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选举不是目的,通过民主选举活动,引导、帮助学生习得民主的观念、民主的态度、民主的信仰、民主的行为模式,从而发展为具有独特的、完整的、丰富个性的人才是最终的目的。
现在的班级管理中越来越渗透着民主的气息,学生们通过民主选举获得更多“我的事情我做主”的权利。不可否认,班级民主选举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奠定他们民主品格的基础。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班级民主选举带来的不仅仅是积极影响,也带来一些迷失和思考。
一、从“为什么只有三票”谈起
一年级的小豪放学,见到来接自己回家的奶奶,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奶奶问过以后才知道,原来是快过“六一”了,今天老师让同学们民主推选少先队员。因为自己没被选上,小豪很伤心,而且他只获得了三票。老师说,过半数的同学才能当选。回家的路上,一向活泼好动的他表现得很沉痛,他不断地找着“我为什么只有三票”的原因。于是猜出了“是不是因为小朋友欺负人,我管了,他就恨我了?”“是不是小朋友喜欢我漂亮的铅笔,当时就应该送给他”……回到家后,这个话题还没有结束。爸爸妈妈听说以后也很生气,因为之前班上已经选过一次了,有十名小朋友当选。小豪一向很听话,经常为班级服务,在学习上也很努力,家长对学校、班级工作也非常支持,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只有三票”成了一个困扰一家人很久的问题。
这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正折射出班级民主选举的几个问题。
(一)民主选举的标准明确吗?
当民主选举越来越低龄化时,我们不仅要问:这些小选民具备选举的基本常识吗?他们明确知道自己的推选标准吗?具备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吗?如果标准不明确,孩子们举手表决的依据常常是在班级生活中,老师经常表扬和赞美的同学。如果班主任老师倾向于经常夸奖在学习上表现突出的孩子,那么在同学心目中选举的标准就是学习好。这意味着大部分在学习上暂时未表现出优势但其他方面优异的同学就失去了机会。显然这就偏离了民主选举的初衷。案例中的小豪和他的家长,苦苦思索同学们不选他的原因,就是因为不知道评选少先队员的标准,也不知道自己哪里不够好。于是纠结于“为什么只有三个人选我”,有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想法。
(二)贿选问题怎么引导?
由于社会不良文化环境以及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在班级民主选举的过程中,也融入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成人社会的不良贿选现象在班级选举中也有了儿童化的呈现。如:我选上了,你会有什么好处?选我就送你喜欢的文具或者好吃的等等。案例中的小豪就是因为看到过同学送礼物,拉选票,所以才会把原因归结为“是不是小朋友喜欢我漂亮的铅笔,当时就应该送给他”。在纪录片《请投我一票》中,记录了武汉某小学三年级民主选举班长一事。为了能帮助儿子赢得人心,候选人罗雷的爸爸妈妈请全班学生坐了一次轻轨,准备了中秋节礼物,让孩子们很开心,于是罗雷获得了大多数孩子的积极拥护。过度、过早地让孩子们接触到了成人世界的“污浊”其实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三)人情问题怎么理解?
重人情讲关系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特点。民主选举过程同样离不开人情因素的制约作用,所以选举结果往往会偏离我们的期望。在班级选举中,会出现能力平平的“好好先生”战胜有德有才而无人缘的候选人这样的结局。诚然,有着良好人际关系的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会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人情因素的存在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如果纵容人情关系的泛滥,学生们的努力目标就会转向不得罪人,看见有人做错了也不敢管,听之任之,这样岂不是影响了班级的发展。
(四)没选上怎么办?
