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
—西江经济带经济重心偏移特征及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2016-06-22 07:36裴金平廉超
关键词:珠江

裴金平,廉超

珠江
—西江经济带经济重心偏移特征及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裴金平1,2,廉超3,4

(1.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2.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桂林541004;3.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广西桂林541004;4.广西师范大学西南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结合重心模型和基尼系数分解模型研究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重心偏移特征及区域经济差异,发现: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重心偏移的带状特征比较明显,地理因素和经济发展因素是影响重心偏移的两个重要因素。2001-2005年间,地区生产总值重心向东偏南方向移动,但在2006年以后其重心偏移方向发生逆转,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三次产业发展演变呈现出在前期以第一产业发展为主,中后期以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为主的演变特点。区域经济差异在2003-2013年间经历了从逐渐增加到逐渐减小的变化过程,这期间结构性效应、集中效应和综合效应对区域差异扩大的推动作用总体上是逐渐减弱的;第二、三产业的区域发展差异也经历了由逐渐增加到逐步减小的变动过程。结构效应和集中效应在2009年以前引起的基尼系数的变化量都较大,且对地区差异的扩大起到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作用呈减弱趋势,并在2009年以后转变成抑制地区发展差异扩大的主要力量。

[关键词]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重心;产业重心;区域经济差异

根据2014年国务院批复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及该经济带的流域特点,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区域规划范围包括广东的广州、佛山、肇庆、云浮4市,广西的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桂林、玉林、贺州和河池11市,贵州的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和安顺4市(州),以及云南的文山、曲靖2市。[1]珠江—西江经济带的提出,是顺应东西部跨区域联动发展,实现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对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和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的研究,早期研究集中在珠江、西江流域的通道经济建设,以及流域城市体系和产业带发展等方面,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带建设、城镇结构体系、产业发展、金融支持、旅游资源开发、航运和港口经济等方面。尽管学术界对如何推进珠江、西江流域及该经济带的发展作了相关探索,但是探讨珠江—西江经济带跨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的研究仍较少。本文尝试从重心偏移和地区差距的角度研究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并试图回答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重心发展和演变规律及其产业发展演变的特点,以及由此引起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特点等,这对了解区域经济带发展特征和规律以及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实现跨省区流域经济合作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 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重心测算模型及数据来源

(一)重心测算模型

“重心”这一概念来源于物理学领域,应用到区域经济研究中,是指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保持着作用力相对均衡的一个点。通过该重心点的变动,对探析重心指标的区域偏移特点及其历史演变特征,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3]其中,重心的测算公式见公式(1)和(2):

(1)

(2)

其中:(Ji、Wi)表示某i地级市的经纬度坐标,Ji、Wi分别是其坐标经度和坐标纬度,且该地级市的经纬度坐标通常选取其政府所在地的经纬度坐标作为其坐标代表点。J、W分别是所要求的某个经济属性值指标的地区重心经度、纬度,Ai表示某i地级市的经济属性值指标,n是地级市的数量。

(二)数据来源

以珠江—西江经济带根据其流域特点所包含的21个地级市(州)为研究对象,这21个地级市的2001-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指标数据,从2002-2014年的《广东统计年鉴》、《云南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年鉴》和《贵州统计年鉴》以及各地市对应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获得。为了保持研究数据的连贯性,根据其区划调整情况,对2001年和2002年广西部分地级市的数据作了相应处理。各地级市的政府所在地的经纬度坐标代表点通过Google在线地图来获得。此外,以2000年为基期,分别采用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三次产业增加值指数(上年=100)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进行平减处理。

二、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重心偏移特征分析

从地区生产总值重心和三次产业增加值重心的角度对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重心偏移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公式(1)和(2),可以求到2001-2013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重心和三次产业重心的经度、纬度值(见表1),并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其相应的重心变化轨迹图(见图1至图4)。

