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黎族传统体育发展战略的SWOT 分析

2016-06-22 06:56:03尹作亮陈家起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盐城224002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46
山东体育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传统体育黎族战略

尹作亮,陈家起(盐城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盐城 224002;南京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南京 210046)



新时期黎族传统体育发展战略的SWOT 分析

尹作亮,陈家起
(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盐城224002;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46)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黎族传统体育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维度进行剖析。研究表明:新时期黎族传统体育优势和劣势同在,机会和威胁并存。黎族传统体育面对西方体育文化和现代生活的冲击,迫使黎族传统体育产生流变,然而在新时期政策引导、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将为黎族传统体育带来新契机,支持实施扭转型战略即WO战略。

关键词:黎族;传统体育;战略;SWOT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黎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黎族人民世代传承下来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传统体育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目前黎族传统体育仅有4个项目在黎族地区流传,8个项目接近失传,40个项目已经失传或几乎失传。随着我国体育由竞技体育战略向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战略的转型以及《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等政策的出台,将为黎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SWOT分析法又称动态分析法,它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常用来分析和研究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劣势,以及外部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如果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个完整系统,可以借鉴SWOT分析法,剖析民族传统体育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发展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通过构建SWOT矩阵,为制定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战略提供帮助。基于此,我们选择海南黎族传统体育为考察对象,借鉴SWOT分析法的经验,探讨新时期黎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走向。

1 黎族传统体育自身的优势

1.1内容丰富可选择性强

海南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共有52项,它们起源于黎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战争和抵御外来侵害或健身娱乐。根据其特点与功能大致可分为射击、击打、角力、竞速、技艺、游戏等6大类。就其活动的主要形式和作用考证,可分3种类型:游戏娱乐类、健身类、竞技类。

经过代代人的传承与创新,黎族传统体育的特性不断丰富,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表演性、趣味性等不断增强,这些特征可以充分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为增加体育人口资源提供保障。在大力倡导全民健身的今天,我们应将适合健身活动、受场地器材局限性较小的黎族传统体育加以挖掘开发,以便在大众健身中逐步进行推广,使黎族传统体育真正成为大众健身的主要方法、手段,进一步增加黎族传统体育人口,推动《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更好地实施。

1.2教育价值丰富,利于育人

黎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形式,在运动中融德育、智育于一体,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今后学校在全面推进“阳光体育”的进程中,应善于挖掘、整理、开发和利用适合学校开展的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跳竹竿、串藤圈、打陀螺等项目。以跳竹竿为例,一套完整的竹竿舞需要多个人协作,需要一种团队协作精神,这将在运动中无形的培养个人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经走访调查海南各级各类学校适当地引入部分黎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完全可行的[10]。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陶冶情操,更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最终起到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1.3群众基础厚实,利于推广

黎族是海南省最多的少数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统计,海南黎族人口有127.74万人左右,主要居住在海南省中部、南部和西部等地区。据有关调查研究发现,当地人对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熟悉程度如图,熟悉10个或10个以上项目的占5.97%,熟悉7~9个项目的占10.34%,熟悉4~6个项目的占33.62%,熟悉1~3个项目的占48.21%,1个也不熟悉的占2.04%。但是,黎族地区18岁以下的青少年对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熟悉程度明显低于中老年人。可以看出,有相当数量的人群对黎族传统体育项目是熟悉的,如果能调动这部分人群的积极性,推广传承黎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具备充分条件的。18岁以下青少年对民族传统体育认知度较低,也提醒我们应该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遗产的整理与挖掘,通过多元渠道进行开发、传承,吸引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好奇与热情,使黎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持续发展。

图1 黎族聚居区群众对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熟悉程度

2 黎族传统体育自身的劣势

2.1自我封闭,缺乏与现代文化融合

作为一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黎族传统体育沿袭了不少黎族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动作风格,这也成为制约其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海南岛开发被提升为国家战略,商业信息、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多媒体的融入,全球化和现代化潮流使得青少年开始对外面的新鲜事物感兴趣,这一社会现象结果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淡忘了民族语言,疏远了民族文化,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者中青少年的影子越来越少。海南大学黎族预科班的陈编同学告诉南海网记者,虽然她是黎族孩子,但在来海大上学之前,这些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大都都没听说过。

2.2文化惯性影响其自身更新发展

从文化学的角度,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或多或少的伴有不同程度的文化惯性,其含义便是一种在共同的文化认知基础上形成的,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最终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文化存在状态。文化惯性通常在文化变迁或制度创新中产生阻力,以维护“现有的”“静止”的状态。

