大省,进城农民工数量众多,大多数农民工选择外出务工以提高自身和家庭收入水平。在务工过程中,一部分农民工选择留城成为市民,并且这一群体内部已产生分化,并不完全是高度同质的群体[2]。测度安徽省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可以定量地分析两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程度及差异,并且有利于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从而可以为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一、文献回顾
国外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展有关乡—城人口流动和劳动力迁移的研究,深入分析了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也揭示了不同产业部门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这对中国开展劳动力转移尤其是农民工市民化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农民工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下的特殊群体,而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出路[3](黄锟,2011)。国内关于农民工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市民化影响因素尤其是阻碍因素方面,也有不少学者从两代农民工代际差异出发,探讨两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的差异性。目前,测度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相关研究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马用浩(2006)初步提出了农民工市民化测度应涵盖的几个方面,包括思想观念、社会权利、人口素质等,但该研究没有对指标体系构建和农民工市民化程度进行深化[4]。刘传江(2008)将农民工群体进行代际划分,构建指标体系定量分析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并用“意愿”和“能力”的几何平均数来表示市民化进程。该测度方法较容易操作,并且有助于了解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政策因素。王桂新(2008)对政治参与、经济生活、居住条件、社会关系和心理认同五个维度的市民化程度进行加权,以计算综合市民化率[5],该方法中各个指标权重相等的设定有待商榷。为避免各个指标权重均等的局限,刘传江(2009)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采取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进而测定综合市民化率[6]。周密(2012)通过建立需求可识别的Biprobit模型测定市民化程度并将其进一步分解,得出人力资本和职业阶层分布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不同的测度方法具有不同的使用环境要求,为了综合考虑不同测度方法的优缺点,本文从问卷调查及相关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两个角度出发,对安徽省农民工市民化程度进行初步测定并进行对比,探求影响安徽省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以期对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概念界定及样本情况
关于农民工概念的界定,王春光(2001)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指年龄在25岁以下,于20世纪90年代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流动人口。韩俊(2009)将其界定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具有农村户口并曾经在外打工半年以上的农村流动人口,该定义强化了“务工时限”及“流动人口”特性,更符合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关于老一代农民工的定义,学界的界定较为统一,即除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外具备农民工特征的其他务工群体。本文在相关研究基础之上,将新生代农民工出生时间界定在1980年以后,老一代农民工定义接受学界的界定。
本课题组于2014年7~8月在安徽省范围内根据职业和行业进行配额调研①,调查方式主要采取问答式填写,共发放问卷532份,其中有效问卷522份。其中,男性380人,女性142人;15岁~25岁有87人,26~35岁有131人,36~45岁有126人,46~55岁有142人,56~65岁有31人,65岁以上有5人。
为了更准确地针对两代农民工实际情况探讨他们之间存在的代际差异,有必要对样本进行独立性检验。为便于统计,本文选择年龄、受教育程度、承包地处置意愿、市民化(户口)意愿、居住意愿、进城意愿、社会参与等反映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方面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安徽省老一代与新生代农民工
注:受教育程度用受教育年限表示,计算公式为:Y=文盲*1+小学*5.5+初中*8.5+高中*11.5+中专*12.5+大学*15.5.数据来源于本研究小组2014年社会调查问卷.
