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培龙
作为教师,我们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也习惯对他们进行批评、训斥。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做一个好孩子的愿望,頻繁的批评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小豪经常违反纪律,对我的教育也“油盐不进”,每次与他交谈,他都是承认错误,绝不改正。去年,临近期末考试时,他竟闹情绪不来学校了。我向班里的同学打听,他说:“小豪不想来考试。”我急忙打电话给小豪的妈妈:“小豪妈妈,您好!小豪怎么突然不来上学了?”
“老师,您好!无论我怎么说,小豪就是不肯去上学,气死我了。”
太不让人省心了。我心中有些愤怒,恨不得马上飞过去痛骂他一顿。
正当我一筹莫展之时,无意中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南非洲的巴贝姆巴族至今保留着一种奇特的礼仪和处事方式。族里的某个人犯错误的时候,族长便让犯错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惩戒。但是,这个时候,整个部落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将这个犯错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为他“理疗”,引导他向善、向好。然后,举行一场盛大的庆典,庆贺犯错的人脱胎换骨,改过自新,重新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
我看完后,豁然开朗,决定换一种方式对待小豪。
结业典礼那天,小豪回到了教室。开完总结大会,发完奖状后,我故作神秘地对着全班同学说:“我们班上有一名同学临近期末考试突然不来上学,据了解,他是不想参加考试。让我们请这位同学上台来。” 小豪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他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小豪刚刚站定的那一瞬间,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小豪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同学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学习和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会犯错,犯错不要紧,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到错误,及时改正错误,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同样也是值得赞美的。”我语重心长地说。
“是啊!小豪只是一时冲动,他现在回来了,说明他已有改过之心,我们应该给他机会。”班长补充。
随后,我发动全班同学为小豪举行了一个赞美仪式,让全班同学一起来找他的优点,并写在卡片上送给他。
劳动委员写道:“小豪很爱劳动,每次大扫除总抢在前头。我们班卫生评比经常第一名,也有小豪一份功劳。”
“小豪最近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经常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也能按时完成作业,真棒!”
“小豪篮球打得很好,球场上总闪动着他矫健的身影,真让人羡慕!”
……
同学们真诚地赞美小豪,小豪抖动着嘴唇,不停地说着谢谢。“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将热烈的掌声送给小豪,祝贺他重获新生。同时希望他能够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小豪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仪式结束后,我让小豪在教室等我,请他带一封信给他的妈妈。临走时,我故意嘱咐他,信是写给他的妈妈的,不允许他私自拆开看。在教室门外,我暗暗观察,没过一会儿,小豪小心翼翼地打开信读了起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小豪原本以为我写信是告状,却没想到我在信中写了那么多赞美他的话,让他有点受宠若惊。之后的日子里,小豪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观。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适度的赞美温暖了孩子的心灵,鼓励犯错者改正错误,继续前进。
(作者单位:广东省普宁市兴文中学)
责任编辑 何欣容