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当今社会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即改革创新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这将会带来文化惯性与市场开发之间的矛盾。黎族传统体育项目虽然在琼中、琼南等地各县城、乡镇政府部门每年的“三月三”、黎苗族节、春节等节庆都踊跃开展,但是其覆盖范围之小、参与人群年龄结构不合理、政府依赖性强,致使市场推广和市场效益甚微。黎族传统体育项目自身的文化价值与市场效应之间的落差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惯性下对市场敏感性反应的迟钝。这种文化惯性是不可避免的,纵观市场经济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实践来看,两者之间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的徐金尧教授在保留黎族传统体育项目“打柴舞”文化精髓的前提下,对其器材、规则、音乐背景进行了改革创新,在杭州迅速推广起来,实现了良好的价值开发。海南大学成立了黎族传统体育实验室,凭借高校资源优势,以公体课为载体,对黎族传统体育项目改革创新,推动黎族传统体育发展!

2.3继承断层,后继力量不足

民族传统体育后备力量一直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瓶颈。到目前为止,黎族传统体育尚未形成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海南省的高校中仅琼州学院体育学院开设了黎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跳竹竿课程以及由政府牵头的培训班。虽然政府对黎族传统体育越来越重视,但是这种政策性的援助根本不能对黎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带来较大的改观,仅凭借每年乡镇、市县比赛前举办相应类型的培训班以及少之又少的群众自发组织的培训,还有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便是参训者绝大多数是中老年人,产生的广告效应和社会影响力是远远不够的。学校方面开设黎族传统体育课程也因体育师资不足,而被遗弃。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校开设竹竿舞课的主要制约因素为师资和专业教材的缺乏。

3 黎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机会

3.1政策的激励效应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相继公布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到目前为止,这三个纲要依旧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1997年我国政府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2005年《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6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行政法规,明确指出要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国家民委、体育总局颁布了《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专门为民族传统体育工作制定了针对性的要求。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中提出:将优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传承和保护。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发展区域特色体育产业,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少数民族特色体育产业,大力推广传统体育项目,扶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它是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海南特别是琼中、琼南地区。由于特殊的文化、地域特点,呼吁广大群众参与全民健身,黎族传统体育便是首当其冲的最佳选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协调发展即因应发展失衡和不可持续而生,海南经历了现代化发展后,西方现代体育文化入侵迫使黎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受阻,许多项目一度出现失传的窘境。面对中华文化流失,应因地制宜的发展区域特色体育产业,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3.2区域经济带动协同发展

2010年1月4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打造成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重要平台。黎族传统体育作为海南民族文化瑰宝,应借国际旅游岛平台,以不同的形式(体育表演、体育体验等)向世人展示,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充分借鉴浙江省江山“体育+旅游”、“体育+休闲”发展模式,海南国际旅游岛要依托各地的资源,举办接地气的赛事,让体育融入百姓的生活,真正成为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践行体育与历史、旅游、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发展思路,走出特色、形成品牌。

3.3居民体育需求增加

随着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从体力活动中摆脱出来,闲暇时间的增多,取而代之的是“幸福的久坐”,经历了体力活动不足困扰后,人们逐渐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价值。一时间广场舞、马拉松等群众体育项目火爆起来,迎来了群众体育发展的春天。居民利用休息时间为强身健体而进行必要的体育活动,为延缓衰老、防治疾病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不仅能够满足身体需要、还能满足心理需求进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居民的生活已经逐步进入一种“新常态”。

4 黎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威胁

4.1缺乏文化认同感

随着西方现代体育文化的强势渗透和广泛传播,“崇洋媚外”使得黎族传统体育受到猛烈冲击,其流变性不可避免。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文化精髓面对西方现代体育的舶来品显得如此冷清和无奈。如:通什县毛阳镇一些学校的学生只是被动地跳打柴舞,并不知道打柴舞的历史、发展和价值等。琼中、琼南山区同胞对打柴舞并不认同,认为打柴舞是一种落后的文化,是传统的表现,并没有领会到打柴舞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4.2“互联网+”时代弱化了黎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随着高科技和信息化的发展,电脑、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的便用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的闲暇时间。人们的娱乐方式由集体化的自娱自乐转化为个体居家静坐观赏,久而久之黎族传统体育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环境,直接影响到了人们参与黎族传统体育的程度。黎族传统体育由于缺乏继承人和推广人,正面临着失传的境地。