表1 珠江—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重心和产业重心的经度、纬度变化

图1 2001-2013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重心的轨迹变动

图2 2001-2013年珠江—西江经济带第一产业增加值重心的轨迹变动

图3 2001-2013年珠江—西江经济带第二产业增加值重心的轨迹变动

图4 2001-2013年珠江—西江经济带第三产业增加值重心的轨迹变动

从表1列出的重心坐标可以发现,地区生产总值重心、第二产业增加值重心和第三产业增加值重心大致处于广西梧州市区域附近,第一产业增加值重心大致处于广西来宾市区域附近。从图1至图4珠江—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重心和三次产业增加值重心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地区生产总值重心和三次产业增加值重心的偏移主要围绕经济带的流域地理走势方向发生变动,说明了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重心偏移的带状特征比较突出。这反映了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带状发展特征对整个经济带的经济发展走势有重要影响,,可以从中看出影响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重心发生偏移的两个重要因素——地理因素和经济发展因素,进一步印证了区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带状特点。

通过分析图1中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重心,可以发现,2001-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重心主要向东偏南方向移动,这期间经度增加了0.1029,纬度减小了0.0275;随后在2006-2013年间,地区生产总值重心主要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并引起经度减小了0.1786,纬度增加了0.0268。分析地区生产总值重心的偏移可以发现,2001-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重心向东偏南方向偏移,是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实力较强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实力较弱的背景下发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流域地区东西部地区差距的缩小,反而会导致区域差距的扩大,当然,这期间也是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各种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并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自2006年以后,珠江—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重心的偏移方向发生逆转,并向西偏北方向偏移,这期间也正值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年)开始实施,该规划纲要对引导东西部区域协调方面的政策制定和落实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地区生产总值重心不断向西偏北方向偏移,也表明了国家的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得了重要的成效,尤其是对把珠江、西江流域地区打造成为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战略支撑带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珠江—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增加值重心的偏移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重心快速向西偏北方向偏移的带状特征比较突出;第二产业增加值重心总体上也向西偏北方向偏移,但2001-2009年间的偏移速度比较缓慢;第三产业增加值重心在2001-2008年向东偏南方向偏移,接着在2009-2013年向西偏北方向偏移。研究发现:珠江—西江经济带尤其是中上游地区的三次产业发展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产业发展演变特征,即前期以第一产业的发展为先导,同时伴随第二产业的发展,但第二产业的发展较为缓慢,而第三产业的发展较为落后;在中后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甚至其增长速度超越第一产业的发展速度,对区域经济增长起重要的主导和推动作用。当然,这与珠江—西江经济带上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实力差距较大有密切联系,同时也是区域产业发展演变规律使然的结果。

三、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差异的产业分解及效应分析

(一)基尼系数分解模型的应用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Gini)于1992年提出的,原本是用以分析收入分配差异的一个重要指标,现已广泛应用到地区差异等研究领域中[4]。其取值范围在0~1之间,其系数值越大,表明地区差异越大,地区差距越突出;反之,其系数值越小,地区差异就越小。基尼系数虽然不能按照地区加以分解,但是可以按照产业分类分解,并分解成一产基尼系数、二产基尼系数和三产基尼系数,还可以进一步根据三次产业基尼系数的变化量,将其变化量进一步分解成结构效应、集中效应和综合效应引起的基尼系数变化量。其中,结构效应是由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等因素引起[5][6][7],集中效应是由产业的聚集程度等因素引起,而综合效应则是由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集聚程度等因素共同引起。[8][9]基尼系数的各求值公式见公式(3)至(7):

首先,根据公式(3)求得三次产业的分项基尼系数CK,然后根据公式(4)求出总基尼系数G。接着,根据公式(5)和(6)求到相邻年份的三次产业增加值在所在分区域中比重的变化量△SK和分项基尼系数的变化量△CK,然后结合公式(7)求出相邻年份的总基尼系数变化量△G。

(3)

(4)

ΔSk=Sk(t+1)-Skt

(5)

ΔCk=Ck(t+1)-Ckt

(6)

(7)

(二)区域经济差异的产业分解及其特征

以珠江—西江经济带所包含的21个地级市(州)为研究对象,运用公式(3)和(4),求出2003-2013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的总基尼系数及三次产业分项基尼系数及其贡献率(结果见表2)。

表2 2003-2013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的总基尼系数、三次产业分项基尼系数及贡献度

