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正常人群生活方式与内脏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2016-06-21 09:55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认知度内脏受检者

吴 念 王 玫



※为通讯作者

BMI正常人群生活方式与内脏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吴念王玫※

【摘要】目的分析BMI正常人群不同生活习惯与内脏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月在门诊体质分析检测的300例患者,采用自设生活习惯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过多的摄取脂肪和糖,饮食及生活的不规律都是导致内脏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有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人群内脏肥胖率更高。建议加强相关健康教育,提高健康体检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与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实施优质护理和人文护理的体现。

【关键词】内脏肥胖生活方式问卷调查

外表看起来身材正常的人,却有可能被医生判定为脂肪含量超标型“肥胖”,相关专家指出,“瘦人”也可能因内脏“偷胖”而增加卒中风险[1]。BMI和腰围反映了不同类型的脂肪蓄积程度[2],其中BMI主要反映全身脂肪含量,腰围主要反映腹部内脏脂肪堆积。内脏脂肪含量或内脏脂肪占总脂肪比例的升高是健康危害的重要因素。内脏脂肪主要存在于腹腔内,如肝、胰、胃、肠道等器官周围和内部,过多的内脏脂肪进入消化系统时,会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引发脂肪肝,还会扰乱新陈代谢,引发糖尿病等病症[3,4]。不仅如此,内脏脂肪还会导致体内毒素难以正常排除,从而产生多种化学物质,引发心脏病[5];内脏脂肪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导致动脉炎症等。此外,腹部脂肪还会压迫肺,从而导致肥胖者呼吸急促,呼吸越困难,就越容易造成血流中输氧量不足,进而导致全身乏力、免疫力受损,甚至引发高血压。而许多研究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RI)和CT技术对人体内脂肪含量进行精确测量,验证了内脏脂肪含量较全身脂肪量对多种慢性疾病甚至死亡有更好的指示作用。本研究拟通过对健康人群体重指数与内脏脂肪含量进行调查,探究内脏肥胖影响因素,并进行有效干预,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社会满意度,是实施优质护理的重要举措。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3~8月在选择门诊体检人员300例,通过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出BMI及运用ioi353体质分析仪器检测出受检者的内脏脂肪情况,将检查结果为内脏肥胖的受检者视为研究组,检测结果为正常的受检者视为对照组。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根据文献资料[6~8]设计调查问卷,其内容包括患者的饮食习惯(食肉或动物内脏、甜食、油炸食品、三餐是否按时等)、生活习惯(熬夜、酗酒、运动与否)以及家族史等方面。选项为 “无”、 “偶尔”与“频繁”。同时,对疾病认知度和形体意象也进行调查。问卷编号对应患者的门诊号,护士指导受检者填写并回收,回收率为100%。

1.2.2干预方法(运动和饮食方案):将238例内脏肥胖的患者随机分2组:正常对照组,干预组(运动+合理饮食)。每组119例。

1.2.2.1运动方案:运动形式已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游泳、跳绳等。每周6次,持续1月,周日休息。

1.2.2.2饮食方案:自由饮水,对照组照常饮食,干预组控制总能量(蛋白质应占总能量的15%~20%,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40%~55%),限制糖和脂肪的摄入,烹饪方式多采用蒸、煮、炖、卤等,避免煎炸及爆炒。

1.2.3观察指标:每周定时称体重,1个月后进行体质分析及抽取静脉血。用临床常规方法测量血糖、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HDL、LDL及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的含量。

1.3统计学方法采用软件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性别、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和家族史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年龄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受检者基本情况比较研究组年龄为50.2±1.8岁,对照组年龄为49.1±17.5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P=0.340)。熬夜、饮酒、运动、经常吃甜食、经常吃油炸食物、三餐不规律及有肥胖家族史等的受检者内脏肥胖率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生活习惯与内脏肥胖的情况比较

续表

2.2受检者疾病认知度和自身形象满意度的调查及分析通过网上检索文献,收集有关形体意象和肥胖认知度的有关资料[9,10],为本研究提供真实全面的参考数据(见表2)。

2.3分析两组内脏肥胖者干预前后的效果由此可见,对照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干预组,饮食+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降低血脂、血糖及FFA等。见表3。

表2 受检者疾病认知度和形体象意象调查[例(%)]

表3 分析两组内脏肥胖者干预前后的效果(n=119)

3.讨论

内脏脂肪是人体脂肪中的一种,与皮下脂肪不同,它围绕着人的脏器,主要存在于腹腔内,对内脏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但是内脏脂肪过多是身体代谢紊乱的一种表现,当大量内脏脂肪无处堆积时,就会进入血液,引起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身体器官机能下降等并发症。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都会给健康带来危害,高脂、高糖再加上不运动都给囤积脂肪制造机会。BMI是与体内脂肪总量密切相关的指标,该指标考虑了体重和身高两个因素,但是要真正量度患者是否肥胖,内脏脂肪比BMI更准确。所以,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正常,但是内脏脂肪含量却超标,成为“隐形胖子”。而本研究中受检者对内脏肥胖的认知度,女性为39.1%,男性仅为31.3%。此次研究拟通过对健康人群体重指数与内脏脂肪含量进行调查,探究内脏肥胖影响因素,并进行有效干预,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社会满意度,是实施优质护理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吴瑞莲.“瘦人”也可能内脏“偷胖”[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4,(5):49.

2蒲云飞,何洪波,赵志钢,等.腹型肥胖内脏脂肪定量检测的评估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08, 88(34):2391-2394.

3芮浩淼,苏文刚,卞申国,等.腹内脂肪厚度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8):62-63.

4肖洪,倪银星,闫振成,等.腹内脂肪堆积对高血压健康健康体检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2,37(5):482-485.

5Pascal Laurant,Catherine Riva,Agnes Vinet.Physical Activity, Inflammatory Cytokine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in Visceral Obesity[J].Nutrition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bdominal Obesity,2014:217-224.

6周田敬.我国部分城镇居民身体脂肪含量与生活方式关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7张清华,蒋知新,孙宇,等.应用问卷调查北京市社区40500名中老年人生活习惯与健康状况的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5,44:25-28.

8黄利华.饮食、运动及其他生活习惯对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4,04:60-66.

9林云绯.北方民族大学学生形态意象与肥胖认知的调查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433-436.

10王春艳.基于校园责任医生的学生肥胖综合干预对肥胖认知度的影响效果分析[C].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究会、中华高血压杂志社.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学术交流会(上海站)论文汇编,2015:2.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医疗科430030

doi:10.3969/j.issn.1672-4860.2016.02.053

收稿日期:2016-1-28

猜你喜欢
认知度内脏受检者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探讨体检受检者采血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空心猪
多发内脏动脉瘤合并右侧髂总动脉瘤样扩张1例
好吃的内脏
托幼园所教师卫生保健知识认知度的研究分析
PICC置管患者置管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细致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疾病认知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