5 构建黎族传统体育发展SWOT矩阵

表1 黎族传统体育发展战略SWOT分析图

根据表1可知,可以形成4种黎族传统体育发展策略,即SO战略、WO战略、ST战略、WT战略。

5.1黎族传统体育发展的SO战略即增长型战略

在黎族传统体育自身优势与外部社会环境的机遇一致的情况下,黎族传统体育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借助国家政策导向以及海南国家旅游岛建设契机,加上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资源,推进黎族传统体育的市场化运作,做强做大民族文化品牌建设,提高黎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5.2黎族传统体育发展的WO战略即扭转型战略

当外部环境提供的机遇与黎族传统体育自身优势不相匹配时,黎族传统体育应该创新发展思路,寻求切合点,转变内部劣势,从而迎合外部机遇,避免因自身劣势而错过发展时机。黎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文化瑰宝,落实海南全民健身计划、打造特色体育旅游对黎族传统体育需求越来越大。首先,黎族传统体育应该借助民族文化魅力,根据时代变迁进行改变。另一方面,依据市场发展要求,完善应用型人才建设体系。最后,吻合全球化发展,因势而变,促进文化与市场的发展。

5.3黎族传统体育发展的ST战略即多种经营战略

当黎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社会环境阻碍黎族传统体育自身优势放大的境遇下,黎族传统体育应该转变优势发挥的策略,通过多种路径凸显黎族传统体育自身优势。黎族传统体育最大的威胁便是缺乏民族认同感,这将极大地弱化黎族传统体育优势作用。黎族传统体育应该抓住自身优势唤醒民族文化自觉,拓展黎族传统体育的宣传路径,结合“互联网+”谋求黎族传统体育内涵式与外延式发展。

5.4黎族传统体育发展的WT战略即防御性战略

当外部环境的威胁与黎族传统体育自身劣势相遇时,黎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影响。黎族传统体育应尽量降低外部威胁与内部劣势所带来的影响黎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因素,避免黎族传统体育陷入困境。黎族传统体育自我封闭、传承断层,与现代生活娱乐方式渐行渐远。同时,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西方现代体育强烈入侵,黎族群众缺乏文化自觉,导致崇洋媚外,使得黎族传统体育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就黎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实来看,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谋求发展与传承,因地制宜,将面临的挑战转变为突破发展瓶颈的新机遇。

6 结语

纵观黎族传统体育自身内部条件和所处的外部环境。总体来说,新时期黎族传统体育面临的状况是机会大于威胁,劣势大于优势。因此,新时期黎族传统体育发展战略应是WO战略即扭转型战略,着重考虑劣势因素和机会因素。当前的黎族传统体育应该围绕“中国梦”文化建设,体育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的社会背景下,抓住机遇,强化内涵式与外延式发展,争取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罗满元.体制创新与文化惯性[N].中国青年报,2011-11 -28.

[2]冯晓露,李慧.对五指山市中小学开设竹竿舞课的可行性分析[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09(4):46-47.

[3]周静泊.失传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再现海大校园将进黎族地区学校传承文化[EB/OL].南海网,[2015-04-19].http://www.hinews.cn.

[4]刘培星,张世威.乌江流域民族传统体育发展SWOT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14(3):17-20.

[5]焦峪平.客家体育文化流变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 (11):65-67.

[6]骆勇.土家族毛古斯运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 (11):60-62.

[7]房殿生,肖水平.国际旅游岛视野下黎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思考[J].体育科技,2011(03).

[8]张新定,黄光志.黄良镇海南黎族传统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2):33-34.

[9]温一帆.后奥运时期中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0(4):47-48.

SWOT analysis of L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new period

YIN Zuo-liang1,CHEN Jia-qi2
(1.School of P.E.,Yancheng Normal University,Yancheng 224002,Jiangsu,China;2.School of Sport Scienc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46,Jiangsu,China)

Abstract: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are used to analyze L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Studies show that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s well a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coexist in the L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Faced with the shock of western sports and modern life,L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was forced to change;however,the policy guid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will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to it in the new period,based on which this paper supports the choice of WO strategy for its development.

Key words:Li nationality;traditional sports;strategy;SWOT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16)02-0029-04

收稿日期:2016-01-20

作者简介:尹作亮(1988- ),男,山东泰安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通讯作者:陈家起(1970- ),男,山东济宁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传统体育黎族战略
黎族小伙闯“深海”
金桥(2022年9期)2022-09-20 05:51:06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黎族母亲》等
青年文学家(2022年3期)2022-03-16 22:50:41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战略
战略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性的研究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5:45:38
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发展对策研究
武术研究(2016年11期)2016-12-16 13:54:38
浅析甘孜藏区中小学学生体育教育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29:50
传统体育养生对提高大学生体质的综述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