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
—西江经济带城镇化协调度分析

2016-06-22 07:36蒋团标赵础昊
关键词:协调度珠江主成分分析

蒋团标,赵础昊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珠江
—西江经济带城镇化协调度分析

蒋团标,赵础昊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摘要]从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值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城市的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利用协调度模型和协调类型评价标准,探寻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城镇化协调度类型及其特质。研究发现:区域总体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非均衡性显著,不仅广东、广西两省区之间城镇化协调度差距较大,各省份内部城市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为缩小各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应在保持协调度较高的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条件下,增强落后城市城镇化协调发展能力,这是目前解决珠江—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失衡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珠江—西江经济带;城镇化;主成分分析;协调度

城镇化是中国实现社会经济转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推进的关键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2.57%,已经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然而,中国现阶段城镇化水平依然属于传统的城镇化,即只重数量而轻质量。城镇化进程过快也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城镇化滞后和土地利用的无序扩张甚至失控,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发展失调。我国政府提出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重点在于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这就要求实现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对城镇化协调度关系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学者韦钰等(2014)利用均方差决策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对二者的关系作出了评价;范进等(2012)建立了协调性指数模型,对城镇化协调度作了定量测定;李光勤(2014)通过模型量化讨论了引起二者失调的因素;杨丽霞等(2013)采用重心转移模型、熊小齐(2014)利用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二者协调发展的时间演变特征及趋势。上述研究虽取得一系列学术成果,但仍有不足:(1)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全国、一个省内或单个城市内,对跨省际的区域经济带或大规模城市群研究较少,对区域城市的空间差异也很少涉及;(2)构建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度评价标准不够完整,缺乏对城镇化协调度类型划分和城镇化发展类型的总体评价,对区域城市的空间差异也较少涉及。因此,本文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出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指数和协调度评价模型,根据城镇化协调度划分城市协调发展类型,并以此对城市城镇化类型做出评价,分析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城镇化协调度的空间差异,为该地区制定差别化的城镇化路径和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珠江—西江流域上接云贵、纵贯两广、下通港澳,是连接西南和华南的“黄金水道”。国家发改委2014年8月1日发布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该规划的出台对于促进广东、广西经济一体化,探索我国跨省区流域经济合作发展新模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规划》范围内的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包括广东省的广州、佛山、肇庆、云浮4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7市,区域面积16.5万平方公里,2013年末常住人口5 228万人。经济带将统筹考虑珠江—西江上下游关系,推进西江上游沿江地区在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形成流域协调联动发展新格局。重点强化广州和南宁作为经济带的双核作用,依托现有综合优势,发挥连接港澳、面向东盟、服务周边的作用,成为引领经济带开放发展和辐射带动西南中南腹地的战略高地。以珠江—西江主干流区域为轴带,包括广州、佛山、肇庆、云浮、梧州、贵港、南宁7市,加快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流域环境保护,形成特色鲜明、分工有序、互动发展的多层次增长中心。以区域内中心城市为核心,按照流域特点和区域联系,重点建设广州—佛山、肇庆—云浮—梧州—贵港、柳州—来宾、南宁—崇左—百色等四组团,引导产业和人口集聚,形成各有特色、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区域发展板块。同时,在建设过程中,珠江—西江经济带充分借鉴和参考了辽宁经济带和珠三角的产业布局及物流规划,综合规划,整体布局,努力把经济带建设成具有区域特色和强大竞争力的旅游圈、物流集散地与西南出口港。

二、珠江—西江经济带城镇化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

(一)珠江—西江经济带城镇化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使用定量指标的实际值均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3)、中国区域统计年鉴(2013)、广东统计年鉴(2013)、广西统计年鉴(2013)及其11个地级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相关资料直接或计算得到。在借鉴陈凤桂(2010)、尹宏玲(2013)等所构建的评价指标基础上,本文从目标层、功能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构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目标层包括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2个目标,功能层包括人口构成、产业结构、生活水平、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5个因素,指标层包括12项具体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珠江—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

(二)珠江—西江经济带城镇化协调度评价模型

1.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由于指标中既有总量指标又有比率指标,存在不同的量纲,因此应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当所选指标是积极(正向)性时可以通过公式(1)计算:

(1)

当所选指标是消极(负向)性时可以通过公式(2)计算:

(2)

2.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计算

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多指标加权综合评价模型,分别评价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水平,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模型分别如公式(3)、(4)所示:

(3)

(4)

