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2016-06-21 13:07蓝嘉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实践与探索

蓝嘉

【摘 要】为满足广西、广东、海南以及东盟各沿海国对水产技术人才的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阐述水生生物学课程的改革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水生生物学 饵料生物培养 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055-02

由于自然水体环境日益受到破坏和污染,加之狂捕滥捞 ,水产品日见枯竭。但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的提高,饮食结构中蛋白质来源于水产品的比例越来越大。为保证水产品的供应,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然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有赖于种苗培育技术的提高,而人工育苗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幼体阶段饵料问题难于解决,以致影响幼苗的成活率及其发育成长。因此,解决饵料生物培养问题至关重要。目前,水产养殖行业需要大量掌握饵料生物培养的人才。水生生物学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学习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维管束植物等饵料生物的识别和这些饵料生物生活习性。在学习中培养学生掌握饵料生物的知识,以及对饵料生物的鉴定能力、养殖水色观察判断的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职业习惯和职业认同,为后续专业课饵料生物培养、池塘养殖、大水面增养殖、特种水产养殖等打下基础,因此,水生生物学在水产养殖学科组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目前中职学生的个人素质普遍较低,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克制能力等素质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沿袭传统的水生生物课程教学方法,那么很难与社会对人才的期盼和学生的现状相适应。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合格的人才,作者于2012年向区教育厅申请了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水生生物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获得该项目的研究。经过三年教育改革实践,培养出厚基础、高素质以及熟练掌握水生生物人工培养技术的学生,满足了广西、广东、海南水产业界对水生生物饵料人工培养人才的需求。

一、教学内容改革

(一)调整理论与实训比例

教育部提出了“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五个对接的总体要求,因此水生生物的教学必须突出实践教学,让教学贴近生产过程。首先从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调整开始,压缩理论教学时数,增加实训教学课时,调整后的理论与实训教学时数的比例由原来的2∶1提高到1∶1。压缩水生生物形态结构、分类等纯理论内容,增加生产上极需的水生生物培养技术内容。

(二)调整教材内容

目前中等水产教育的水生生物学课程使用的教材由四川省水产学校王和蔼教授主编,该书系统地讲授淡水水域环境中各种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大型水生植物,以及水生生物的研究方法等,很少涉及海水养殖生产中人工培养的海水生物种类。但是广西处于北部湾沿海地区,也与广东、海南邻近,海水养殖占据重要组成部分,且广西毗邻东盟沿海国,这都需要大量海水养殖技术人才,因此,根据区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海洋饵料生物知识的内容。尤其是将本门课程与水产饵料的培养方法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生产中饵料生物知识和培养饵料的技能,能与养殖生产相对接,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理论教学方法改革

(一)教学方法改进

改革理论教学方法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师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或“以学生为主”的学习型课堂。理论课教学中一是改变过去粉笔加挂图的方法,尽量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把文本、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结合在一起, 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具体、直观、互动。课堂教学形象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节省更多时间用于实践教学。

(二)理论与实训课相结合

将部分理论课程转移到实验室上,在理论课教学中穿插进行实验,即教师讲一个常见种类,学生即可看到实物图片、显微镜观看或肉眼观看标本,一改以往理论课上完,下次课再看实物标本的做法,加强了学生的记忆,知识扎实牢靠。

三、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一)增加活体标本,扩充实验内容

《水生生物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成败是本门课程教学的关键。以往实验课过程由于采样等条件的限制,基本以通过显微镜看标本为主,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内容很少,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改革后的实验教学过程,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证明,实验课上活体标本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一是利用学校现有的四块鱼塘,定期采集活体的浮游动植物,比学生总是观察固定的标本兴趣要高;另外大型水生动物植物实验上教师可以从市场购买一些新鲜的虾蟹贝类,让学生学习测量解剖,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二)增加水生生物培养实操训练

1.利用实验课、下午的自习时间和周末休息时间指导学生进行与水产养殖生产一线相适应的浮游生物培养实操训练。培养的具体种类:

(1)金藻门的等鞭金藻;

(2)硅藻门的骨条藻;

(3)绿藻门的小球藻、扁藻;

(4)轮虫中的褶皱臂尾轮虫。

这些种类均为水产行业第一线用于鱼、虾、蟹、贝育苗最需要的活饵料。学生在学校已经学习并且掌握了饵料生物培养的关键技术,毕业后受到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

2.运用对比手段,改良现有的藻类和浮游动物的培养基配方,改进现有的培养基方法,以便更适合大规模生产。比如刚开始带领学生培养骨条藻时,我们采用了传统的培养基配方:廖氏培养液:KNO3 60mg,Na2HPO4.12H2O 10mg,NaSiO3 10mg,海水1000 ml。

经过走访水产育苗企业和查阅资料,我们将培养基配方改为:尿素 20g,过磷钙 5g,海水 1 m3。

通过对比培养基配方,有些是调整配方浓度和比例,在同样培养条件下,找出简单又节约成本的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培养基配方。对比实践教学法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重要的是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补充实验内容,紧密结合实际

水生生物课程是教授水中除了鱼类之外的所有生物。平时学生对这些生命不太在意,如果我们将这些平时常见,但学生又不是很了解的水生生物种类搬到课堂中,学生们就会非常感兴趣。还可以设置实验内容,结合广西沿海的特点,增加海洋水生生物,尤其是人工养殖成规模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种类增加到实验教学中去,如琴文蛤、大獭蛤(象鼻螺)、巴菲蛤等热门养殖品种,这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水生生物学知识有诸多益处。

四、结论

通过三年的课程改革和实践,从材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得到了很大的突破,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一)根本上解决《水生生物学》与《饵料生物培养》课程之间脱节的问题,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在教学改革中,以“有用”“够用”为原则,针对生产上常见常用的饵料生物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熟识常见的水生生物及其生活习性和培养方法,为学习《饵料生物培养》等的有关内容打下扎实的基础。师生反映,学生在学习《饵料生物培养》中事半功倍,很容易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在学习《池塘养鱼》和《大水面增养殖》课程时,很容易地掌握养殖水色的观察和调节等知识。

(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学生自主动手进行实验,参与到课程中,学到了过去没有接触到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有成就感。同时,学生不断地接触到生产一线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了自信心和职业情怀,明确学习目的。特别是使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理性地回归到学习中,有效地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

(三)为北部湾沿海,乃至东盟国家培养水产养殖技能人才

在教学中融入了生产知识和技能,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生掌握了养殖生产应知的知识和应会的技能,还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思考探索的习惯。这些学生大部分到北部湾沿海的养殖企业就业,深受欢迎。其中有10多名学生到越南等国家就业,把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带到东盟国家,为水产业交流和贸易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季高华.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科教研究,2011(22)

[2]唐毅.强化水生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2)

[3]杨凌.《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教改研究[J].教改研究,2010(43)

[4]柴毅.水产养殖专业水生生物学课程理论教学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2013(10)

[5]成永旭.饵料生物培养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实践与探索
新课程标准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刍议小学语文语感培养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略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企业“三议一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法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物理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民办本科高校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