图5 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的总基尼系数和二三产业分项基尼系数变化

图6 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的—产分项基尼系数变化

从表2和图5至图6可以看到,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的总基尼系数在2003-2008年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在2005-2008年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总体而言,其地区总差异不断扩大;但在2008-2013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的总基尼系数呈缩小之势,这期间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差距有所改善。

同时发现,一产分项基尼系数的数值和比例都较小,总体上均略呈缩小之势,表明第一产业发展的均衡程度相对较高,地区之间差异较小。二产分项基尼系数在2003-2005年呈扩大之势,在2005-2009年保持在较高的差异水平上,但在2009-2013年呈现出缩小之势,可见,在2009年以前珠江—西江经济带第二产业发展的差距较突出,但在2009年以后第二产业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地区之间均衡程度不断提高。三产分项基尼系数在2003-2008年不断扩大,在2008-2013年不断缩小,2008年以后第三产业发展的均衡程度进一步提高。

可见,2003-2008年,总基尼系数、二产分项基尼系数和三产分项基尼系数的变化特征表明其所对应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差异都呈现扩大之势或者处在差异较大的水平上,区域差异问题较突出。但是在2008年以后,总基尼系数、二产分项基尼系数和三产分项基尼系数都呈缩小之势,区域发展差距总体上也有所改善。此外,一产分项基尼系数对总基尼系数的贡献率和影响都较小,第一产业发展的均衡程度相对较高。

(三)产业效应与基尼系数变化量

在上述研究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公式(5)、(6)和(7),求出2001-2013年珠江—西江经济带的总基尼系数变化量及结构性效应、集中效应和综合效应引起的基尼系数变化量及其贡献率(见表3)。

表3 2003-2013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的总基尼系数、结构性

注:表内数值符号为正,表示对区域差异的扩大起到推动作用;数值符号为负,表示对区域差异的扩大起到抑制作用。

图7 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的总基尼系数、结构性效应、集中效应和综合效应的基尼系数变化量

图8 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的结构性效应、集中效应和综合效应的基尼系数变化量的贡献率

从表3和图7至图8可以看到,2004-2013年各年份的总基尼系数变化量总体上呈减小之势,反映了结构性效应、集中效应和综合效应对地区差异扩大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其中在2009年以后其对地区总差异的扩大起到了抑制和阻碍作用。

从结构效应和集中效应来看:结构效应变化量的变化幅度较小,且在2004-2013年总体上呈现缩小之势,对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小,有利于区域均衡发展水平提高。集中效应变化量的变动幅度相对较大,是总基尼系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仍然可看到,集中效应引起的基尼系数变化量总体上不断减小,其对地区发展差异扩大的推动作用在减弱,且在2009年以后其对地区发展差异的扩大也起到了抑制作用。此外,结构效应的贡献率逐渐减小,即其对地区发展差异扩大的影响逐渐减小,但是集中效应对地区发展差异扩大的贡献率及其影响有一定程度扩大,由集中效应所引起的区域发展差异扩大问题日渐凸显。而且,从综合效应来看,综合效应的基尼系数变化量及其贡献率都较小,表明由结构效应和集中效应所共同引起的基尼系数的变化较小,两者共同对区域发展差异扩大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弱。

可见,在2009年以前,由结构效应和集中效应引起的基尼系数的变化量都较大,其对地区差异的扩大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作用是逐渐减弱的;在2009年以后,由结构效应和集中效应引起地区差异扩大的推动作用变得较弱或者转化为了抑制地区发展差异扩大的主要力量,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均衡程度有所提高。

四、结论及启示

结合重心模型和基尼系数分解模型,研究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重心偏移特征及区域经济差异,可以发现:

第一,珠江—西江经济带的经济重心的偏移主要围绕经济带的流域地理走势方向发生变动,重心偏移的带状特征比较明显,地理因素和经济发展因素是影响经济重心发生偏移的两个重要因素。2001-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重心向东偏南方向偏移,在一定程度上易引起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在2006年以后珠江—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重心的偏移方向发生逆转,并向西偏北方向偏移,东西部区域发展差距有所改善,这也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