从表1可以看出,安徽省老一代与新生代农民工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承包地处置意愿、居住意愿、进城意愿、社会参与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可以根据相应数据分别对老一代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市民化能力、收入现状等指标进行测算。
三、指标选取与进程测度
农民工市民化是农民工群体因素与外部制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群体因素涵盖面较广,但可概括为市民化意愿与市民化能力两大方面。一方面,农民工群体只有在具有市民化意愿的情况下才会有动力选择进城并最终成为市民;另一方面,农民工只有在具备市民化的经济条件后才会通过自身努力成为市民。另外,外部制度因素种类较多,许多政策效果难以定量反映,参照蔡昉用歧视系数对外部制度因素进行衡量[7]和张鹏对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8]的研究方法,本文基于改进的CES生产函数对安徽省劳动力市场歧视性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将外部制度因素效果、市民化意愿与市民化能力结合起来综合研究安徽省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模型假设为:(1)生产函数替代弹性不变;(2)资本投入与劳动力总量是固定不变的。
CES生产函数一般形式为:
(1)
式中x1与x2为要素投入。
对上式等价改进为:Yi-β=α1L1i-β+α2L2i-β+α3Ki-β
(2)
式中:Yi表示安徽省第i年国内生产总值;Ki表示安徽省第i年资本量;L1i表示安徽省第i年城镇职工人数;L2i表示安徽省第i年农民工总数;其余为参数。其中,关于β的取值,伯格曼认为弹性估计值在0.5~3是合理的。为计算方便,本文选择中间值β=2。关于资本量Ki,由于已有统计资料中难以查找到各年度资本存量,本文选用账面盘存法核算资本存量,可推导出公式:
Kt=It+(1-δ)Kt-1
(3)
其中:δ为资本折旧率。由于It可以认定为固定资产投资,因此只需要得知δ的值便可计算资本存量。张军教授在相关研究成果中已推导δ大约为6%[9],因此剔除价格因素之后可以计算出各期资本存量。
对(2)式求导,可得城镇职工工资为:
(4)
同理,农民工工资为:
(5)
当经济活动达到最“理想”效果时,城镇职工与农民工工资相同,即劳动力市场不存在歧视,此时:
Yi*-β=α1L1i*-β+α2L2i*-β+α3Ki*-β
(6)
资源调整前后劳动力总数不变,可以计算资源调整后的农民工工资W2i*及农民工数量L2i*。
理想状态下农民工工资与实际情况下农民工工资之间的差额为歧视性作用导致的,两者相结合即可求出歧视性系数:
(10)
对《安徽省统计年鉴》(2000~2014)相关数据回归可以得出参数α1、α2、α3的值,然后可以得出L2i的值,代入(8)式可以算出歧视性系数值如下表,经检验,所得参数通过相应检验。
表2 安徽省劳动力市场农民工歧视系数
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年鉴》(2000~2014).
从表2可以看出:一是安徽省劳动力市场农民工歧视系数呈上升趋势,安徽省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的歧视现象较严重并有加剧之势。歧视系数在2012年达到最大值,在2013年出现小幅下降,这与经济结构调整及用工市场出现的“民工荒”有关。“民工荒”的出现使得用人单位出现招工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对农民工的歧视。另外,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进一步深化用工市场改革,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对农民工的歧视程度,因此出现了安徽省劳动力市场农民工歧视系数在2012年达到最高峰后出现下降的现象。二是安徽省劳务市场对农民工的歧视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福利水平。2009~2013年平均农民工歧视系数为1.57,即如果用工市场不存在对农民工的歧视现象,农民工工资将平均上升57%,说明歧视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工群体的福利状况。
在计算出歧视系数之后,可以通过考察歧视系数、安徽省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与市民化能力来综合探讨市民化进程。关于市民化能力,通过月均收入与月均支出来衡量,计算公式如下②:
(11)
式中:N表示农民工市民化能力;Bi和Ci分别表示群体月均收入和月均支出(i=1表示市民,i=2表示农民工)。
市民化进程通过歧视程度、市民化意愿与市民化能力的平均数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12)
式中:A表示安徽省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即愿意留城经过户口转换成为市民的人数占所有农民工人数的比例,S介于0与1之间。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可以测得安徽省农民工市民化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安徽省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测度结果
数据来源:①本研究小组2014年社会调查问卷整理;②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2014)》相关数据整理.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安徽省农民工市民化呈现出较明显的代际差异,老一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要比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低10.5个百分点,两代农民工均未达到“中市民化阶段”,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提升农民工福利水平的任务依然艰巨。在市民化意愿方面,从问卷调查中可发现两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存在较大差异,城市压力大及他们想继续利用农村的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是大多数农民工不愿意转变身份成为市民的主要原因。国家政策向农村倾斜,使得农村户口更容易获得相应的政策福利。另外,老一代农民工的“亲地情怀”较新生代农民工更强烈,且更适应农村生活;而新生代农民工比老一代农民工更容易适应城市生活,这也就综合导致两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存在较大差异。在市民化能力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比老一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高7个百分点左右,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更容易转变为市民。综合来看,市民化意愿是影响两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两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差异对其市民化进程差异的影响占68.42%③,市民化能力差异对市民化进程差异的影响占31.58%,说明市民化意愿在农民工进城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推动市民化进程的加快就必须科学稳妥地提高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只有让农民工群体在心理上想进城并转变为市民,才可能更好地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当前,安徽省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水平较低,这与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的省情有关。在农村农民工能得到一定政策、土地方面的福利,而在城市农民工压力较大,这些因素导致农民工群体在城市“幸福指数”偏低,因此,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相关政策,科学提高农民工群体进城意愿,才会进一步加快安徽省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从而促进安徽省城镇化又好又快的发展。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农民工市民化在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城镇化战略的重中之重。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安徽省老一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在教育背景、户口转变、社会参与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二是安徽省农民工消费支出较低,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群体收入并未达到预期水平,只有通过减少支出来增加积蓄从而提高生活水平。三是安徽省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歧视现象客观存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工福利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健康发展。从计算结果还可以看出,对农民工的歧视现象有愈发严重趋势,必须采取合理措施来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用工制度。四是尽管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明显高于老一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但两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均未达到“中市民化”阶段,市民化意愿及市民化能力均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市民化能力指标远高于市民化意愿指标,市民化意愿高的新生代农民工其市民化进程也相应较高。