民主选举总是会制造出少数的失败者。在民主合法化的程序推进下,这一部分人的利益被牺牲了,观点被忽略了,呼声被淹没了。对失败者来说,就得无条件地默默承受着民主给他们带来的强制性的痛苦。选举后,老师一般只关注结果,忙于宣布“胜利者”名单,往往忽视了“失败者”的心理感受。如案例中的小豪,面对落选是非常痛苦的,而且由于家长对选举结果的重视,无形中加大了孩子的压力,会让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苦恼和不自信的状态。为此,如何抚慰“失败者”的情绪,指导他们对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想起了价值澄清理论
价值澄清理论最早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出现于20世纪的美国,在60年代后逐渐成为一个德育学派。其理论的出发点就在于为学校教育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提供一种有效的、具有现实操作性的教育模式,澄清学生的价值观,从而使学生的价值观变得稳定、清晰,能够为他们的各种选择提供指导。
而这正是我们需要在学生民主选举中解决的问题。借助价值澄清理论,把学生放在主体性的地位上,在民主选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他们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根据自己的价值观,通过自己的主体思考和分析,对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判断与评价,并且审慎地做出自己最终的选择。这不正是在提高学生的民主能力吗?当学生的选择经过审慎的思考,它必定能将价值观整合到其选择、珍视和行动中,这不正是班级民主建设的追求吗?为此我们将价值澄清理论的模式与班级民主选举进行了有效的对接。
价值澄清理论的基本模式包括三个阶段七个步骤。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及班级管理实际,我们将班级民主选举程序进一步规范化,形成自由的表达有选择、审慎的思考有共识、公正的程序有规则、努力的回应有行动四阶段模式。(见表1)
三、再造一个新流程
(一)愿望的表达有渠道
很多老师认为,让孩子们集体投票就是民主,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依据得票多少的选举就是民主选举,其实不然。因为孩子们在不清楚为什么投票的基础上投的票是不具有任何价值的。所以,民主选举的第一步就是给孩子们话语自由,让他们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选择。给孩子们发言权预示着对他们权利的尊重,也是让孩子们梳理认识自己选择理由的过程。
既然加入少先队是一年级学生内心深处最渴望,也最以此为荣的事,我们不妨和同学们一起商量“少先队员应该什么样?”当我们不再小看这些孩子,他们会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在商议的过程中,他们会明确自己该怎样做。而且,真正由孩子们商议出的标准,他们才能够理解,才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
针对小学生各方面发育尚未成熟,自控能力差,而且家长对评优选先又非常敏感的现状,我们认为老师不妨把家长的意见也纳入进来。利用开家长会的契机,把评优选先的项目说出来,请家长也来议议评选标准,达成共识,以督促孩子不断向着目标努力。
(二)参与的决定有审慎
第一个阶段,每个集体成员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表达了自己的利益诉求,但是面对选举不是每个人的意愿都能达成,而且有的诉求本身就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民主参与的能力,我们要引导孩子们进行审慎的思考,让他们清楚每一种选择的后果后再进行选择,在明智的选择过程中凝聚共识。
民主选举离不开候选人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参与选举的同学思考“自己为什么要参加?我参选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有权力,让谁站着谁就站着,让谁坐着谁就坐着,有‘权力打骂、管教不听话的同学,还是为了可以更容易地获得各种利益(评优、评先、评选),等等。显然这些想法在孩子们的潜意识中是存在的,而我们教育的目的正是为了帮助孩子端正选举的目的,选举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的人,选举大家信任和尊重的人。
(三)实施的过程有公正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努力,我们的老师带领全班学生一起明确了候选条件。第三个环节,我们要通过一系列完善的规章制度,创设庄重公正的氛围,让民主选举更加正规、公开,从而让孩子们更加珍视自己的选择。
为此,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制定评选的程序、评选规则、对结果定期评议等,对出现不遵守选举规章制度的行为,要制定相应的处罚规定。让孩子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学习到民主精神的实质,让孩子真真正正体会到什么是民主。其次,在民主选举的过程中,力保完整、公正。从候选人的产生、演讲、投票到公开唱票等过程都应该是公开透明的,都应该是全体学生参与的。
以班干部改选为例。在前面的两个阶段,我们首先明确班干部的条件,然后通过自荐、学生推荐、老师观察后,确定了候选人。本阶段我们要求候选人以书面形式介绍自己的情况,并在班级张贴栏中公示3-5天,调动其他同学的参与热情。在选举当天,先由老师做一番动员,鼓励学生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投上公平、公正的一票。然后由候选人上台做竞选发言。发言结束后,全班同学在打印好的选票上以无记名方式填写,并把选票投到讲台的投票箱中。由两名计票员、两名点票员、两名监票员当众唱票,并当众公布最后选举结果。如此严谨程序选举出的班干部,给了每个同学足够的尊重与权力,体现了班级的民主,也有助于孩子们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四)结果的反思有理性
民主选举是一个过程,只注重选举结果的选举是错误的。无论是何种选举,应注重各方参与者的情感照顾,方可为民主选举奠定广泛的学生基础。从实际来看,选举更多的侧重选举结果,大家欢呼的是当选者,唏嘘的是失败者。正是这种不良情感因素的存在,让班级选举的本质发生变化,削减了学生参与民主选举的热情。所以,在班级选举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努力的回应。当选者要履行自己的承诺,用实际行动为自己的获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因为我们的民主程序里有对结果的后续评议。未当选者难免会伤心懊恼,甚至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老师要及时进行疏导,帮助其发现自身的不足,引导其进行正确的归因,以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我们认为:民主选举折射的不仅是选举本身,而更多的是民主选举给学生带来了更多自身展示、自我完善的空间与平台。如果我们的班级民主选举有了这样的安排,“小豪”们就会少了很多苦恼吧!
儿童时期是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少年时期的民主意识的形成、民主知识的掌握和民主素质的提高是培养未来民主社会公民的重要途径。因此,民主选举不是目的,通过民主选举活动,引导、帮助学生习得民主的观念、民主的态度、民主的信仰、民主的行为模式,从而发展为具有独特的、完整的、丰富个性的人才是最终的目的。这也是我们在价值澄清理论指导下的小学班级民主选举模式实践研究的意义所在吧!
【蔡春梅,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
责任编辑/张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