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 田晓江
教和学是高校培养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一方面,教的内容是由培训手段,针对某一门课程来说,往往是由培训大纲来确定的;另一方面,学,才是教学环节的最终目的。教和学是既相互对立,又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在满足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还要兼顾教的对象——学员的实际需求。笔者对相关情况做了调研。
本调查主要从“学”的角度,通过对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意愿和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各种需求的情况,对于“教”提出改进建议。
本调查以随机抽样调查问卷的形式,采用无记名方式,以微信平台、网页平台为主,以纸质版为辅的三种方式进行问卷发放,以力图获得学员的真实想法。
调查对象为中央财经大学近几年内参加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学员。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回462份,收回问卷的答题对象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教工,涵盖所有群体,且基本上符合入党积极分子学员的整体比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学员期望的授课者
表1 学员心目中最理想的党校培训授课者
相对最受欢迎的授课者是各行业的领先者,学员们更希望在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获得各领域的前沿知识。意识形态的教育如果不能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只是理论的灌输,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从调查中还可以看出,同样是党务工作者授课,级别高的更受欢迎。以笔者经验,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的时候,讲授内容往往以实际操作为主,比如发展党员程序等,而职务较高的党务工作者,往往具有更广的视野和更高的高度,讲述的内容也会更透彻、更深入。从学员的角度,我们应该他们更感兴趣的授课者;而从组织者的角度,由于教学资源的稀缺性,我们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加强学习的手段来提高授课者的表达技巧和内容深度,努力将“授”与“学”之间的差异匹配得更好。
2.对授课时长的偏好
表2 学员对授课时长的偏好
通常来说,时间太短,很难讲一个问题充分展开并深入讲解,而时间太长又较难抓住挺重的注意力。有过授课或者上课经验的人都知道,听课,往往是一个注意力集中—涣散—集中—涣散相互交替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授课者,可以很好的把握课程节奏,通过语速、语调、身体语言以及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小故事等方式,在适当的时候调动听众的积极性,以便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对于经常性的党课教学,建议以1小时时长为宜。
3.对于意识形态及党史专题课的学习偏好本题为多选题。被调查者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中国梦内涵解读和理想、信仰教育,分别有258人和228人,占55.84%和49.35%;选择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与评价、抗战胜利70周年的回顾与评价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学习的人数相近,基本上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由此可看出,与党史相比,学员更倾向于了解意识形态的热点问题。
表3 专题课学习偏好
4.学员感兴趣的课程内容
答案选项 回复情况 占比基础类课程,如: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等思潮2 5 5 5 5.1 9%实用类课程,如:经济管理、行政管理、领导科学、社会工作等2 5 5 5 5.1 9%素质类课程,如:当代世界历史、人文、民族、宗教类课程2 6 1 5 6.4 9%技能类课程,如:调查研究方法、演讲答辩面试技巧等1 8 0 3 8.9 6%其他(请注明) 0 0.0 0%
5.学员喜欢的教学方法
答案选项 回复情况 占比突出重点有针对性 76 16.45%理论新颖 78 16.88%素材新鲜 90 19.48%深入浅出 82 17.75%信息充分 40 8.66%有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71 15.37%其他(请注明) 0 0.00%
学员愿意获得新颖的知识和理论,而对于信息的充分性相对不那么在意。这符合青少年猎奇的心理以及这个时代获取信息的特点。年轻人充满好奇心,特别是对于自己不知道的内容,他们希望教师能在课堂上带来新颖的知识,或者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角度,更透彻的理解。然而对于相对常见已有知识,或者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易得到的问题,学员的兴趣就会弱一些。
高校大多数入党积极分子,处在对未来、对人生、对信仰的迷茫期。师者,传道受业解惑。对于国家、个人未来道路和信仰这一类影响学生一生的关键问题,高校教师不仅必须要讲,还要做好正确的引导工作。
以前,教师在台上教授的内容如有错误,或许很久之后大家才发现,信息时代,课堂内容稍有偏差,学员在台下分分钟就能“百度”“谷歌”到。同样,台上刚讲完一个理论,台下的学生就可能通过查询互联网而向老师提出这个行业的任何前沿问题。所以教师必须具有充分、准确的知识储备。
思想政治教学,照本宣科达不到任何效果,对于敏感、叛逆的年轻人还可能适得其反。要想教好这门课,教师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了解学员心理动态,还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技巧,把握课堂节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