3.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模型

协调是系统与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在变化发展过程中彼此达到和谐一致的程度,体现了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也指多个变量均衡发展,或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定量匹配关系。协调度则是指衡量系统或要素之间协调状况好坏程度的定量指标。为了分析珠江—西江经济带内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在借鉴熊小齐(2014)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可采用协调度模型计算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系数。如公式(5)所示:

(5)

上式中,c表示的是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f(x)、g(y)分别表示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k为调节系数。根据协调度公式可以得出c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由协调度系数c的取值确定,c越大说明二者的协调性越好,c越小说明二者的协调性越差。同时还存在两种极端情况,即c=0时,说明二者关系为严重不协调;若c=1,说明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最好。由于式中自变量有两个,所以调节系数k=2。在参考韦钰(2014)等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构建的城镇化协调度类型评价标准进一步划分和补充,可以建立本文使用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珠江—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类型的评判标准

三、珠江—西江经济带城镇化协调度差异分析

(一)珠江—西江经济带城镇化协调度实证分析

1.珠江—西江经济带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确定

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内各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各个指标以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对该指标在各主成分线性组合中的系数加权平均数归一化,由此得到珠江—西江经济带各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各项指标的权重值(表3):

表3 珠江—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各指标权重值

2.珠江—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定量分析

根据珠江—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各项数据并利用协调度测算公式,最终可以得出珠江—西江经济带内各城市的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及二者协调度(表4):

表4 珠江—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及其协调度

3.珠江—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类型及城镇化发展类型

把以上结果结合表2中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类型的评判标准,可以得出珠江—西江经济带内11个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类型及城镇化发展类型(表5):

表5 珠江—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类型及城镇化发展类型

肇庆市良好协调发展类人口城镇化滞后型云浮市良好协调发展类土地城镇化滞后型南宁市中等协调发展类土地城镇化滞后型柳州市初级协调发展类土地城镇化滞后型梧州市初级协调发展类人口城镇化滞后型贵港市良好协调发展类人口城镇化滞后型百色市中度失调衰退类人口城镇化滞后型来宾市严重失调衰退类人口城镇化滞后型崇左市严重失调衰退类人口城镇化滞后型

(二)珠江—西江经济带城镇化协调度结果分析

1.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城镇化发展类型差异分析

以上对珠江—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总体上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发展差距失衡,地区差异显著,根据表4、表5可绘制出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折线图(图1):

图1 珠江—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数折线图

(1)从表4、图1可以看出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处于第一等级(>0.5)的城市有广州市、佛山市,处于第二等级(0.2~0.5)的城市有肇庆市、南宁市、柳州市,这些城市多分布在珠江—西江经济带的东部和中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城镇人口及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较大,人口教育、医疗卫生条件较好,生活水平较高。处于第三等级(<0.2)的城市有云浮市、梧州市、贵港市、百色市、来宾市、崇左市,这些城市多分布在珠江—西江经济带的中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低,人口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

(2)从表4、图1可以看出土地城镇化处于第一等级(>0.5)的城市有佛山市、梧州市、百色市、崇左市,处于第二等级(0.2~0.5)的城市有广州市、肇庆市、南宁市、来宾市,这些城市多分布在珠江—西江经济带的东部和西部,城市的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投入产出比较高。处于第三等级(<0.2)的城市有云浮市、柳州市、贵港市,这些城市多分布在珠江—西江经济带的中部,城市的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投入产出比较低,土地城镇化水平较低。

(3)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珠江—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地区差异显著,其中人口城镇化水平东部和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而土地城镇化水平东部和西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其中东部地区以广州市为中心,经济发展程度高,相比其它城市优势较大,对人口、资源等有较大的吸引力,人口和土地城镇化都处于领先水平。中部地区有广西最大的工业制造中心柳州市,吸引人口大量迁入,人口城镇化水平较高,但由于该地区总体经济实力不强,土地利用程度低,土地城镇化水平较低。西部地区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内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人口大量迁出,人口城镇化水平较低,但缓解了该地区用地紧张情况,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土地城镇化水平较高。

2.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城镇化协调发展类型差异分析

对珠江—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城镇化协调度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根据表4、表5可绘制出珠江—西江经济带城镇化协调度折线图(图2):

图2 珠江—西江经济带城镇化协调度折线图

表4、图2对各个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的分析表明,城市规模越大土地城镇化滞后现象越严重,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城市二者失调现象越明显。