基于以上结论,为科学引导农民工市民化,妥善解决好安徽省农民工进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进一步强化劳动力用工市场的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对农民工的歧视不利于农民工安居乐业,一方面会影响其劳动积极性,降低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会严重影响农民工群体的福利水平和生活水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用工市场,最大限度降低对农民工的歧视,更好地引导农民工进城务工居住,从而促进其市民化程度提高。二是应该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群体的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技能。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可以使农民工具备更优良的工作技能,一方面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自身的劳动报酬,另一方面会提高其人力资本密度,同样会使劳动报酬增加,进而会提高其市民化能力,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民工进城务工落户,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率。三是对农民工进城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农民工群体对城镇化战略有更科学的认识,通过宣传教育妥善地提高农民工进城意愿,从而更好地提高市民化程度。四是进一步完善户籍制度、住房制度、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和福利水平[10],降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门槛。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的补贴力度,一方面提高农民工进城意愿,另一方面降低农民工在城务工生活成本,以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率。五是政府可通过开放免费公园,提供健身、娱乐等基础设施,在加快城市文明普及的同时更好地丰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从而增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六是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通过土地使用权转让,鼓励通过转租、入股、合作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来加快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农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从而释放更多的劳动力,进而更好地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注释:
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人为本的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13&ZD025)调研数据.
②农民工市民化过程即农民工群体与市民群体不断接近融合的过程,不妨将两群体抽象为两个点,群体收入看作横坐标,群体支出看作纵坐标。可以根据两点之间距离公式除以农民工群体的收入来表示农民工群体市民化能力.
③由于在市民化进程计算公式中,市民化意愿与市民化能力两个指标是对称的且是一次方的,为便于分析,粗略估算两代农民工意愿差异对市民化进程的影响,即*100%=68.42%,市民化能力差异对市民化进程差异的影响程度同理可得.
参考文献:
[1]周密,张广胜,黄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测度[J].农业技术经济,2012,(1):90-98.
[2]刘传江,程建林.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分析与进程测度[J].人口研究,2008,(5):48-57.
[3]黄锟.中国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马用浩,张登文,马昌伟.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问题初探[J].求实,2006,(4):55-57.[5]王桂新,沈建法,刘建波.中国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以上海为例[J].人口与发展,2008,(1):3-23.
[6]刘传江,程建林,董延芳.中国第二代农民工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7]蔡昉,都阳,王美艳.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8]张鹏,周莹.基于CES生产函数的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23):84-87.
[9]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35-44.
[10]蒋长流,韩春虹.利益非一致性与农民工社会保障市民化的政策支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5,(1):95-99.
责任编校:裴媛慧,孙咏梅
Wage Discrimination, 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and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ZHOU Qing-lin,RAO Ya-hui
(Economics School,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233030, China)
Abstract:Urba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s the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ization strategy.Reasonable measur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s the important link in the study of urbanization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The discrimination coefficient and Anhui off-farm workers' citizenization coure to calculate,and analyze the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enerations of migrant workers,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such as improving the labor market, actively guide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into the city, intensify training of migrant workers, improve the system of census register, children education, actively guide the land circulation, etc.
Key words:the first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new-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urbanization degree;wage discrimination;generation differences
收稿日期:2015-12-02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CXJJ2014050)
作者简介:周庆林,男,安徽太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734(2016)01-01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