第二,珠江—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发展演变特征较为突出。在前期发展阶段,第一产业发展较快,且以第一产业的发展为主,第二产业发展较为缓慢,第三产业发展也较落后;但在中后期,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并超越第一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第三,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的总基尼系数在2003-2008年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在2008-2013年总体上呈现出缩小之势,表明了区域经济差异在2003-2013年经历了从逐渐增加到逐渐减小的变化过程;2004-2013年各年份总基尼系数变化量呈减小之势,说明了结构性效应、集中效应和综合效应对区域差异扩大的推动作用是逐渐减弱的,且在2009年以后由推动作用转变成抑制和阻碍作用,区域经济发展均衡程度有所提高。

第四,二产、三产分项基尼系数经历了由逐渐增加到逐步减小的变化过程,表明第二、三产业的区域发展差异也经历了由逐渐增加到逐步减小的变动过程。一产基尼系数的数值和贡献率都较小,第一产业区域发展均衡程度相对较高。

第五,结构效应和集中效应在2009年以前引起的基尼系数的变化量都较大,且对地区差异的扩大起到推动作用,这期间地区发展差异总体上是扩大的,但是这种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正在逐步减弱,并在2009年以后转变成抑制地区发展差异扩大的主要力量,从而加快推动了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综合效应的基尼系数变化量及其贡献率都较小,对区域发展差异扩大的影响较弱。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地区[2014]1729号)[EB/OL]. http://www.ndrc.gov.cn,2014-08-01.

[2]胡安俊,刘元春.中国区域经济重心漂移与均衡化走势[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12):101-109.

[3]蒋团标,廉超.广西财政收支重心地域迁移的动态轨迹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50-160.

[4]刘俊杰,叶允最.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广西的实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5-22.

[5]詹新宇,黄河东.广西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波动效应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66-71.

[6]刘俊杰,贾兴梅.工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基于广西的实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0-48.

[7]陈纪平.产业结构变迁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基于广西经验的实证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60-65.

[8]章昌平,廉超,裴金平.Theil系数、基尼系数和县域差异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3):109-113.

[9]余海清,陈阿林,杨军.基于基尼系数分解的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70-74.

[责任编辑李长成]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Focus Shift and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 of thePearl River-Xi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PEI Jin-ping,1,2LIAN Chao3,4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2.Lijiang college,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6;3. Library,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4. Southwest Citie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The thesis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nomic focus shift and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 in the Pearl River-Xi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through the gravity model and Gini coefficient decomposition model. It finds that the belt-shaped characteristic of the economic focus shift in the Pearl River-Xi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appears to be evident, and the geographical factor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the main causes which made this happen. From 2001 to 2005, the focus of the regional GDP shifted from east by south, while the direction reversed after 2006, shifted toward west by north. The evolution of the three industrial developments featured that the primary industry possessed the priority in the early stage, and then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shared the priority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period.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 has experienced the process from gradual increase to gradual decrease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3-2013. During this period, the impact of the structural effects, concentration effect and comprehensive effect on expanding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 is gradually weakened.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 of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has also experienced a change from a gradual increase to a gradual decrease, the variation of the Gini coefficient caused by structural effects and concentration effect was considerably great before 2009, and stimulated to expan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However, this stimulative effect appeared to be weakened, and transformed into the main force to restrain the expans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Key words:Pearl River-Xi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economic focus; industry focus;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

doi:10.16088/j.issn.1001-6597.2016.02.003

[收稿日期]2015-11-2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城镇化多元格局实现路径研究”(15BMZ080);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珠江—西江经济带多维贫困测度与减贫策略研究”(15CMZ003);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和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泛北部湾发展研究团队”的阶段性建设成果;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科学研究工程·青年项目培育工程”“多维贫困视角下的珠江—西江经济带贫困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QNPY2015007);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低碳城市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YB2014602)

[作者简介]裴金平(1987-),女,湖北浠水人,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专任教师,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城市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廉超(1985-),男,广西博白人,广西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评估。

[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16)02-0017-08

猜你喜欢
珠江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作品精选
珠江·广钢花城营销中心正式开放
占据价值之巅!珠江头排之上的“壹号”人生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2020年珠江水运高层协调会议掠影
梦牵珠江
珠江新城夜璀璨
“数读”2018年珠江水运发展
“漫”游珠江
广州:珠江边的异乡与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