从空间上分析,两省区之间城镇化发展差异明显,本省(区)内部不同城市之间城镇化质量同样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实力较强的广州市、南宁市、柳州市由于工业基础雄厚,就业机会较多,对劳动力吸引力较大,导致人口大量涌入,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显著,但是相应的基础设施等没有得到同样的发展,因此土地城镇化滞后;而佛山市、肇庆市、梧州市、贵港市、百色市、来宾市、崇左市由于工业基础较弱,容纳剩余劳动力能力有限,导致人口大量迁出,因此属于人口城镇化滞后型。对于云浮市来说,从表4可以看出,无论是人口城镇化还是土地城镇化指数都处于区域内的较低水平,这是由于云浮市经济发展实力较差,自然资源、区位条件、工业基础没有明显的发展优势,未能与区域内城市形成良性互动,导致总体上城镇化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尽管其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较高,但是这种城镇化并不是处于健康水平,因此对于云浮市的城镇化过程需要首先以提高经济实力为主。

四、提高珠江—西江经济带城镇化协调度的政策建议

(一)立足经济改革全局,加强制度建设

在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大背景下,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区位资源,珠江—西江经济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应立足经济改革全局,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打造中南、西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当前造成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衡的原因,除了现行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财税制度等制度因素外,地方政府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在统筹全局的基础上,对现行制度做适当的调整和改革。要限制地方政府的征地权,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保障在推进人口城镇化过程中实现公共福利均等化,同时避免过度依靠土地财政来发展地方经济。

(二)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合理发展中小城市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城市的人口城镇化进程快于土地城镇化,作为经济带“双核”驱动的广州、南宁其城镇化协调度偏离程度最为严重,这是因为大城市、省会(首府)城市拥有丰富的政治、经济等资源优势吸引人口不断流入,但相应的基础设施等没有得到同样的发展,造成土地城镇化滞后。因此,广州、南宁等大城市在经济带中应充分发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作用,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引领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并成为辐射带动中南、西南腹地的战略高地。小城市应当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加强区域分工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解决好中小城市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问题。

(三)积极探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发展模式

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地方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迅速推进的基本动力。二者关系出现失调的重要原因是城镇发展缺乏产业支撑,产业之间的融合度不够,无法实现人口大规模集聚。在上述分析中,经济实力较强的广州市、南宁市、柳州市人口城镇化水平较高,应积极促进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现代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重点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效益,提高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和舒适度。对于佛山市、肇庆市、梧州市、贵港市等工业基础较弱,甚至农业依然占比较大的地区,其发展重点应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因此,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容纳大量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对于各城市而言应注重发展立足于当地的特色产业,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区位和资源优势,推进产城融合,探索合适的特色经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韦钰,毛蒋兴,韦俊敏.广西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

[2]范进,赵定涛.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测定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学家,2012(5).

[3]李光勤.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4(6).

[4]杨丽霞,苑韶峰,王雪禅.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以浙江省69县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

[5]熊小齐.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关系实证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绿色科技,2014(12).

[6]刘娟,郑钦玉,郭锐利,李美荣.重庆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

[7]李宝礼,胡雪萍.我国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性测定与影响因素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

[8]王丽艳,郑丹,王振坡.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区域差异测度——来自东中西部省际面板数据[J].学习与实践,2015(4).

[9]国家发改委.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R].2014:1729.

[责任编辑李长成]

Analysis on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the Urbanization in the Pearl River—Xi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JIANG Tuan-biao,ZHAO Chu-hao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6, China)

Abstract:The thesis establishes the evaluation criterion in terms of popul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uses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to define the index weight and further work out the urbanization index of the population and land in the cities, which applies the evaluation criterion of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and coordination type to quest for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in the Pearl River—Xi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disequilibrium is rather evident in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regional total popul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Not only does a large gap exist in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urbanization between Guangdong and Guangxi, but also in the cities of other provinces. In order to narrow the gap among the cities,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improv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the undeveloped cities on the condition that maintains the development in those well-coordinated developed cities, which becomes the key to solving the current disequilibrium in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Pearl River—Xi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Key words:The Pearl River-Xijiang economic belt; urbaniz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oordination degree

doi:10.16088/j.issn.1001-6597.2016.02.001

[收稿日期]2015-10-2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城镇化多元格局实现路径研究”(15BMZ080);广西高校重点研究基地“珠江—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西南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蒋团标(1964—),男,广西富川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赵础昊(1992—),男,河南焦作人,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16)02-0001-07

猜你喜欢
协调度珠江主成分分析
梦牵珠江
珠江新城夜璀璨
“漫”游珠江
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淮安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关系研究
SPSS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珠江·紫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